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过了70岁的年纪,尤其是接近75岁的时候,日子真的不好过

栗子科普 2025-02-07 18:00:5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70 岁以后,尤其是接近 75 岁,身体的各种“老底”开始显现,很多过去以为无关紧要的小毛病,突然变得让人寸步难行。

膝盖不听使唤、血压像过山车、记性时好时坏、饭量一天比一天小,甚至夜里睡觉都不踏实。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普遍的现实。长寿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没有健康做支撑,后半生的日子可能就像一场持久战,充满挑战。

为什么 70 岁之后,身体的“账”才开始找上门?

年轻时,很多人仗着自己身体硬朗,熬夜、吃重口味、缺乏运动,甚至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问题早早埋下隐患,但那时候身体的代偿能力强,问题还没显现。

等到 70 岁,身体的“储备”用得差不多了,曾经被忽略的小问题,开始成倍放大。

关节磨损: 年轻时不注意护膝,70 岁以后膝关节软骨几乎磨没了,走路稍微多点,膝盖就像带着两块砂纸磨来磨去,疼得生不如死。

心血管问题: 70 岁后,血管弹性下降,像老旧的橡皮筋,容易堵塞、破裂,心梗、脑梗的风险比 50 岁时高出数倍。

消化功能减弱: 以前吃嘛嘛香,现在稍微吃点油腻就胃胀、反酸,甚至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记忆力衰退: 早上刚放下的钥匙,转头就忘了在哪,甚至连老朋友的名字都想不起来。

75 岁后,为什么连“睡觉”都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很多人以为,老年人睡得早、起得早,是“正常现象”,但70 岁以后,睡眠质量变差,背后往往藏着健康问题。

褪黑素减少,入睡变难75 岁左右,人体分泌的褪黑素(帮助入睡的激素)明显减少,很多人晚上 9 点上床,折腾到 12 点还睡不着,半夜一有风吹草动就醒,早上 4、5 点天不亮就爬起来。

睡眠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甚至加速大脑退化。

夜尿频繁,影响深度睡眠70 岁后,很多人一晚上要起夜 2~4 次,甚至更多。 这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男性)、膀胱收缩功能下降(女性)、或者糖尿病引起的多尿。

夜尿多的人,深度睡眠时间减少,长期睡不好,老年痴呆的风险也会增加。

腿脚抽筋,半夜疼醒钙质流失、血液循环变差,会导致夜间腿抽筋,尤其是小腿肚,疼得让人直冒冷汗。

很多人以为是缺钙,但有时候是因为体内的镁、钾元素不足,或者腰椎、静脉曲张的问题导致的。

70 岁以后,为什么“吃饭”成了一种考验?

70 岁以后,食欲下降、消化变差,甚至吃饭都变得没滋没味,这不仅影响营养摄入,还可能引发更多健康问题。

味觉退化,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老年人的味蕾数量减少 50% 以上,咸淡不易察觉,很多人为了“找到味道”,吃得越来越咸,导致高血压、肾病加重。

牙口不好,吃饭变成“硬仗”70 岁以后,70% 以上的老人都有牙齿缺失,咬不动,嚼不烂,食物咽不下去,还容易噎着。很多人干脆吃软烂的食物,但这样咀嚼减少,消化液分泌变少,反而加重胃肠负担。

胃动力下降,吃一点就胀胃排空速度变慢,吃一点就觉得撑,很多老人干脆少吃几口,结果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一感冒就容易拖成肺炎。

75 岁后,如何“稳住”身体,不让健康滑坡?

70 岁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但并不是无计可施。关键在于“稳住”健康,而不是等问题爆发了再去补救。

1. 心血管健康:血压、血糖、血脂,一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70 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 130/80 mmHg 左右最稳妥,过高容易脑梗,过低容易头晕摔倒。“糖友”要特别注意餐后血糖,过高容易损伤血管,过低容易晕倒,甚至诱发老年痴呆。血脂高的人,不能只盯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了,同样容易堵血管。

2. 护好骨头,防止“摔倒”

70 岁以后,骨密度下降,髋部骨折的死亡率接近 20%! 一旦摔倒,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每天适量补钙(1000 mg 左右),配合维生素 D,促进钙吸收,单纯补钙不补 D,等于白费。避免久坐,每天至少走 5000 步,维持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

3. 别让大脑“生锈”

70 岁后,记忆力下降并不等于老年痴呆,但如果经常忘记熟人的名字、走错路、说话逻辑混乱,就要警惕了。多社交、多动脑,学习新知识,比如学用手机、学乐器,甚至学点新语言,都能延缓大脑退化。

睡眠质量影响大脑健康,长期睡眠不足,大脑清除“垃圾”的能力下降,老年痴呆风险增加。

结语:70 岁以后,日子确实不容易,但可以过得更轻松

70 岁以后,身体的各种问题开始找上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只能“坐等衰老”。关键在于:不把小问题拖成大病,不等身体亮红灯才去补救。

照顾好心血管、护住骨头、稳住睡眠、吃得健康,70 岁以后,依然可以有高质量的生活,甚至比年轻时更自在。这一阶段,健康不只是“长命百岁”,而是如何让每一天都轻松、舒服、有尊严地活着。

参考文献:

《中国老年人健康研究报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2023

《心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2

《骨质疏松防治手册》,中国骨质疏松学会,2023

《睡眠与健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管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2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0 阅读: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