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为什么自带悲情色彩?

地史小官 2024-08-01 23:42:54

有一首名为《колыбельная(Kolybel'naja)》(中文名:摇篮曲 歌手:Rauf&Faik)的俄语歌曲在中国火了,这首歌用充满悲情的声音搭配沉郁的钢琴曲扣动了无数听者的心弦,在一款音乐软件关于这首歌的评论区里,一条评论得到了许多点赞:俄罗斯的音乐和文学都有一种莫名的悲凉感觉,总是让人觉得伤感,酗酒的父亲,破旧的衣服,寒冷的冬季,低矮的屋檐,泥泞的街道,哭泣的母亲……

俄罗斯民族似乎总给我们一种矛盾的印象,既顽强地抗击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又带着一股决绝的,甚至是悲凉的挣扎,尤其是当我们将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的经历与一只伤痕累累的西伯利亚棕熊联系在一起时,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悲情色彩无疑是俄罗斯历史与现实的写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少有的悲情色彩究竟从何而来?

一山一水皆是哀伤

俄罗斯地广人稀,许多地方荒芜人烟。这种空旷容易让俄罗斯人的心灵感到空虚,进而产生忧郁的情绪,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行走,满眼望去皆是无边的雪原,冬天又是出了名的寒冷而漫长,那些伴随而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湿雪、泥泞、沼泽、阴雨、暮霭等都不免让人愁上心头。

在寒冷的冬季,太阳短暂地升起和落下,人们被迫在黑暗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孤独、沮丧和无助的情绪油然而生,此外,冬季的严寒也给俄罗斯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身处温带的我们难以体会的困难,例如,人们必须长时间在厚重衣服的束缚中挣扎着生存,修建建筑和道路必须考虑防雪和防冻功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等等,这些困难无不让人们感到疲惫、沮丧甚至绝望。

在俄罗斯的文化中,冬季常常被描绘成一个黑暗、沉寂的季节,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于冬季的感受,还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悲观主义情绪,在俄罗斯的小说、诗歌和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主题是孤独、失落、绝望和悲剧,而严酷漫长的冬季无疑为这些情绪和思索提供了绝妙的舞台。俄罗斯诗人叶·费德罗夫的《叶尔马克》中这样充满哀伤地写道:“深夜,雨天里是可怕的忧愁,饱餐之后也没有摆脱沉沉的愁绪,这愁绪在整个冬季漫漫的长夜里,在短暂又灰蒙的白昼里时常折磨我,令我烦恼。”

总之,俄罗斯的严寒气候对于该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浓重的悲情色彩,这种悲情色彩不仅体现在俄罗斯的文化作品中,还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中,也就是所谓的“冷”,这种深入骨髓的“冷”,与俄罗斯民族中豪放热情的一面形成强烈冲突,构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迷人的矛盾性。

上帝就像我们俄罗斯一样忧伤

这是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对自己深爱的祖国的肺腑之言,也反映了东正教文化对俄罗斯民族尤其是那些优秀的知识分子的影响,自17世纪以来,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罗斯步入了近代化的道路。然而,在接受源自西欧的理性启蒙思想时,俄罗斯因其近代民族史的历史苦难将之与本土东正教结合起来,转化为一种忧郁的民族情结,正如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所评论的:“普希金的慨叹代表了整个19世纪所有知识分子的叹息。”,这便是俄罗斯人心灵深处的“俄罗斯式的忧郁”。

别尔嘉耶夫

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中,博爱、宽恕和忍耐等东正教的理念无处不在,俄罗斯的大思想家和大文学家们的作品中大多融入了浓厚的东正教文化元素,例如,在俄罗斯不朽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中,作者托尔斯泰描绘了战争和爱的痛苦交织,展示了人类经历悲剧时的勇气和坚韧。这种对悲剧的深度探索反映了俄罗斯文学对人类苦难和生命意义的持久思考,与东正教所追求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当然与托尔斯泰本人的东正教情结密不可分。

托尔斯泰在目睹了底层农民的贫困、愚昧和落后后,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主动放弃贵族身份和庄园脱离贵族阶层,去追求和贫苦农民一样的自力更生、极其简朴的生活,与人民共患难,这体现了俄罗斯优秀知识分子深厚的救世主义情结,同情弱者总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共有的伟大品格,这些身处上流社会却心系黎民百姓的伟大之人不仅仅同情这种苦难,而是认为自己对此应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心灵上的拷问和思索为俄罗斯文化作品的高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罗斯优秀知识分子的忧郁情绪源自本体性孤独感和人生迷茫感,这种感觉源于面对超验世界却无法与之融合的无奈和无助,这种深刻的忧郁不仅是一种超越自身阶层利益的对社会弱者的良知,更包含了对另一个尘世之外的超验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由于现实世界巨大的限制和鸿沟,这种追求变得忧郁和迷茫,他们内心的渴望和向往始终难以触及,从而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对宇宙无边的怅惘、对迷雾的幻觉、对未来的感伤,一个人高出他自身的部分,也即高出人性的部分便是高尚的“神性”,这便是俄罗斯民族自身忧郁气质的本源。

总之,俄罗斯东正教信仰深刻塑造了其民族性格中的悲情元素,这种悲情元素体现了俄罗斯人对生命、苦难和拯救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催生出了灿烂的俄罗斯文化艺术和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俄罗斯民族在这些精神养料的哺育和人类群星的指引下不断地前进。

这就是俄罗斯

俄罗斯的历史充满了螺旋上升式的曲折。长久的农奴制压弯了俄罗斯底层民众的脊背,把民族精神压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从彼得大帝学习西方的改革到红旗飘扬的十月革命,社会的剧变让人猝不及防目不暇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对人口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曾经威震欧亚的红色巨人倒下了,却没有换来新生而是一系列复杂重重的地缘政治问题……俄罗斯一直在经历着种种的磨难和变革,这些历史事件都给俄罗斯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回忆,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全社会的心灵思考和思想波动。

俄罗斯的社会问题也是导致俄罗斯民族自带悲情色彩的重要原因。经济萎缩、政治腐败、社会不公、酗酒成风等问题是俄罗斯肌体上难以祛除的烂疮,让俄罗斯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他们感到无力和无助,也让他们更加容易陷入悲观和绝望的情绪中。

俄罗斯民族总是在矛盾中做出许多令世人难以理解的选择,看不懂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看不懂就对了,因为这就是俄罗斯。

综上所述,俄罗斯民族的悲情色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自然地理、宗教、历史、社会问题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塑造了他们的悲情色彩。诚然,这种悲情色彩是这个深沉孤独的民族发自内心对祖国、家庭、生命的爱的呼唤,是一种伟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不可否认,悲情终究是消极的,只有转化为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行为,国家与民族的前路才不会迷茫,这种悲情才拥有了更高的意义。

作者:晴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5

地史小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