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最让人意难平的莫过于一个个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相继陨落。其中,浪里白条张顺在涌金门被方腊军万箭穿心的场面,更是让不少人落泪。
而在南宋末年,南宋水师曾在襄阳通往樊城的汉江浮桥下,打捞起一具身披甲胄,手执弓刀,身中数创,怒目而睁的躯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躯体的主人也叫张顺。他以三千人的玉石俱焚,为南宋的抗蒙战争谱下最后一曲汉水绝唱。
于是,在张顺死后九十年,醉心写作的施耐庵,便以张顺为原型,将其写进了自己的巨著《水浒传》中。
水浒传中的张顺外号浪里白条,水下功夫无人匹敌,对宋江一片忠心。而南宋末年的张顺又做了哪些事情,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张顺现身公元1272年,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38年之久,双方都已到了精疲力尽的状态。
由于在此之前,南宋王朝以襄阳城、樊城、汉江为屏障,互为犄角,互相救援,已经阻挡了蒙古铁骑五年之久。于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在精疲力竭之际又抽调出三万兵马由回回将阿里海牙统领,走上了开赴襄阳的道路。
此时,蒙古在襄阳战场投入的兵力已达到13万。
蒙古大将阿里海牙到达襄阳府后,便率军对樊城发起大规模攻击。而统领蒙古本部兵马的阿术,则在汉水之畔,虎视眈眈的监视着襄阳的动静。
在樊城外围的战场上,蒙将阿里海牙亲自上阵督战,不停的指挥着手下的士兵攻城。樊城的南宋守将牛富抱着与樊城共存亡的决心拼死守城。
就在众人都以为樊城必破之时,他们却在汉江上看到了一支混杂着渔船,战船,客船等简陋船只的水师,沿汉水,自樊城东北而来。
这支无比简陋的水师,为首的战船之上,高悬着“忠义”二字。
这支民兵的到来,犹如从天而降的一把尖刀,直插蒙军的背后,将蒙军的战略部署全部打乱。
而樊城守将牛富,则是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趁着蒙军后方大乱之际,重新展开对樊城的防守部署,并出兵樊城外围,与蒙军展开外城的争夺。
由于这批忠义民兵的突然出现,阿里海牙迅速攻破樊城的战争意图被打破。这时的蒙军,便把气全部撒到忠义民兵这群不速之客的身上。而这批民兵也不傻,看着樊城危在旦夕的忧患已经解除,当即决定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因为有着多年土生土长在襄阳周边的优势,数千忠义民兵凭借着对地理的熟悉,迅速化整为零,如鸟兽般窜入江河丛林之中。
数日后,这批人在均州(湖北丹江口)的大山深处,陆续归队,继续藏身于老林,出没于江湖。
这批忠义军的首领就是张顺。
2.收编张顺自樊城一战之后,南宋襄阳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李庭芝闻获忠义民兵之名,便四处派人深入均、房二州,遍寻忠义民兵的踪迹。
不久之后,李庭芝得到部下奏报,在均州的大山深处寻访到忠义民兵的踪迹。作为京湖统帅的李庭芝为表示诚意,打算亲往这批忠义之士的栖身之处,说服这批人接受他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壮大救援襄阳的军事力量。
知道李庭芝要来,在房州的大山深处,张顺和兄弟张贵早早在寨门口等候。
经过一番成功会谈,以张顺为首的这批忠义民兵正式被南宋朝廷收编。张氏兄弟也被李庭芝正式任命为都统,节制本部的忠义民兵。
而这批忠义民兵的任务,便是负责向被围的襄阳和樊城运送生活物资。
3.战前准备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南宋京湖制置使李庭芝源源不断的将生活物资以及轻舟,战船,弓弩,火炮等等作战物资经陆路运往张氏兄弟所在的民兵营寨。其中作战物资是用来装备这数千忠义民兵的,而那堆积如山的生活物资,则是用来入援襄阳的。
此时,获得官方援助的这批忠义民兵,早已不再是两个月前的残破之师。此时的忠义民兵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对于入援襄阳之事,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他们已经万事具备,唯一所欠的便是上天给予的那一点东风。
好在,时间很快到了春夏之交。
在春夏交替之际,汉水的上游,奔腾的江水顺流而下,暴涨的江水是是他们救援襄阳的最大助力。
于是,张顺和张贵兄弟二人打算趁汉江水涨之际,将物资送到襄阳城。
在出发之前,张顺对三千兄弟说道:“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当离去,勿害了吾等救援襄阳之大事!”
