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曾预测:中美一旦开战,中方若不调民间力量,或将难取得胜利

孔甲丙今说史 2025-04-06 02:54:24

随着中美博弈加剧,美国单方面打压中国越来越无原则、无底线,对中美战争的猜测不绝于耳。比如有俄媒曾做出预测,称中美爆发战争,中方需要调动民间力量,否则可能无法取胜。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眼前的俄乌战争都可以看到,大国之间爆发热战,无论是直接对决还是代理人战争,都需要民间力量支持,而且战争持续时间越久,民间力量参与度越高。而如今的中美的关系要更复杂,在两国博弈过程中,民间力量早就难以置身事外了。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一 中美“战争”早就开始了

冷战之后出现“一超多强”,作为超级大国,美国颇为自信地奉行扩展战略,主导全球化秩序,对华延续接触政策。本来两国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在美国的全球霸权叙事里成了威胁和挑战。

基于这个逻辑,美国政客开始变脸,从否定对华接触政策走到否定全球化。就在很多人预测“中美在未来必有一战”的时候,美国率先下了“战书”,主题就是“脱钩”“去风险”。

众所周知,所谓的“脱钩”“去风险”,其本质就是一种“经济民族主义”,就是逆全球化,它暴露出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运行逻辑:美国把全球化作为工具服务于处于全球产业链顶端的美国人,最典型的手段就是经济制裁,而一旦这个工具不那么好用了,反向操作就成了不二选择。

当然,今天我们都知道了,美国到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美国政客把全球化游戏玩砸了,无论是大搞金融资本还是去工业化,都是他们主动选择的。

很多人都在讲,保守主义的特朗普是美国政坛的异类,他上台是“非正常现象”。从美国国内看,他上台的确是“异象”,是美国内部政治精英跟底层民众脱离的一种反映,是美国社会撕裂的集中体现。但从对华政策上看,从特朗普1.0到拜登再到特朗普2.0,美国的战略其实是延续的,都是围绕“脱钩”展开的,具体表现就是贸易战和科技战。

特朗普1.0对华政策有三个“大手笔”,高举关税大棒,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以及华人科学家。他的操作有个特点,贸易战是一打一片,科技战是重点狙击。到了拜登上台后其实是在加码,贸易战没停,科技战还打出了高潮:战线不断拉长,把盟友拉进来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科技领域对中企实施系统性封杀,美其名曰“小院高墙”。回到特朗普2.0,目前看他还是重复作业。

总之,在美国政客那里,经济和科技一直就是武器化的,只不过在对华上用得更极端、更赤裸裸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深受冲击。客观讲,我国能顶住美国重拳打压,经济发展保持韧性,国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多关键领域比如航空航天、发动机、能源、造船等,国企都是发展主力。

但民营企业的作用也很大,华为不需要多说了,其他像大疆、宁德、比亚迪都是锁不住的龙头企业。还有最近关注度很高的人工智能领域,宇树科技、深度探索、阿里等都有突破性表现。另外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民营企业像星河动力、中科宇航表现也很亮眼。

最近备受争议的长江和记卖港口一事,足以说明民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然谈中美,还是绕不开热战。

二 热战要是打得起美国早打了

无论是从美国建国以来的好战纪录看,还是从美国政客的“餐桌与菜单”的霸权逻辑看,对于如今的美国,但凡能用海陆空三位一体打击这种豪华大手笔解决问题的,它绝不会大费周章跟对方周旋。在这一点上,任何被它视为威胁和挑战的国家没有例外,如果有例外那就是代价它承受不起。

大家都承认现代化战争关键是科技能力和工业实力较量,而俄乌战争为大家提供了更具象化的战争场景。俄乌之间不对称作战,乌军的无人机战术一度给俄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刷新了大家的战争认知。

如今,中国在这两方面的强大实力和潜力已经含蓄地展示出来一部分。我们试射了东风-31AG洲际导弹,目标海域就是美国夏威夷附近的公海,结果就是指哪打哪儿。最新国产航母福建舰,标配的电磁弹射技术比美国福特级航母更胜一筹。

055大驱到澳大利亚附近公海举行了军演,在南太平洋航行半个月,这就是远洋作战的样板。歼20力压美国王牌战机F22,而且六代战机正在试飞。核潜艇096级也进入世界一流技术行列。我们的军工“下饺子”跟美国国防工业由于实体工业空心化而出现基础萎缩形成鲜明对比。

民用工业发展也不容小觑。俄乌战争把它的实力以侧写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外界对“军民两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新疆棉花到无人机都成了“军需宝贝”。最让人惊艳的是一种联想,从央视春晚的智能机器人到珠海航展的机器狗、机器狼。好莱坞大片里的未来战争场景,被我们以和平的方式呈现出来。当然,一旦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开打,这些就是我们捍卫国家利益和实现和平的利器。

由此也可以理解,美国对华科技战为何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付出高昂成本。在美国政客看来,他们跟盟友密切配合对华实施技术封锁是可以复制当年对付苏联所取得的成效的。

当然,他们失算了,中国可不是当年的苏联,中国有超大市场足以撑起庞大的工业体系,还有大量的理工科优质人才储备实现厚积薄发。最具代表性的,如今有很多像深度探索等科技公司后起之秀,其内部基本都是本土人才。

总之,我们强大的民用工业是军工的有力补充。不管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是可能爆发的热战,他们都是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美式逻辑思维,我们直接展示一部分实力后,美军高层直言说要跟中方和平相处,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当然,为了应对可能的热战而调动民间力量,还包括两种,一是兵力储备,二是战争动员。前者是战前常规操作,后者是万不得已的必要操作。

三 做万全准备的必要的

近年来中美博弈都伴随着风险管控,以避免战略误判。中方在管控风险、化解危机方面可谓是炉火纯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立场,一再重申中国既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没有挑战现有秩序的意图。

二是对中美战略对话持开放态度,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高层对话,只要美方有诚意谈我们都欢迎。三是明确政策底线。每次跟美方高层对话,我们都会画出红线,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半岛问题。

当然我们对美国短时期内根本转变对话政策方向没有过高期待,未雨绸缪一直是我们的上上策。就战争本身而言,俄乌战争给了我们很多警示,比如战前充分备战的重要性。俄军前期打得不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低估了北约支持下的乌克兰的军民抵抗意志,主要是按照闪电战备战,从兵力到后勤对于打持久战明显准备不充分。

为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事以及突发情况,我们已经在做准备了。近年来各地严格执行兵役登记制度,要求年满18周岁的男性青年履行兵役登记义务。严格兵役登记,国家可以准确掌握全国兵员潜力、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

另外,我国还推出了新版《预备役人员法》和《征兵工作条例》。新版《预备役人员法》,将预备役人员明确划分为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军士和预备役兵三类,要求参加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战备勤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还增加了教育培训和考核机制,明确晋衔、任职标准。新版《征兵工作条例》简化了新兵入伍流程,规定二次入伍可直接授予军士军衔,战时可直招退伍军人并可根据具体情况简化流程。

这些措施可以保证一旦有突发战事,我们的兵源和兵力素质得到保障。至于战争动员,在涉及我们国家核心利益方面可能发生的战事,比如武力统一,主流民意已经很清楚了。早在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大陆民众的立场就已经表达出来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方面,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支持是毫不含糊的。

总之,在中美博弈中,两国的民间力量其实一直是参与其中的。你看美国政府单方面打压中国,美国企业没有配合吗?

参考文献

蔡翠红,王苾也.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争化”策略[J].战略决策研究,2025,16(02):26-47+129-130.

左希迎.百年变局下的大国战争风险及其管控[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4,41(05):55-84+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