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烧饼哥:和母亲同住28年,甘愿不结婚,真相揭开后网友泪目

青琰纪录 2024-12-03 16:35:11

2022年,在浙江德清的街头,有一位被称为“烧饼哥”的中年男子。

他的烧饼摊生意不错,可他的生活却令人费解:年过五十,却未婚配,还与母亲同住长达28年。

周围人闲言碎语不断。有人猜他是“妈宝男”,有人则猜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然而,当真相缓缓揭开后,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动,无数网友更是瞬间泪目。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他要和母亲同住28年呢?

命运的转折

1996年的一个午后,曹加齐正像往常一样和父母围坐在那张老旧的方桌前,准备享用午餐。

桌上简单的饭菜散发着家的味道,然而,这份平静很快被打破。

母亲于粉英正夹菜的手突然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落。

这一微小却异常的变化,让曹加齐的父亲急忙扶住母亲的手。

起初,他们以为这只是母亲劳累过度所导致的,并没有太在意。

但随后,母亲的颤抖愈发频繁且严重,一家人的心中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对母亲的担忧促使一家人踏上了求医之路。

为了查明母亲的病情,他们从县医院辗转到市医院。

终于在杭州的一家三甲医院,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诊断结果。

于粉英患上了帕金森病。

医生沉重地向他们解释,这种疾病会逐渐侵蚀患者的神经系统。

不仅会导致手脚无法自主控制,还会影响说话和吞咽功能。

而且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根本无法根治。

这个消息如同巨石一般,沉甸甸地压在这个普通家庭的心头。

为了给母亲筹集治病的费用,曹加齐不得不忍痛卖掉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物品。

甚至连自己辛苦积攒下来,准备结婚用的一万多块钱也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个家庭。

就在母亲确诊后的第二年冬天,曹加齐的父亲因为突发脑溢血,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从那以后,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曹加齐那年轻而略显稚嫩的肩上。

28年的守护

面对家庭的变故和生活的重重困难,曹加齐没有丝毫退缩。

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照顾母亲和维持家庭生计的重担。

为了学习一门能够赚钱养家的手艺,他开始跟着街边一位老师傅学习制作烧饼。

老师傅被他的孝心和坚毅所打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他。

从和面的技巧、调馅的比例到火候的掌控,每一个细节都悉心教导。

就这样,这个简陋的烧饼摊成为了母子俩在困境中相依为命的希望之光。

为了节省开支,曹加齐将家中原本三间的房子租出去了两间。

而他和母亲则只留下最小的一间作为住所。

那间狭小的卧室,面积不过十来平米。

墙角堆放着几个破旧的纸箱子,里面装满了母亲的药和为数不多的换洗衣物。

曹加齐的床是用几块粗糙的木板钉成的。

上面铺着一层已经发黄、破旧的棉絮,人一躺上去便会发出“吱吱”的响声。

由于空间狭小,他的床只能和母亲的床挨在一起。

中间勉强能放置一个由两只板凳拼凑而成的简易柜子,用来存放一些日常用品。

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曹加齐开启了他长达二十八年的守护之旅。

每天凌晨五点多,当天还未亮的时候,曹加齐就醒来了。

他总是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扰到了母亲。

母亲于粉英由于病情的困扰,睡眠总是极不安稳。

常常皱着眉头,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呓语。

借着微弱的光线,他首先会轻轻走到母亲的床边,仔细查看母亲的状况。

曹加齐会先检查母亲的尿不湿是否需要更换,随后便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为母亲准备早餐。

近年来,母亲的病情愈发严重。

吞咽功能严重退化,连最普通的白米饭都无法吞咽。

于是,他会将大米煮得极为软烂,然后再用搅拌机打碎。

再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只为了能让母亲顺利地咽下每一口食物。

曹加齐将早餐端到母亲床头,然后坐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将米糊送进母亲嘴里。

喂几口米糊后,他会把鸡蛋掰成小块,继续细心地喂食。

如果母亲当天胃口好的话,他还会尝试把肉包子掰成小块喂给母亲。

尽管很多时候,肉包会在于粉英的口腔里打转。

最后因为无法下咽而被取出,但曹加齐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或不耐烦。

喂完母亲后,他会把事先准备好的药丸放在母亲舌头上,就着米糊让母亲顺利服下。

吃完早饭,曹加齐会缓缓地将母亲从床上扶起,弯腰为母亲穿上鞋子。

然后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母亲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搀扶着她一步一步艰难地来到洗手间。

