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哪吒,有数不清的梗,但是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核心。不过,有的人的命运就是跟哪吒紧紧连在一起。命运真的是奇妙的东西。哪吒特效师崩溃离职 ,换公司后又被委任修哪吒的梗更是被饺子透露。
饺子坦言,很多外包公司接了《哪吒》的项目,离职率陡升。电影中申公豹变身成豹子头的特效画面,外包公司的特效师磨了两个月,反复修改,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逼得特效师崩溃跳槽。万万没想到,《哪吒》找了新的外包公司,恰好就是他的新公司。老板:“听说你做这个镜头已经很有心得了,那就还是交给你吧。”
这些小花絮,无疑是哪吒能登顶的加分项,有情节,有内容,制作精良,诚意满满,还有各种的场外故事,哪吒成为赢家也不为过。
众多有利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哪吒2:魔童闹海》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凭借其出色的票房表现、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情感共鸣,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里程碑。
票房与市场表现:刷新纪录的“现象级”作品
《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经登顶世界单一市场票房总冠军,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在三天前,还有人预测:“截至2025年2月6日,票房已突破56亿,预测最终票房可能超过95亿,甚至有望挑战全球单片单一市场的票房新纪录。”如今直接实现了。不过短短两天时间。
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还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北美上映前IMDB评分已达8.1分,海外票房表现备受期待。洛杉矶都不得不增加午夜场来满足观众,除了中国海外华人,似乎也有不少外国观众有所期待,真的希望哪吒能政府世界人民的审美,成为成功出海的中国动画神作,影响世界。
普通人的认知之路:“我是谁”
每一个人都自命不凡,“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是每个中国人的写照。我们都自命不凡,然后被教育,知道了自己不过芸芸众生的一员罢了。
《哪吒2》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探讨“我来自哪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展现了哪吒从对抗天命到接纳自我的成长历程。同时,土拨鼠、申公豹这些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或许就是那些土拨鼠,就是那个打工的申公豹,不管怎样,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有影评说:“影片通过哪吒、敖丙和申公豹三个角色的命运交织,探讨了身份认同、家族使命与个体自由的冲突,情感层次丰富,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其实这些文绉绉的词语还高大上的表述,并不能真正的表述准确,简而言之就是,好看,耐看,和观众共情。不是试图教育观众,试图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臭架子,或者告诉观众我就是圈钱来的,这就够了。
国产动画的认知之路:技术与制作,推动国产动画到达新高度?
按照网络的说法: 影片在特效、场景设计和动作编排上达到了国产动画的新巅峰。全片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部分镜头的制作周期长达3年,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准。
同时,场景设计恢弘多样,从陈塘关的防御体系到龙宫遗址的荒原,再到天元鼎内的火海,每一帧都充满东方美学风格,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觉享受。这样就不得不提那位离职的员工了,被饺子的外包搞得崩溃,最后还是亲手完成了申公豹的毛,有的人命运如此,就是要仅仅捆绑哪吒,成为这步巨作的参与者,也算是无比荣耀了。
小人物参与大制作,小人物的部署累计成就了大制作,这才是中国人共同的命运。无数人的努力和汇聚,终于做成伟大事业。
同样的,相比过去那种脸谱化的表演,这样的哪吒更加立体。 哪吒的形象更加立体,从莽撞的魔童到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成长过程充满张力。敖丙和申公豹的角色也更具深度,尤其是申公豹的复杂性和悲剧性让人印象深刻。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会共情哪吒,到共情土拨鼠,最后到申公豹,会愈发的想到自己的社会角色,自己的命运所在。
这样的共情,造就了哪吒的高评分。豆瓣评分高达8.5分,远超同期其他影片,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二刷甚至三刷的电影。
很惊喜的是,川普在电影中被应用。这恐怕很少见,太乙真人的形象实在太过于出彩了。《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票房的胜利,它还证明了国产动画可以打造出精品,受到全民追捧。影片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三星堆文化、四川方言等,既传承了文化,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果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曾经文化就是根基,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而且,上个世纪我们的动画片制作水平也很高, 水墨电影更是开创新场景。如今国产动画巅峰重来,也算是重回巅峰的开始吧。
小结
从现在的舆论上看,《哪吒2:魔童闹海》是一部集票房、口碑与技术于一体的国产动画巅峰之作。它不仅延续了前作的成功,不仅没有烂尾,反而更进一步,在剧情深度、技术水平和情感表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真的不辜负熬白了头发的导演饺子,这样得努力才配得上这部电影的成功。
我们希望后续的中国动画表现能够让我们敢于说出哪吒就是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进入了新的纪元的豪言壮语出来,也希望哪吒的成功为未来的国产动画创作树立标杆。
如果你还没看过,强烈推荐去影院体验这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带上孩子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