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厅(局)长谈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杨佳瑛:民生为大实干为要奋力开拓上海人社改革发展新局面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3-26 14:40:46

作者介绍

杨佳瑛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民生为大 实干为要

奋力开拓上海人社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改革话题贯穿全程、备受瞩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投资于人”,释放出改革更加重视民生导向的强烈信号。上海市人社局将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对人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人社部指导意见,立足“四个放在”、主动担当作为,加快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撬动性强的改革举措,努力为全国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挑大梁、作贡献。

以系统观念塑造就业格局,凝聚“就业优先”发展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对“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出明确要求。上海人社部门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应对就业形势承压等挑战,优化整合就业工作体系和政策框架,凝聚齐抓共管促就业的强大合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呈向好态势。顶层设计上注重点面结合,“面”上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开展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估,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点”上抓住重点群体就业、重点企业用工“两个重点”,政府、市场协同发力,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实践探索上突出问题导向,锚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关切,跨前一步联动教育、住建等部门,从择业观念、就业能力、创业指导、安居保障等痛点精准施策,吸引更多青年选择上海、扎根上海,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成长。政策供给上优化资源配置,在有效落实稳岗减负、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存量政策基础上,整合完善公益性岗位、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体系,叠加出台生育友好岗、产假社保补贴等增量政策,推动政策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发挥实效。服务创新上强化数字赋能,集成打造“失业帮扶一件事”“创业一件事”,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站点为前沿触角,整合链接全市就业服务资源,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探索开展“AI+就业”服务新模式,让就业服务可感可及、便捷高效、暖心有温度。

以改革思维破解结构矛盾,弘扬“技能成才”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上海人社部门将以技能人才发展条例立法调研为契机,以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改革,着力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培训方向上突出急需紧缺,聚焦重点产业和城市运行保障领域,大规模开展短平快、模块化的定向培训,打造中高级、专业化的养老、家政人才队伍;紧贴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依托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上海中心,因地制宜开发新职业标准和培训项目,促进将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培训实施上注重协同联动,探索校企地联合培训新模式,在推动公共实训基地转型升级的基础上,试点建设上海外服“产业大学”,鼓励属地创新实践,打造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一站式”平台;以“双元制”学徒培训、“课证融通”等为抓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实操能力。激励保障上增强职业吸引力,以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为目标,推动“技师”“工程师”即技能和专技两类人才贯通发展,探索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以技能人才工资价位为“风向标”,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形成“技长薪涨”良性机制;贯彻落实“富有新意、影响广泛”要求,高质量筹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带动青少年体验、热爱、投身技能,助力上海打造成为高水平技能人才高地。

以长远角度增进民生福祉,提振“未来可期”消费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再上水平,《政府工作报告》对“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等提出要求。上海人社部门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民生保障工作的发力点放在稳定社会预期、提振消费信心上,将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预期管理促增收,围绕政策调整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与发改、民政等部门协作,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的联动调整,定期发布企业工资价位等市场信息,支持、鼓励和保护勤劳致富,让居民消费的底气更足、能力更强、信心更充分。完善社保利民生,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精准扩面,在指导临港建立全国首个片区性人才企业年金计划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更多区域性、行业性企业年金计划,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重点突破强保障,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按照国家部署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联合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工会等,指导平台企业优化算法规则和开展技能培训,配合推进相关协商协调机制立法工作,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有保障、发展有盼头。

以共赢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双向奔赴”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上海人社部门将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寻求劳动者、企业双方利益平衡的“最大公约数”。以源头治理防隐患,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设立监察、仲裁“一口受理”专窗,整合基层劳动关系队伍并下沉至街镇,线上线下联动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点对点”上门开展用工指导服务,及早把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仲裁派出庭、巡回庭、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中心等为载体,力促争议柔性高效化解。以高效暖心解纠纷,加强和行业主管部门、公安、宣传、属地政府的协同联动,及时介入、妥善化解集体劳动争议;创新“劳动解纷+就业帮扶”服务模式,在调处纠纷的同时,精准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联合民政、属地等夯实综合帮扶,主动加强人文关怀,全力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以助企服务优感受,以上海作为世行营商环境“劳工”指标唯一样本城市相关迎评改革为契机,创新运用信用分级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等方式,将行政执法重心转为事前预防、多方联动、综合帮扶,全方位提升涉企服务质效,实现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往期 · 推荐

▷胡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 奋力推动四川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翟瑛珺:聚力谋发展 实干惠民生 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人社力量

▷王斌:全力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展现江苏作为

▷胡斌: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孔繁军:贯通建立“四维联动”技能提升体系 着力塑造产业技工培养新动能

▷周丽宁:锚定发展主线 构建共进格局 奋力书写陇原大地人社发展新篇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