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亦文亦武,文是院士,武是商家,文武相济,大事必成。”
遵循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大“宁波帮”人士,他们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常能预知“春江水暖”,并将把握时机与脚踏实地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是干一行、钻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以日积月累而成为行家里手,以白手起家而成就一番事业,展现了宁波这方水土通达应变的睿智灵气。
四代伟人共同关注的惟一商帮在中国历史上,“宁波帮”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杰出的经营才能,在中国商界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商帮印记;他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范和文化特质;他们的数次华丽转身,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壮丽史诗。
他们,也是四代伟人共同关注并作出过重要指示的惟一中国商帮。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先生在宁波发表革命演说时,对“宁波帮”作出过高度评价,他说:“宁波人对于工商业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1949年5月6日,在杭州、宁波一线即将解放时,在北京致电解放军三野第七兵团政委谭震林,特别提到:“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由此可见,对于“宁波帮”的高度重视。
1984年8月1日,在北戴河听取时任国务委员谷牧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情况汇报时,高兴地说:“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质量较高”,随后他发出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这一伟大号召成为无数“宁波帮”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极大的鼓舞了海内外的宁波人,包玉刚、邵逸夫、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等一大批“宁波帮”人士纷纷回乡参与家乡建设,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对宁波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宁波依靠全市人民和海内外“宁波帮”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4年8月1日,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宁波帮”指示发表2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深刻认识重要指示伟大意义,动员“宁波帮”和海内外人士,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要深刻认识“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重要指示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宁波在我省对外开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浙江和宁波的发展。
就宁波而言,今年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是号召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40周年,是关于“宁波帮”重要指示20周年。这20年间,从三江口送别到勇闯世界,从支援家乡建设到投身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斑斓家国梦,从筚路蓝缕中走来的“宁波帮”在时代浪潮中用不变的情怀坚守初心,用与时俱进的视野逐梦未来。
一个“宁波帮”,半部近代史100多年前,德国地质学家利希霍芬在多次考察中国后,称赞宁波人是一个“特殊种族”。他说:“宁波人在勤奋、奋斗努力、对大事业的热心和企业家精神方面较为优秀……尤其是商业中的宁波人,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媲美。”而这个被德国学者赞赏为“特殊种族”的宁波人,就是沐浴东海潮涌的“宁波帮”。
明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晋、徽、粤、陕、鲁、闽、宁波等商帮。到了清末民初,民间就广为流传着“无宁不成市”的说法。
有商贸繁荣之地,就有宁波人,就有“宁波帮”。明代末年至今,大批宁波人秉承知行合一的精神,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甬江口跨越杭州湾,从东海之滨驶向世界各地,跨越万水千山到远方创业谋生。他们的身体力行不仅促进了各地的货物贸易,繁荣了当地经济,也把商业文明的种子撒向五湖四海。三百多年来,“宁波帮”经历了从形成、崛起、辉煌,到转折、复兴、传承的历史轨迹,书写了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商帮传奇。
宁波具有源远流长的从商风气,商事之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唐宋时,宁波“商舶往来,物货丰衍”。至清初,则成“百货咸备,商号林立”的繁荣景象。“五口通商”后,宁波的商业达到鼎盛。19世纪60年代,宁波的钱庄、南北货号、鱼行遍布于市,世人称“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
因为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所以“宁波帮”被认为是传统色彩浓郁的商人群体。在工商活动中,他们立足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努力从传统历史文化中吸取智慧与养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具有开放的性格和务实的心态,以及迅速接纳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从而在众多的传统商帮中脱颖而出,并进而在新旧交替、中外融合的近代中国社会左右逢源、长袖善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可以说是“宁波帮”与生俱来的。
作为中国商业文化的集大成者,“宁波帮”从过去到今天所体现的优秀文化传统,所创造的商业经济成就,所传承的人文关怀精神,无不诠释着创业争先、创新求变、踏实勤勉、报恩桑梓的可贵精神。
曾任浙江旅津同乡会会长的张章翔认为,“‘宁波帮’是以乡谊为基础,在业务上、生活上互相需要、互相结合的一个商业结合体。”
向海而生的宁波人,天生敢闯敢拼。鸦片战争之后,上海逐渐成为新的经济中心。宁波人出门闯世界,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条以上海滩为码头,北上天津卫,西抵汉口,走向全国;另一条南下香港,以香港为跳板,走向世界。
一个“帮”字,也将亲邻相帮、同乡扶持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鄞县通志》记载:甬人“团结自治之力,素著闻于寰宇”。1910年,宁波人成立宁波旅沪同乡会。这个团体彼此“照顾”,比较突出的便是银行和钱庄之间互相控股、互相兼职、互相拆借、互相投资、风险共担,相当于成立了一个“宁波帮”的大财团。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
在外闯荡的宁波人,有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凝聚力,从而使“宁波帮”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从南美巴西到西非尼日利亚,从北欧港口城市汉堡到太平洋岛屿夏威夷,“宁波帮”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爱国爱乡是永恒不变的底色宁波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形容“宁波帮”人士:“他们很聪明,恪守诚信、苦干加巧干,闯荡天下获得成功后,又惦记自己的家乡,帮助自己的家乡,这种帮乡爱乡的天性,也促进了宁波与外地的交流。”
“宁波帮”,帮宁波。一代代“返航”的“宁波帮”,与这座城市的发展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1984年,在北戴河询问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情况,特别点将“宁波帮”,并发出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很快,宁波便迎来了卢绪章的回归故土。他在信中说:“加快宁波开放,促进宁波繁荣,是我余生最大愿望!”
