俄军实现重大突破:人坐在莫斯科,就能遥控无人机摧毁前线目标

科罗廖夫 2025-04-17 17:21:06

战争促使技术进步,这一点在俄乌冲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据俄新社报道,人在莫斯科俄军“牛虻”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操作员,通过“轨道”控制系统,控制无人机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恰索夫亚尔前线起飞,并成功击杀了乌军目标。

这次测试表明,俄军找到了克服制约FPV无人机作战半径受限的方法,从此可以更加毫无顾忌地大规模使用FPV无人机攻击一切发现的乌克兰军事目标,说的夸张些,前线乌军士兵的噩梦已经到来。

从俄媒披露的消息来看,部署在恰索夫亚尔、由士兵和工程师组成“山羊胡子”志愿旅无人机小分队,完成了“牛虻”FPV无人机的起飞准备,并为无人机提供通信和导航。远在莫斯科的无人机操作员在收到准备完毕的信号后,通过“轨道”系统接管了无人机控制权并使其升空,在飞行了超过11公里后摧毁一处乌军目标,早已部署在前线的侦察无人机拍摄下了攻击瞬间的画面,并传回现场图像确认目标摧毁。

呼号为“西班牙人”的“山羊胡子”志愿旅指挥官对俄新社表示主要测试了两大环节,一是通过鼠标控制无人机的可行性,二是最重要的通信能力。莫斯科与恰索夫亚尔前线相距超过1000公里,实时无线信号传输不是普通的通信系统就可以胜任,所以“西班牙人”的这个说法也确实点到了重点。

(在恰索夫亚尔前线部署无人机的士兵和工程师)

“轨道”超远程控制系统的研发单位是俄罗斯无人系统与技术中心,该中心由安德烈·别兹鲁科夫领导,专门负责俄罗斯军用无人机智能化和远程化升级。据别兹鲁科夫介绍,“轨道”系统是个由若干组件构成的软硬件集成系统,其中包括该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高端神经网络的自动目标追踪系统、智能通信系统等其他配套设备,可以用于远程打击接触线区域内的目标......最后他表示今天一切大功告成,“看来这项技术好极了”。

实际上远程控制无人机的技术并不新鲜,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就在使用这种模式:无人机部署在阿富汗或其他邻近的美军基地,操作员在美国本土,通过卫星信号控制无人机起降、巡逻、监视和战斗。这种远程控制的优点是极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即使无人机被击落或基地遭到偷袭,损失的也只是可以随时补充的无人机而已。

(这里有个细节,俄军在无人机起飞视频中,给周围环境打上了极厚的马赛克,保密意识总算上来了)

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美军用来远程控制的,是带有卫星通讯模块的大中型无人机,内部空间充足。而俄军这次试验的,是体型极小的FPV无人机,自重最多几千克,别说什么卫星通讯模块,就是大一点的锂电池都未必带得动。然而在测试中,“牛虻”FPV无人机却能接收和执行上千公里外的实时信号,,表明俄罗斯解决了中继的难题,取得显著进步,这种进步足以对战场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过去,FPV无人机因为无线电信号的限制,作战半径最多几十公里,考虑到战场情况复杂,以及乌军电子战系统的干扰,实际作战半径被压缩到几公里都不意外。这种需要无人机飞手身居前线的行为非常危险,且不论敌方远程精确火力的威胁,运气不好碰上敌方突击队或特种部队,被一锅端的情况也不少,俄军就曾数次突袭歼灭乌军部署在前线的无人机飞手,乌军也多次靠跟踪俄军无人机找到其藏身之处,一发“海马斯”集束火箭弹过来就够了。

(FPV无人机需配合遥控器和VR眼镜一起使用,门槛有点高)

而这种远程控制技术成熟后,意味着俄军无人机飞手可以在远离前线至少上百公里的位置,安全操控无人机袭击乌军目标,而不用担心宝贵的飞手因为一点小失误就被消灭。当然,考虑到FPV无人机并不大的作战半径,届时俄军采用的战术可能就像这次测试一样,由前线部队负责部署和初步调试,主要的飞行和攻击任务交给后方的无人机飞手。

另有一点不太容易注意到的细节,则是这次俄罗斯人测试了鼠标控制。之前不管是FPV无人机还是其他类型的小型四轴无人机,基本都使用专业遥控器或游戏手柄控制,或者其他开源遥控手段,对无人机飞手的专业程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若是能只用普通的键盘鼠标控制,意味着只要稍微有点电子游戏经验的人经过一定训练,都能操控FPV无人机进行战斗,再加上“轨道”系统的特点,可以说大幅降低了无人机飞手招募门槛,更有可能靠这种伤亡概率很低的模式,征募到大批合格的兵源。

(如果能甩开这些复杂的遥控器,FPV的使用会简便)

俄罗斯如何实现了技术突破也有些耐人寻味,毕竟优点如此突出的方式如果能早一些开发出来,俄军在战场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只能说,在如今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勒索全世界为他们自己的债务买单之时,俄罗斯人如果通过某些巧合得到了可以改变俄乌战场态势的技术,也不值得意外。

2 阅读:276
评论列表
  • 2025-04-18 22:52

    看看小编名字,看看消息来源俄罗斯!这种消息信的人都是傻子[呲牙笑][点赞]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