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妹两口子2020年结婚,在城郊新楼盘抢了套房。当时全城抢房像抢白菜,他们为了买房塞了红包,掏空六个钱包凑了270万(包括装修)。结果现在房价腰斩,同户型挂150万都卖不掉,真要甩卖估计得跌破100万。这相当于把全家存款扔进碎纸机——钱没了,但每月1万4的房贷还得咬牙还。更扎心的是,说好的地铁确实通了,但每天上班挤一个半小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凉。

惨在哪?
1. 首付变水漂:270万买的房现在只值100万,亏掉170万相当于:
- 表妹12年工资(月薪1万2)
- 她老公8年工资(月薪1万8)
- 双方父母一辈子的存款
2. 房贷压死人:每月还贷2万1,但现在:
- 表妹教培行业降薪到7千
- 她老公互联网公司天天怕裁员
- 两人工资加起来刚够还房贷,吃饭都得靠花呗
3. 配套全画饼:
- 说好的重点学校变物流园
- 商场规划地长了三年荒草
- 虽然通地铁,但早高峰挤成沙丁鱼罐头
- 买个菜得骑电动车2公里

更扎心的是现实:
- 想卖房止损,但卖房的钱还不够还银行贷款
- 硬撑着还贷,眼看存款见底
- 老公觉得房价会反弹不让卖,表妹想及时止损,天天吵架
- 当初羡慕他们的亲戚,现在背后说"读书好不如买房早"
小两口天天为房子吵架,一个想赶紧割肉止损,另一个不甘心亏掉父母养老钱。
亲戚朋友见面就问“房子跌成这样你们怎么办”,夫妻俩连出门聚会的勇气都没了。
现在两人工资还降了,月供占了大半收入,生孩子想都不敢想。

这事为啥有代表性?
全国至少几百万这种"高位接盘侠",尤其买在:
- 城市新区(规划听着高大上)
- 期房(收房发现货不对板)
- 掏空家底+高杠杆(借消费贷凑首付)
有人结婚时高价买房当婚房,现在离了婚还得一起还贷;
有人借钱付首付,现在房子没住进去就烂尾,婚也黄了;
更惨的是掏空父母积蓄的家庭,房子贬值后既没法给老人养老,也耽误孩子上学。
普通人能怎么办?
1. 死扛的:把次卧租出去补贴房贷,下班跑滴滴挣外快,全家消费砍到温饱线;
2. 躺平的:直接断供让银行收房,但首付和已还贷款全打水漂,还上征信黑名单;
3. 想翻身的:硬着头皮再借钱搞装修,把房子改成网红民宿,赌一把周边能发展起来。


最讽刺的是现实:当年怕房价涨太快咬牙上车,现在怕房价跌太狠不敢下车。房子本该是遮风挡雨的家,却成了无数家庭的风暴眼。
说白了就是:
用全家命运赌房价永远涨,结果遇上经济下行+人口减少+政策调整,直接被套牢。现在就像背着磨盘游泳,沉不下去也游不动,这种绝望感才是真的崩溃。
现在还在深秋,寒冬还没有到,真正的暴跌在后头,该来的都会来。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卖不动的原因就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就是预期改变了,大家对未来房地产并不看好,通过投资炒作涨上去的资产一旦预期发生改变,那么就会面临价格快速崩塌,没人接盘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人会去投资一个长期看跌的资产,哪怕是刚需也会非常谨慎购房,因为今年买需要50万,明年只需30万,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觉得自住就无所谓,而是会选择等等。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的利好。房子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整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可笑吗?还有就算货币贬值也不代表房价就会涨,这是房吹强行挂钩忽悠大家的。现在钱是更值钱了,货多了。
慢慢熬着吧。我也是2021年在珠海市买的。注意点,心情不好时,一个人千万别上楼顶。
比资本还资本。
[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毛驴眼前挂萝卜 毛驴学会推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