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朝阳”,赞
作者/陶岚
“朝阳”这个地名很大众化,很多地方都有。我所说的“朝阳”,是苏北的一个乡镇,不过现在已经改为“朝阳街道”了。在朝阳住了数十年的德平书店读书会的书友程先生,盛情邀请大家去他的家乡实地看一看。于是,在满城飘着桂花香的季节,我们一行十几人向着朝阳进发。
秋意正浓,太阳正好。朝阳位于城市的东部,一大早走过去,都是迎着阳光而行。它坐落在黄海之滨,花果山北麓。朝阳古称新县,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文化遗存丰厚。沿着登山步道往狮子山攀登,随处可见岩画、藏兵洞等历史遗迹。登高远望,城市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
路过山脚下的一个村落,老乡见有客来,热情地相邀家中坐。我们邀他一起合影,他拍打着身上沾着泥土的蓝色外套说:“哎呀,我换件衣服吧。”大家都笑了。
老乡说,他是几十年前从河北逃荒出来的,就落脚在这里了。现在,他盖起了两层楼的房子,门前的白果树果实累累,院子里晒着刚采摘下来的栗子。
我想起老乡说的那句话,想象着当年的朝阳又是什么样子。德平书店读书会李会长指着村子边上那一段架在空中的石渠说,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兴水利建设改造荒山修建的灌溉水渠。那边院子里已经废弃的那些楼房,是当年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而兴建的。大家不由得感慨,几十年的沧海桑田,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朝阳的过去和发展。
说起历史,朝阳人引以为骄傲的,是当年毛泽东主席的一段批示“大社的优越性”。他们把这段亲笔批示全文镌刻在石头上,矗立在一个办公大院里。
我这个外来客,对朝阳的历史一无所知。后来我特地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一篇报道说,1952年底,新海连市委向朝阳派驻工作组,建立首个初级社——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几位劳模带领下,当地粮食明显增产,周围更多群众要求入社。不到一年时间,入社农户就从132户扩大到578户,入社的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社”了。后来经过改进,大社第一年的小麦、水稻增产五成,仅开垦荒地一项就增产13万公斤,缺粮户从380户降到51户,显现了大社的优越性。1955年冬,毛泽东主席对朝阳乡合作社的经验亲笔批示,并将总结报告的标题“社越大,优越性越大”,改为“大社的优越性”。
毛泽东主席的“点赞”,让朝阳人备受鼓舞。当我们一路走过村庄,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周边种着绿油油的蔬菜,藤蔓上长着丝瓜、南瓜等,一棵棵石榴树、柿子树上,红澄澄的果实坠满枝头。朝阳曾是“全国千强镇”“苏北五十强乡镇”之一,这与朝阳人的努力、实干是分不开的。
程先生可谓朝阳的“活地图”,哪里有宋朝的踏马石,哪里有明朝的大沙井,哪里有民国的老建筑,他都如数家珍。他是个热心人,原来在水产总公司任职,2010年开始担任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办公室墙上挂满了村民们送给他的锦旗。
匆匆半日,走马观花,朝阳曾经厚重的历史、如今悠然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大家不约而同相约:明年桃花节,再见朝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