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兵败身死?毛主席:诸葛亮难辞其咎!

古今的多少事 2024-08-25 02:07:11
全文共1680个字,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阅读此文前,恳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及时带来更新提示,感谢您的支持。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以忠义著称,被后人尊为“武圣”。有着“水淹七军”的壮举,曾一度将曹操方面打的被迫防守。但无奈是非成败转头空,不久后,他便遭到了孙权方面的背刺,败走麦城,殒命归天...

对于关于的死,历来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分析过原因。毛主席就这事也作过一番评论,他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关羽之死,诸葛亮也有相当的一部分责任。那么,主席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

诸葛亮的战略布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作了名传千古的“隆中对”,为刘备规划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构想。

这一构想,基于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诸葛亮认为,面对北方强大的曹操势力,刘备应当先稳固自身力量,再图扩张。他建议刘备先取荆州,荆州地处战略要冲,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的控制,对于刘备来说,是实现霸业的重要一步。

随后,诸葛亮建议刘备再夺益州,益州资源丰富,地势险要,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有了荆州和益州,刘备就有了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资本,进而实现三分天下的格局。

关羽的败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

关羽率领的蜀汉军队勇猛异常,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水淹七军的战役中,关羽巧妙利用天时地利,大败曹操派来的援军,俘虏了魏将于禁,斩杀了庞德。一时间,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令曹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考虑过迁都以避其锋芒。

然而,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曹操在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下,秘密与孙权达成了联合,意图从背后对关羽进行偷袭。

孙权也早有夺取荆州之心,双方一拍即合。孙权派遣吕蒙和陆逊执行这一计划,吕蒙以病重为由退居幕后,让年轻的陆逊接替,以此降低关羽的警惕。东吴的军队在吕蒙的指挥下,悄无声息地接近了荆州,而关羽对此却浑然不觉。

在关羽的军队中,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负责供应关羽军队的粮草,却因为个人恩怨和对关羽的不满,选择了投降孙权。这不仅削弱了关羽的后勤补给,更动摇了军心。当关羽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时,已经为时过晚。

面对曹操和孙权的联合背叛,以及内部的投降,关羽的军队迅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关羽试图撤回荆州,却在途中遭到了东吴军队的伏击。在麦城,关羽和他的部队被围困,尽管他们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兵力悬殊、粮草不继而力战不敌。

最终,在麦城的一场混战中,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被东吴将领潘璋的部队所俘,不久之后惨遭杀害。关羽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他的败亡,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扼腕的转折点。

毛主席的评价

毛主席在评价关羽败亡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他认为,关羽的失败,与诸葛亮的战略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毛主席曾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这表明,毛主席认为,诸葛亮的战略分散了蜀汉的军力,导致了关羽在关键时刻,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援。

毛主席的这一评价,深刻揭示了战略决策对战争全局的影响。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战略规划,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忽视了战略集中的重要性。荆州与益州相隔千里,两地分兵使得刘备的军力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力的战略打击。

特别是在关羽北伐期间,荆州作为战略要地,本应得到更多的重视。然而,由于诸葛亮的战略布局,荆州的兵力被削弱,使得关羽在面对曹操和孙权的联合压力时,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当关羽最需要援军之时,刘备和诸葛亮却因为兵力分散,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援。

此外,毛主席的评价,也指出了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另一个失误,那就是对联盟关系的处理。

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蜀汉、曹魏、东吴之间的联盟关系,对于各方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诸葛亮在实施隆中对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忽视了孙权对荆州的渴望和战略意图,没有做相应的防备。这使得孙权背叛后,关羽的形势急转直下。

对于主席的这一观点,大家是否认同?欢迎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想法!

0 阅读:14

古今的多少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