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然倒地!男子当街身亡,才刚新婚!围观路人后怕:根本吐不出来

月亮湾探险家 2024-12-02 15:03:37

文| 月亮湾探险家

编辑| 啾啾鹿鸣

前言

谁能想到,因为一块儿吃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将食物的安全风险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

2024年11月27日,北京一男子吃了一口特产驴打滚后,竟然就直接倒地不起,当街身亡周围群众立刻帮忙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食物引发的惨剧

北京天坛公园,秋风瑟瑟,刘先生(化名)和自己的妻子在北京公园悠闲的散步,来到北京,那是一定要尝尝“驴打滚”的。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吃,却要了刘先生的命。

当时的人还是不少,刘先生正在吃驴打滚,可能是因为一边吃一边说话,噎着了,直接窒息倒地。

有热心群众发现后,也是立刻帮忙,用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但是却始终没能让他把异物吐出来。

但是有不少人在帮忙,也有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刘先生被送到了北京一家就近的医院,但是很可惜,没能抢救回来。

本该是新婚夫妇甜蜜出游的美好时光,却因为一块小小的“驴打滚”,演变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生死离别。

食物窒息,简单来说就是食物阻塞了气道,阻碍了呼吸,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可在数分钟内致人死亡。

而“驴打滚”这类粘性食物,正是隐藏在美味背后的危险分子。

它的质地软糯、粘稠,一旦进入气道,极易附着在气管壁上,形成紧密的阻塞,即使通过剧烈的咳嗽也难以将其排出。

这就像是用糯米糊堵住了一根重要的管道,让生命之源——氧气无法进入体内,最终导致窒息。

除了“驴打滚”,还有许多食物都具有类似的危险性。

麻团、年糕、汤圆,这些节日里常见的传统美食,同样因为其粘稠的特性,成为了食物窒息的“高危分子”。

还有一些看似人畜无害的食物,也可能成为潜在的威胁。像是体积小巧、表面光滑的坚果、葡萄、樱桃、桂圆等,容易被误吸入气道,造成窒息

尤其是对于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和吞咽功能逐渐退化的老年人来说,这些食物更是一颗颗“隐形炸弹”,需要格外警惕。

老年人是食物窒息的高发人群。

岁数大了,老人的吞咽能力会变差,牙齿也可能会掉光,嚼东西也不如以前利索,这些身体变化使得吃饭时容易噎着。

对于佩戴假牙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注意假牙的稳固性,避免假牙脱落后误吞,导致气道阻塞。

特别是小宝宝,因为吃东西时吞咽不够熟练,所以他们更容易卡到喉咙

他们对食物充满好奇,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探索,这无疑增加了误吞异物的风险。

这事儿在网络上传播得挺快,好多人都开始讨论起来。大家既震惊又难过,也开始琢磨,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起惨剧?

这种吃糯叽叽的东西导致窒息的并非个例。

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中,食物窒息的风险其实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降临。

2019年,萧山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在冬至这天,因为一块小小的麻团,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食物窒息并非小概率事件,它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防止这种事情重演呢?

急救的赛跑:与死神抢时间

遇到食物卡喉的急事,分秒必争,性命攸关。

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个能帮助解除气道堵塞的急救技巧,常被亲切地称为“救命拥抱”。

这种方法是向患者腹部加压,这样就能让膈膜上升,进而压迫肺,产生一股向上的气,帮助把异物从身体里排出来。

但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非万能的。这种情况下,主要用于病人清醒或有意识的时候。

患者要是昏迷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就不行了。这时候得赶紧做心肺复苏,然后火速送医院。

虽然围观的人赶紧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又做了心肺复苏,但那位男子最终还是没抢救过来。

这不禁让人思考,急救措施的有效性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施救的时机。

气道异物梗阻会导致患者迅速缺氧,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措施,也可能无力回天。

在天坛公园的案例中,当男子被发现时,已经瘫倒在地,处于昏迷状态,错过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最佳时机。

当然,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急救的效果。

就像刘先生吃的“驴打滚”这类粘性食物,即使施加了足够的压力,也难以将其从气管壁上剥离,这无疑增加了急救的难度。

海姆立克急救法之外,掌握心肺复苏同样关键。

对于已经失去意识、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同时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要注意的是,就算急救做得好,患者还得赶紧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即便东西排出来了,病人可能还会有问题,得找医生好好看。

在急救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误区。不要盲目地用手指或筷子等工具试图将异物取出,这可能会将异物推得更深,加剧病情。

也不要给患者喂水或油,这同样可能加剧气道阻塞。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患者的情况,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固然重要,但预防才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根本之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防范食物窒息的风险呢?

预防胜于急救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细嚼慢咽”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是守护餐桌安全的金科玉律。

细嚼慢咽能让食物变成小块,降低食物噎住的风险。而慢咽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吞咽的节奏,避免食物过快进入气道。

尤其是在食用粘性食物、坚果、小而圆的食物时,更要格外注意细嚼慢咽。在食物的选择和加工上也要多加留意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食用粘性过强的食物,如“驴打滚”、麻团、年糕等。

如果确实需要食用,可以将这些食物切成小块,或者进行煮软等处理,以降低其粘稠度和窒息风险。

对于坚果、葡萄、樱桃等小而圆的食物,也建议去核、切丁后再食用,尤其要注意避免让幼儿单独食用这类食物。

当然了,吃饭时也要保持专注,避免边吃边说笑、看电视、玩手机等分心行为。说话、大笑等行为会使气道开放,增加食物误入气道的风险。

分心的时候,吃东西容易嘴忙脚乱,食物卡在喉咙里的风险就大了。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专心致志地吃饭,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更能有效降低食物窒息的风险。

不过广泛推广急救常识同样关键。学会一些简单急救法,像海姆立克自救和心肺复苏,关键时刻能救命。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也要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家人朋友,让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共同筑起生命安全的防线。

还有不少小细节得留心哦。老年人佩戴假牙时,要确保假牙的稳固性,避免假牙脱落后误吞。

家长们也得特别注意,得教孩子别把玩具或者小东西往嘴里放。做好监护工作,避免孩子误吞异物。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更需要格外小心,选择合适的饮食,并在进食时有家人陪护。

结语

食物窒息,这看似不起眼的意外,却可能在瞬间夺走宝贵的生命。天坛公园的悲剧,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生命安全重于一切。

一块小小的“驴打滚”,竟能成为夺命的凶器,这让人唏嘘不已。别小看任何可能的风险,得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慢慢吃,挑好食物,别边吃边玩手机,掌握点急救常识。这些小行动看似平常,却像一道道保护伞,保卫着我们的健康安全。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无小事。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餐桌上的安全,让悲剧不再重演。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