然而,张顺在说完这句话之后良久,现场出奇的安静。
三千多人的集体沉默,不是他们昧于担责,而是他们已经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张顺见状,内心澎湃,感觉体内的热血正在沸腾。在这寂静的夜空下大喝一声:“出发!”
随着出征命令的下达,三千民兵走上了出征的道路。
很快,他们来到进入襄阳府的第一站—清泥河与汉江的交汇处。
在微弱的月光下,数百艘战船,已经被他们秘密的拖拽到这里。他们将用这些早已预备好的船只,沿着青泥河南下汉江,去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军队。
随着二更天的到来,河面的舟师之上,亮起了一盏红灯,众将士都知道,这是出征的信号。随着红灯战船的出发,河面上的诸多船只从港口内鱼贯而出。
红灯战船之上的主将,是人称“竹园张”的张贵。
当大部分战船都游离港口之后,张顺开始登船出发。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其兄弟二人的分工很明确,张贵负责开路,张顺负责殿后。出发的前一刻,兄弟二人相约共同保重自己。
4.激战汉江夏水暴涨的青泥河上,张贵带领着南宋的忠义水师,三舟并行,士兵林立。
其中,三船之中,唯有中间的船只吃水很深,船上满载着士兵和物资。而左右两舟,空舟而行。且左右两舟,都是没有船底的。只是因当时是深夜,忠义水师的战船异常,一切都不为外人所知。
自蒙军围困襄阳以来,汉江入口早已被蒙军铁索连江,其舟船水师,遮蔽江面,即使在这深夜之中,仍然有着十二分的戒备。张顺兄弟二人若是想进援襄阳而去,非经历一场血战不可。
夜已三更,张贵所率领的舟师终于来到了青泥河进入汉江的入口处,而在江口巡游的蒙军舟船,很快就发现了他们!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前锋的张贵意识到,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了。在他的引领之下,这黑夜中前行的数百艘舟师朝着蒙军那连江的铁索战船冲撞而去。
这两个多月以来,他们从李庭芝那里装备了大量的强弓劲弩和精良的火器。此时他们的装备,是丝毫不弱于蒙军水师的。在还未和蒙军水师进行近距离接战之时,他们就凭借着手中的强弓劲弩和火炮与蒙军进行对射。一时间,整个汉江江口,炮火连天,箭矢如雨,偶有人伴着惨烈的嚎叫之声落入汉水之中。
在张贵等人的奋力冲杀之下,忠义水师的战船已经冲杀到蒙军的阵前。这时的张贵等人,以利斧斩断铁索,带领着舟师冲入了蒙军的水师战阵。在近距离接战之下,蒙军在武器和战船都占不到任何优势。此时的蒙军打算倚仗人多的优势,相继跳入忠义军的战船之上,想与张贵所率的民兵进行近身肉搏。
只是这一跳,蒙军中的大部分人相继跳入了忠义水师那没有船底的战船之上,也就相当于直接跳进了冰冷的汉江里。
黑夜之中,前赴后继的蒙军水师,不明就里的落入到张贵兄弟二人所预设的计谋之中,稀里糊涂的葬身鱼腹。而后经过忠义水师的一番冲撞和射杀,蒙军水师的船阵出现了混乱。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张贵很好的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带领着数百艘战船从蒙军水师的缝隙之处进入到汉水之上。而前来阻击的蒙军,由于不了解忠义水师的战略战术,要么是再次跳入忠义军的空底战船之上,而落入汉水,要么是被忠义军的强弓劲弩和火炮射杀!。一时间,整个汉水之上的蒙军水师遭遇大乱。
