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空制造业发达,但俄乌战争致其遇挑战,大飞机生产线几近崩溃。据美媒《1945》报道,2024年计划产40架客机,实际仅造3架,自2022年来总产量仅7架。
2024年底,观察家指出俄罗斯航空航天业国家订单履行不佳,军用飞机问题严重,商用生产线近乎瘫痪。这激怒普京,他于2025年2月6日罢免高官,航天局局长鲍里索夫由39岁前交通部副部长巴卡诺夫接任。
普京收文发现俄航天发射次数降至60年前水平,大怒,解职鲍里索夫。鲍里索夫非首位遭此待遇的部门主管,2024年11月,联合飞机制造公司负责人斯柳萨尔已辞职。
西方媒体称,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门正面临崩溃。昔日引以为豪的航空工业正逐渐消逝,部分已不复存在。俄乌战争后,俄航空业失去西方客机供应,急需国产客机,本为民用航空工业良机。
俄罗斯制定生产计划以求自给自足,规划2023至2026年年产40架客机,2028年增至120架,随后增至200架,2030年代达230架。此计划旨在恢复巅峰产量,但缺乏实现细节与可能性。
至2024年中,俄罗斯航空业因客机补充不足,可用飞机数量续减。预计2025-2026年客运量大跌,且客机事故率自2019年起已翻倍。
西方媒体认为,俄罗斯声称“经受住西方制裁”不实,制裁累积效应显著。虽未致宏观经济危机或供应链断裂,但问题严峻且隐蔽,加之俄罗斯内部问题,使局势更趋复杂。
俄罗斯现专注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受忽视。军用项目含PAK-DA轰炸机、苏-75及米格-41战斗机;民用含伊尔-96、MC-21及国际合作,如CR-929,退出或因项目繁多。
俄罗斯航空工业偏重军用,民用发展滞后。大飞机生产难题在于产业链不完整,加之西方制裁切断供应,且拒绝合作,自我设限,任务艰巨且项目繁多。
俄罗斯工业体系欠发达,需重点建设。供应链存缺陷,发动机有保障,小部件成难题。以往依赖西方合作,现无法引进零件。寻替代供应商时,又避与中国深度合作,陷入困境。
俄罗斯自力解决面临挑战,需强化基础制造业,但大规模投资不足。设备供应依赖进口,资金匮乏,当前优先满足俄乌战争需求,大规模工业投资无从谈起。
俄罗斯欲解难题,非仅任重道远,更需外力协助,寻求国际合作,摒弃虚荣,积极外求援助,否则仅凭自身,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