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犯人被流放,押解衙役也要同行几千里吗?原来地位这么低!

河山明志 2024-10-23 01:27:28

中国古代有很多刑罚,我们经常能在现在的影视作品里看到秋后问斩、株连九族、流放三千里之类的刑罚。其中的流放,既然频繁的出现在影视作品里,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刑罚在古代的确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这种刑罚也在中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流放其实说白了就是统治者为了以示自己仁慈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所谓的“不忍刑杀,流之远方”。

古时候的罪犯在流放的途中,往往都会有押解他们的衙役一路随行,我们在水浒传中就能看到很多关于押解衙役的描写。犯人在路上一般都是带着枷锁,由两个拿着武器的衙役押送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当衙役呢?他们又是怎么押解不同类型犯人的呢?

以清朝为例,衙役氛围两种,一种是内班,也就是在衙门内服役的人员,这种地位稍微还高一些。而另一种就是外班,这种衙役一般都是从民间市井中招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市井无赖,为了吃口饱饭才会选择去衙门当衙役,像我们熟悉的捕快,还有押解流放人员的,就是属于外班衙役。

由于外班衙役大多都是地痞无赖,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衙役的素质是何等的低下。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多数的衙役都是当地的一大害,借着为官府办差的身份,鱼肉乡里,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可以说比很多真正的罪犯都可恨。而实际上,衙役其实都没有官身,外班衙役地位其实就是贱民,和娼妓相同,他们只是替官府“打工”的临时工。薪资更是少的可怜,一天的工资往往只够一顿饭钱。

身份和素质的低下,还有薪资的微薄,也促长了衙役的贪腐之风。地痞无赖们宁愿拿着一年几两银子的薪资去当衙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着换个官方承认的身份去为祸乡里收敛钱财。有了这种生财之道,很多衙役一年就能收入成千上万两银子,除去孝敬上官每年也都能剩下丰厚的钱财,这个时候,谁还会在乎一年几两银子的薪资呢?

虽然贪腐成风,但是事情还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今天我们聊到的押解衙役就相对的苦逼了一点,毕竟和其他的外班衙役相比,有的押解衙役可真的是要跟着被流放的犯人走上几千里,而且还是来回。运气好遇上大户人家的流放犯,还会被犯人家属打点一番赚点外快,甚至有的犯人家属还会买辆马车以供犯人和衙役乘坐。运气不好的话遇到穷苦犯人,那就要一路风餐露宿的走上几千里,其实也很吃苦头。

押解衙役也分两种。一种是短解衙役:会一次的押解着很多的犯人,像驿站一样,每到一州一府就会有人换班押解,这种是相对轻松的。另一种是长差衙役:这种衙役专门押解犯有重大的,比如杀人放火、谋反等罪行的罪犯,一般都是三两个衙役押解着一两个人。长差衙役是最苦逼的,这种重刑犯一般一发配就是几千里,他们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把犯人送到地方后,再赶回出发地汇报工作。

直到清末,这种广受人诟病、甚至被士大夫们所鄙夷的衙役制度才真正的被废除,这也是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弊害之一,当给人以警醒。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