忠义军趁此机会,一路向襄阳城下冲杀而去。
5.血色汉江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看到张贵带人前来运送物资,便亲派水师前去接应,当张贵战船到达的那一刻,吕文焕亲自将为首的张贵迎接上岸。
然而,就在吕文焕和张贵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负责殿后的张顺的战斗却并没有结束。
黎明尚未到来,江面依旧汹涌,张贵的前军虽然进入了襄阳城,但是负责殿后的张顺,却被蒙军的水师死死咬住不放。无奈之下,张顺只能带领着部分舟船,回身邀击蒙军水师。
时间渐渐步入清晨,江面一片朦胧,张顺眼看着大批的忠义水师已经渐渐远离了自己的视线。在得知自己的兄弟张贵已经平安的到达了襄阳城下后,张顺这才下令所属的船队,开始调转船头,不再与蒙军缠斗,往襄阳城的方向加速前进。
然而,船只仅仅前行了数米之遥,江面突然大风骤起,船只南下襄阳的航程受阻,张顺的船正在不受控制的往北岸漂去。
北岸,正是蒙军水师的大营。
而跟随张顺一同断后的战船,此刻也遭遇着同样的情况。在蒙军的围攻之下,他们射光了战船上的所有箭矢,发射了战船上的全部火器,当战船被大风从江心吹响北岸时,他们已经弹尽箭绝。等待着他们的,只能是被俘的命运。
但此时的张顺,并不打算接受命运的安排。
作为一个以忠义标榜自身的人,他绝不接受被俘的命运。况且,他的兄弟张贵已经冲进了襄阳城内,如若他就此做了一名俘虏,岂不是要让他的兄弟难堪。
张顺果断而绝决的拿起了手中的短刀,操纵着自己的船只,向汉水北岸的蒙军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
一阵厮杀之后,江面恢复了平静。战船之上,张顺傲立在船头之上,怒发冲冠,傲视蒙军。只不过此时,他那伟岸的躯体之上,已经身中四枪六箭,嘴角的鲜血正在缓缓流下。
在残存的意识还没有消亡之际,张顺缓缓的倒在了汉江之中。此时,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夏日的汉水。张顺的躯体被江水吞噬,整个汉水之上,一片血红。
而在天亮之后,进入襄阳府的张贵开始在襄阳城内清点自己的兵马,却始终无处寻觅自己的兄弟张顺。事情到了这里,张贵的心里很清楚,他的兄弟,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
两日之后,在襄阳通往樊城的汉江浮桥下面,宋军水师从江面打捞起一具仍旧栩栩如生的躯体。只见此躯体身披甲胄,手执弓刀,身中数创,怒目而睁,犹如战神一般。打捞的宋军将士不禁为之英雄之气而肃然起敬,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守将吕文焕。
当城内的张贵和吕文焕一同前来辨认之际,方知此人正是自己的兄弟张顺。
如此英雄,襄阳百姓感其忠义,守城将士敬其忠勇。自发将其依江而葬,立庙祭拜,终日香火不断。
6. 汉水绝唱
对于张顺的战死,作为兄弟的张贵并没有太多的伤感。
自从拿起武器守土御敌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随时准备着接受这种命运的发生。现在的他只需擦干眼泪,接过张顺手中的大旗,承载着兄弟未走完的路继续前行。