而这,也是千千万万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同的夙愿。
出生在宁波海边的包玉刚,年过30岁到香港另闯天下。66岁时,他率全家和包氏家族成员,回到了阔别30余年的家乡,并送上了一份“厚礼”——出资创办宁波大学。
宁波人最念念不忘的,当属他为使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而几经奔走,并最终功成的这段佳话。包玉刚说:“我是宁波的大使,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意为宁波跑腿。”
邵逸夫被誉为“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殊不知,这位从宁波走出的“影视大王”第一次向大陆捐资,就是跟包玉刚等人一起,出资修建母校中兴中学。据报道,截至2012年10月,邵逸夫基金连续为内地教育事业捐资达47.5亿港元,以至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无论走得多远,宁波始终是他们的根。在港澳回归的过程中,“宁波帮”也发挥了独特作用。包玉刚、王宽诚等人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咨询委员会担任要职,众多“宁波帮”人士对区旗、区徽设计方案提出中肯意见……
从三江口到四明山,从杭州湾到甬江口,从江南小城到东方大港,从外贸重镇到投资热土……40年来,“宁波帮”的足迹遍及宁波城乡,或修桥铺路,或兴学办医,或扶贫济困。在慷慨“输血”的同时,“宁波帮”为桑梓辛勤“造血”。改革开放后,“宁波帮”人士带着资金、技术、渠道和理念回乡,在甬投资侨资企业超过8000家,总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扛起了做大实业、振兴宁波的时代重任。
今天,“宁波帮”反哺家乡的故事仍在继续。
在宁波的发展建设中,“宁波帮”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从港口开发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提出,从综合性大学的立项到机场的建设……一批事关宁波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都浸透着“宁波帮”人士的良苦用心。统计数据显示,自1984年以来,仅海外“宁波帮”人士就向宁波捐赠超4000笔,涵盖文化、教育等领域,总捐资额超20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96位海内外“宁波帮”、帮宁波人士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树高不忘根。在“宁波帮”的身上,“创业闯世界,合力兴家乡”成为了一种共识。他们诠释了浙江开放精神的持久活力,也体现了当藤蔓延伸向四面八方时,它们对根与块茎的反哺与滋养。
城市脊梁与宁波精神的生动诠释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屠呦呦和顾方舟分别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和“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浩瀚的宇宙中,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命名的“邵逸夫星”“王宽诚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贝时璋星”“谈家桢星”“吴祖泽星”“贺贤土星”,星光熠熠,璀璨夺目……
这些闪光的名字,来自同一座城市——宁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宁波帮”。
“宁波帮”胸怀家国情怀,将坚定的报国志向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不仅对宁波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教育发展、医疗完善等诸多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并生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宁波城市精神。
对陈剑平院士而言,过去,宁波两个字,系着年迈的母亲,缠着绵绵的乡愁;现在,宁波这座城,彰显着诚意,释放着激情。“引人先引心,这正是宁波让我感动之处。”陈剑平院士带着团队入职宁波大学,成为第一个全职回归的甬籍两院院士。
回到家乡仅两年,陈剑平就成立了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带领核心人才梯队申报宁波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另一位回到家乡的柴之芳院士还将宁波核能材料科研能力直接拉到了“国家级”。
科技界的翘楚,提升了宁波的创新实力,而文化艺术领域的顶级“大咖”,则让宁波的软实力再上台阶。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亲自担任宁波交响乐团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每年都回乡演出、讲学。“有了交响乐,能向海内外更好地讲述宁波故事,提升宁波的文化软实力。”俞峰说。
今天的宁波,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书香之城、音乐之城、爱心之城,是随着硬实力崛起、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七连冠”文明城市,还是第14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走在宁波的街头,你总能看到藏富于民、溢于言表的幸福满足,你能感受到知难而进、行不懈怠的锐意进取,你能体会到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逻辑。
这些幸福的来源,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宁波城市的脊梁——“宁波帮”。
今天的宁波,不仅仅是“宁波帮”魂牵梦萦的故土家园,更是新一代“宁波帮”产业拓展的基石、事业发展的后盾和创业创新的新起点。胸怀家国、意气风发的“宁波帮”,与宁波城相互成全,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推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这份历经百年淬炼的赤子精神,如何更好地散发光华?正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宁波帮”,如何传承“宁波帮”的优良传统?百年变局下,广大“宁波帮”如何把宁波的故事、浙江的声音带出去,把新的发展动能带回来?
相信,百年“宁波帮”,宁波人最为自豪的集体记忆,不可能仅仅只是记忆。这部宏伟巨篇,还将与宁波城市一同续写新的传奇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