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和大将中,有3位与彭德怀不睦,是因为何事产生了矛盾?

晓红观影 2025-02-02 12:14:37

彭德怀,作为我国的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军事才能自是不必多言。但在人际交往上,彭老总似乎“略差一筹”。

开国元帅中,却是有3位和彭德怀“不睦”?

这几位元帅都是谁?又是因为何事与彭老总产生矛盾?

彭德怀与刘伯承

彭德怀与刘伯承的恩怨,最早是在1933年。那时,红军正在围攻苏区大川边的南丰。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接到上级刘伯承的命令,要求其攻打南丰。

但对这个命令,彭德怀却是不满。

彭德怀认为南丰易守难攻,而且敌我力量悬殊,并不是一个好的举措。但面对中央的命令,彭德怀也只能执行。

果不其然,攻打南丰并没有成功,一整夜下来,只歼灭了不足一个营,但自身却损失了300多人。

正因如此,从那时开始彭德怀对刘伯承就有些不满。但其实,彭德怀并不知道,刘伯承其实也是不赞成攻打南丰的。

但因为当时的情况特殊,所以决定围城打援,造成了双方的误会。

而造成误会的,还不止这一次。在争论“百团大战”的问题时,二人再次产生了误会。

1944年的晋冀鲁豫区座谈会上,刘伯承做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在这个报告里谈论了“百团大战”的问题。

刘伯承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过早暴露真实实力,没有发扬我军传统优势等等。

这些问题,并不是刘伯承有意针对彭德怀,但彭德怀的内心却有些不高兴。毕竟,彭德怀是打了胜仗的,也因此和刘伯承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

彭德怀与粟裕

除了刘伯承之外,彭德怀和粟裕之间,也有一些恩怨。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被毛主席安排负责对台的作战。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立刻执行。直到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对台作战再被提出。

而粟裕则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自己对对台作战的想法,不料却遭到了彭德怀的批评。而彭德怀之所以有些不满,便是因为当时的彭德怀是国防部长。

在他看来粟裕应当先和国防部通气,再上报军委。

但粟裕显然没想到这么多,大抵是着急递上材料,所以才直接将报告递给了毛主席。

后来,粟裕还因为这件事专门向毛主席写了检讨报告。但即便如此,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太多的缓和。

直到后来粟裕离开政坛,二人也仍旧有所嫌隙。但终是一心为党为人民,所谓的误会后来也便作罢。

彭德怀与贺龙

最后一位和彭德怀有嫌隙的元帅,则是名声赫赫的贺龙。

贺龙在军队当中的威望一直很高,也一直非常受大家的喜爱。

但贺龙和彭德怀之间,却并不和睦。听来匪夷所思,但实际只是因为两人性格迥异,虽出发点都是为民,但很多意见都不合。

贺龙作为南昌起义的参与者,同样也是起义的总指挥,军事素养、技能都是非常强的。那时的彭德怀和贺龙,似乎还没有联系。

直到南昌起义之后,贺龙重回湘西,队伍变成红二方面军。彭德怀平江起义,上了井冈山形成红三军团之后,两人才开始逐渐接触。

而那时,彭德怀的地位是高于贺龙的。

那时的彭德怀也曾直言:党的军队真正形成并非在南昌起义,而是秋收起义。虽说这个说法没问题,但这种言论确实会让其他将帅的心里产生一些想法。

正是因为在这些方面观点不同,两人意见存在差异。虽说两人是否因此发生过争论,并没有可靠的材料,但双方志趣迥异是确实的。

彭德怀一生征战沙场,立功无数。但一生无儿无女,所有婚恋也都没有善终。而之所以如此,或许和彭德怀的脾气有关。直来直去,为人爽言爽语。

在战场上,这样的性格可以运筹帷幄,让敌人闻风丧胆。

但在人际交往时,就会和其他人产生龃龉了。好在大家都是性情中人,终是为人民为党,所以也终是一时嫌隙,而后误会说开也就一笑泯恩仇了。

0 阅读:39

晓红观影

简介:大量案例参与经历,普法在我,懂法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