襄阳城内,有了张贵所带来的物资的援助,城内军民的生活大为改观。然而,吕文焕和张贵都知道,粮食和物资都有吃完用尽的那一天。如此下去,终非长久之计。而唯一的自救之法,便是邀约襄阳外围的宋军,对围攻襄阳的蒙军进行东西夹击。
然而,此时的襄阳,不要说和外界互通消息,就是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
休整一个月后,张贵决定再次动身,将忠义民兵主动出击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
在张贵的招募之下,襄阳城内又觅得两名善泅的奇人异士。而后,此二人手执张贵的蜡书,往东南郢州方向泅水而去。邀约襄阳下游的郢州(今湖北荆门)守将范文虎,东西夹击蒙古军。
南宋郢州守将范文虎收到消息后,一口答应于七月初七,在襄阳下游的龙尾洲共击蒙军。
于是,负责泅水传信的二人又带着范文虎的承诺,溯游而上,秘密潜回襄阳城内,将情况传达给张贵等人。
襄阳城内的张贵久处山野,不知范文虎其人,但作为襄阳守将的吕文焕却深知范文虎不靠谱,极力劝说张贵留下共守襄阳就好,这范文虎靠不住。
只是,率性耿直的张贵婉拒了吕文焕的好意,执意要赴范文虎之约。城内的吕文焕无奈,也就由他去了。
公元1272年7月6日晚,张贵告别了吕文焕 ,又一次再出发。
为了冲破蒙军的江面封锁,张贵仍旧和来时一般,于夜间采用“无底战船”的战法,斩断连江铁索,以火炮攻击蒙军江上舟师。
在夜间遭遇军情的蒙军舟师,又一次吃了张贵“无底战船”的大亏,蒙军溺水者不可胜数。仅仅在前半夜,张贵就已经冲破蒙军数道封锁线。
但是当张贵他们南下到襄阳外围之时,却仍旧没有看到范文虎派来接应的舟师在哪里。在士兵大量战斗减员的情况下,张贵仍旧拼命向与范文虎约定的龙尾洲靠近。心想着,只要坚持到龙尾洲,自己和部下就安全了!
张贵和他的士兵们,抱着必胜的信念穿行在江面。不久之后,透过战船上的灯火,他们已经能在朦胧之间,看到龙尾洲上军营的灯火以及飘扬的军旗。
但是张贵想不通,江面的厮杀之声如此惨烈,为何龙尾洲上的范文虎会如此无动于衷,毫无动静。
而这一切,都因为范文虎和他的士兵们,根本就不在龙尾洲之上。
此刻龙尾洲上灯火通明的只是插着宋军旗帜的空空营寨。其真正的驻守者,是潜伏在黑夜中,正等待着张贵和他的忠义军落入圈套的蒙古军。
范文虎之前确实来过,但是当范文虎在汉水上听到炮火声后,便早早退守到三十里外。
可怜的张贵,即便到了此刻,仍不知晓,还在等待着范文虎的接应。当张贵的水师离龙尾洲越来越近之时,埋伏在暗处蒙军水师突然高举火炬,烈焰冲天,将整个江面照亮。这时的张贵才发现,眼前出现的是蒙军水师。
一番血战之后,精疲力竭的张贵身受重伤,在欲投江之际,被蒙军生俘。隔日清晨,已经奄奄一息的张贵被带到了阿术和阿里海牙面前。二人惜才,力劝张贵降蒙。此时的张贵虽然身受重伤,但意识尚算清醒,向阿术等人破口大骂,随后英勇就义!
随着张贵的就义,这支在三月份才崭露头角的南宋忠义之师,仅仅在半年之后,就以集体殉国的悲壮方式,为南宋在襄阳的战事,谱下了一曲汉水绝唱。
张贵死后,蒙军为了瓦解南宋襄阳守军的士气,命人将张贵的尸体送回襄阳城。
只是,蒙军的计谋并没有得逞。在张贵的遗体进城之后,获知消息的襄阳军民开始自发的前来缅怀这位逝去的英雄。怀着对英雄无比崇高的敬意,他们虔诚的擦拭着张贵了深受重创的遗体,细心的将其入殓。而后将其与先前阵亡的兄弟张顺合葬于汉水之畔,立双庙祭祀,终日香火不断。
张顺与张贵兄弟二人,生于山林之间,在国破家亡之际挺身而出,以生命为代价,在南宋的风雨黄昏中留下了一曲悲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