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账”新套路:一条投诉扣10万,谁在践踏劳动者尊严?

金十斤论 2025-01-25 22:47:43

年关年关,农民工讨薪话题再度刺痛公众神经。从建筑工地到餐饮后厨,从流水线到文化项目,辛苦劳作却难获应有报酬的困境年复一年重演。当“按月结薪”成为奢望,当“白条承诺”替代真金白银,个体劳动者的尊严在一次次推诿中消磨殆尽。这场持久的社会痛点,拷问着法律漏洞与执行者良心。

2024年4月,陕西墙绘师郭先生带着8名同行,参与河南三门峡大熊猫苑项目的墙绘工作。因与包工头有过合作,双方仅口头约定日薪700-800元,未签书面合同。26天完工后,约8万元工钱却成“空中楼阁”。

讨薪时间线

项目结束,包工头承诺“走完流程结款”;

2024年9月:以“中秋节前到账”再次拖延;

2024年11月:郭先生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得知总包方拖欠工资总额达220万元;

2024年12月18日:项目业主方三门峡润塬实业有限公司(国企)出具《付款承诺》,要求工人撤销投诉,否则每条投诉扣10万元;

2025年1月:8万元仍未到账,国企上级单位称“正在筹钱,年前未必结清”。

这场拉锯战中,劳动者陷入“投诉-撤诉-再催讨”的死循环,而手握权力的国企却以“资金冻结”为由,将风险转嫁给弱势群体。

讨薪困局的三重枷锁

1. 劳务市场“熟人逻辑”埋雷

建筑工程领域层层转包,农民工多通过“包工头”接活,依赖口头约定。郭先生坦言:“以前合作过就没签合同”,这种信任式合作一旦遇纠纷,劳动者因缺乏工资单、考勤记录等证据,维权举步维艰。

2. 专项资金监管形同虚设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要求政府项目设立工资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但此案中,国企润塬公司未向专户足额拨付人工费,总包方河南铄翼公司拖欠220万元工资,暴露出专户资金被挪用、监管失灵的痼疾。

3. 违法成本低助长拖欠

涉事国企以《付款承诺》胁迫工人撤诉,却无惧“扣除10万元/条投诉”的条款沦为空文。劳动监察部门虽介入,但“挤牙膏式”付款(先到账50万元,承诺再拨100万元)未能根治问题,违法企业未列入失信名单,更无追责压力。

破局之道:让制度长出牙齿

强制推行建筑工程领域电子劳动合同,要求总包方直接与农民工签约,工资标准、工时、支付方式等条款明细化;建立政府工程资金审核前置机制,财政拨款中人工费用占比需独立核算并预存至工资专户,未达标项目不得开工;

将出具虚假承诺、恶意拖欠工资的企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限制其招投标、贷款等经营活动;对胁迫劳动者撤诉的行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打破“民不举,官不究”的潜规则。

维权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劳动监察部门设立农民工维权专班,提供证据收集指导、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推广“扫码投诉”平台,农民工可实时上传合同、考勤、工资拖欠记录,压缩部门推诿空间。

受损的不仅是劳动者的钱包,更是社会的公平底线。根治欠薪顽疾,既需刚性的制度约束,更需对劳动者保持最基本的敬畏——毕竟,城市的繁华,从来都建立在无数个“郭先生”的汗水之上,年关不是终点,尊严不应等待。

0 阅读:0

金十斤论

简介:关注每一个平凡的人,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