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全球贸易发展迅速,市场变化莫测。
中国一度是美国大豆的重要买家,但现在却让美国豆农感到焦虑和无奈。
2025年4月,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发出了呼吁,语气中充满无助,表明贸易战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美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仿佛站在崩溃的边缘,前途充满不确定性,这让豆农们深感不安。
这不仅仅是提高关税这么简单,而是一场争夺生意、重新安排产业以及制定世界贸易新规则的较量。
——【·压垮美国大豆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5年,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两国互相提高关税,美国大豆产业受到严重打击。
美国提高关税后,中国也对美国大豆征收高额关税,导致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

美湾大豆运到中国的价格涨到每吨1026美元,而巴西大豆只要580美元,中国买家自然选择更便宜的巴西大豆。
伊利诺伊州豆农约翰・戴维斯无奈地说:“我们的大豆在太平洋上漂了两个月,到岸后价格比巴西豆贵了近一倍,中国买家只能拒收。”
那些远渡重洋的大豆只能低价卖给国内饲料厂,每蒲式耳亏损3美元。
这不仅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中国的大豆市场份额,更威胁着美国豆农的生存。

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大幅下降,从2017年的3600万吨降到2024年的2213万吨,份额也从34%跌至18%。这仅仅是美国农业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中国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棉花、牛肉和高粱等农产品,转而选择从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地购买,这种趋势对美国农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这种替代效应还在蔓延,给美国农业带来更多挑战。

——【·中国大豆进口战略的转型·】——»
面对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开始调整进口策略,希望能从更多地方进口大豆,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巴西作为南美洲的农业大国,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
202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里,有71.1%来自巴西,而美国的份额只有18%。

巴西大豆凭借价格优势和稳定的供应,迅速填补了美国大豆空出的市场。
巴西还采取“大豆+铁矿石”的捆绑销售方式,增强了它对中国出口的优势。
此外,中国还和阿根廷签订了协议,允许进口四种转基因作物,进一步加强了和南美洲的供应链关系。
中国还在努力寻找其他方法,比如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这样每年可以少进口几百万吨大豆。

同时,也在扩大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希望能自己生产更多的大豆。
2024年中国的大豆产量增加了18%,说明中国下定决心要保证粮食安全。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也帮了中国大豆进口策略的大忙。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和巴西、阿根廷的农产品贸易,有38%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通过使用自己的货币结算,中国避开了美元体系,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加强了与南美国家的合作。
——【·美国农业带的哀歌·】——»
贸易战的余波快速蔓延到美国农业地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美国农民宣告破产的情况显著增多,中西部地区过去红火的家庭农场现在正与破产作斗争。

2024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5%,中西部每十个家庭农场中就有一个正濒临倒闭,这些数据反映了美国农业的艰难处境。
艾奥瓦州等支持特朗普的地区受到的打击特别严重,2024年由于对中国出口大幅下降损失了23亿美元,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政治版图。
大豆卖不出去、价格大幅下跌、仓库堆满了卖不掉的大豆,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美国种大豆的农民头疼不已,曾经能带来财富的“金豆子”现在却成了让他们赔钱的负担。

美国大豆库存已经堆积到1.2亿吨,价格降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然而种植成本却因为化肥、燃料价格上涨增加了30%。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警告说,“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
2018年的贸易摩擦已经让美国农业损失了270亿美元,现在的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农民日子不好过,就算关税取消,也很难回到以前。
中国已经找到了新的农产品来源,进口渠道也更多样化了。
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家基思·柯林斯指出,就算明天所有关税都没了,美国农民可能也会永久性地失去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国际市场份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认为,农产品贸易关系比较敏感,互相制裁往往会伤到美国自己。
美国农业现在的问题,也说明他们的政策考虑得不够长远。
要知道,202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可是支撑了125万个就业岗位,关税战导致出口下降,一系列问题就跟着来了。美国大豆产业,就这样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美国大豆产业的未来·】——»
面对困境,美国大豆协会积极自救,他们在国会山举办了12场听证会,邀请中国买家线上讲述美国大豆的困境,并拍摄纪录片《消失的订单》,真实记录艾奥瓦州农民的遭遇。
拉格兰在国会作证时哽咽:“中国市场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0%,失去它意味着美国农业的死亡。”他呼吁政府取消对华关税,建立中美农业合作机制。

然而,美国却在升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种做法与协会的努力方向相反,无疑加剧了美国大豆产业的困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协会正在游说之际,美国加码对华技术封锁。美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充满变数。
美国大豆产业要摆脱困境,可能需要寻找新的买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不过,在全球贸易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美国大豆产业能否重新获得原有的市场份额,还很难说。
这场贸易战改变了全球大豆市场的格局,也给各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只顾眼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损害的是全球的共同利益。
在全球化的时代,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长久发展。
参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