曾经,在帕金森病的早、中期,母亲还能依靠拐杖勉强行走。

如今病情步入晚期,她的脚趾向内严重弯曲,无法伸直,已完全失去了自主行走的能力。

照顾好母亲后,曹加齐便开始为摆摊卖烧饼做准备。

他会将制作烧饼所需的工具一一装上那辆从亲戚家借来的面包车。

然后温柔地对母亲说:“妈,我出摊去了。”

后来,曹加齐的烧饼摊在小县城里逐渐有了一些名气。

但他的出摊时间却时常不固定,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病情。

由于母亲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不得不时常中断生意。

2020年,于粉英的病情急剧加重,经常会出现幻觉,总觉得身边有人跟她吵架。

她会用力敲床、大喊大叫,还会反复摁床头的开关,一开一关。

这一年,半夜三更送母亲去医院急诊成了曹加齐生活的常态。

严重时他甚至需要依靠精神药物来控制母亲的病情。

也是从那时起,于粉英的身边一刻也不能离人。

一边是需要赚钱养家治病的现实压力,一边是24小时需要悉心看护的母亲。

曹加齐无奈之下,只能带着母亲一起出摊。

每天早上,他都会半搀半抱地将母亲抬上副驾驶座,仔细地为她系好安全带。

在车的后座,曹加齐总会放上一些香蕉和苹果,防止母亲会在途中感到饥饿。

天气炎热时,他还会在出门前为母亲准备好车载小风扇,让阵阵凉风母亲驱散暑热。

由于要照看母亲,他的烧饼摊经营因此变得断断续续,常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有时烧饼刚卖了一半,母亲突然病情发作,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收摊,带着母亲回家。

因为在他心中,母亲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

单身背后的抉择

曹加齐如今已经五十岁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头顶的头发也已稀疏无几。

街坊邻居们都对他的为人和烧饼手艺赞不绝口。

然而,谈及他的婚事,众人却都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村里的王婶子也曾多次出于好心,托人给他介绍对象。

可每当相亲对象听闻他家中有一位瘫痪在床、需要长期照顾的老母亲时。

她们无一例外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便直接婉拒了。

母亲的病情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无情地吞噬着家庭的财力和精力。

这些年,母亲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七八次,光是那个脑起搏器就花费了二十多万。

每个月固定要吃的药就要三四千块。

再加上营养品、尿不湿等各种开销,零零总总算下来每月得五六千。

面对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村里的亲戚们也曾纷纷劝他。

说是现在的养老院比以前条件好多了,有护工24小时照顾,他也能轻松点。

可曹加齐每次都只是坚定地摇头拒绝。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自己生病都是母亲整夜不睡,守在床边用温毛巾为他擦额头。

如今母亲病了,他怎么可能忍心将她送到外面去呢?

其实每当母亲病情稍有好转,神志清醒的时候,也会用含糊不清的话语催促他找个伴。

但曹加齐总是笑着敷衍过去:“妈,你看我这样的,谁会要啊。”

可每当转身,他都会悄悄抹去眼角忍不住涌出的泪水。

这些年,为了给母亲治病,曹加齐四处奔波,东借西凑,欠下了不少人情债。

但只要一想到能让母亲在熟悉的家中安度晚年,他便觉得所有的困难都不足为惧。

结语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曹加齐用二十八年的坚守,在德清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在听闻他的故事后,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放弃了自己的婚姻,牺牲了个人的生活,将全部的爱与精力,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母亲身上。

曹加齐的坚守提醒着每一个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场所,更是情感的港湾和责任的归宿。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债务。当他们年老体弱、需要照顾时,我们是否能够像曹加齐一样,放下个人的得失与欲望,全心全意地陪伴在他们身边?

【参考文献】

环球网-2022-04-15——《“没有女人愿进我家!”浙江男子与母亲同住一个卧室28年……见到他的房间,网友瞬间泪崩》

新华社-2022-04-27——《母子情深,“烧饼汉”带母出摊》

0 阅读:8

青琰纪录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