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关税战里耍花招,嘴上喊着“中国得求着谈”,结果自己先急了,打算砍预算、关使领馆,就为了省点钱撑面子。中国才不买账,硬气回怼,摆明要平等对话才肯谈,特朗普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想找个体面的台阶下,可中国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新加坡李显龙都看不下去了,警示他们“美国正透支未来”。
美国近年来在全球外交开支上面临巨大的压力。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削减预算计划,特别是关闭部分使领馆的决策,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根据多份美国内部泄露的文件,特朗普计划关闭位于欧洲和非洲的30多个重要使领馆。
美国在全球的外交网络是其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之一。关闭这些使领馆,尤其是在欧洲和非洲地区,意味着美国在某些国际事务上的关注度将降低,这可能会影响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外交关系和经济利益。
一边是人去楼空的美国驻卢森堡大使馆,一边是拔地而起的12座西太平洋美军基地。美国在全球的“一退一进”,展现出其战略重心的转移,以及在中美博弈中的焦虑。然而,这种军事扩张和外交收缩的组合拳,真的能奏效吗?
特朗普政府的“省钱大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美国深陷财政泥潭的无奈之举。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敲响了警钟:2025年第一季度国债收益率突破5.2%警戒线,政府债务与GDP比值飙升至135%,比新冠疫情前暴涨40个百分点。
沉重的财政压力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国务院首当其冲,52%的预算被无情砍掉,超过300亿美元的开支被划上了红线。
这不仅导致了美国在全球外交网络的萎缩,更象征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式微。在非洲,美国文化中心接连熄灯,曾经的文化输出重地如今门可罗雀,美国的影响力正在逐渐被蚕食。
关闭使领馆和削减预算的背后,并非简单的省钱之举,更是美国战略重心调整的明确信号。正如特朗普在推特上所辩解的:“我们要集中火力对付真正的对手。”他口中的“对手”,正是日益崛起的中国。
因此,美国将资源集中到西太平洋,新建军事基地,强化军事存在,试图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这种战略收缩真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美国在其他地区的“退却”,是否会为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创造更多“进击”的机会?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对等关税”贸易战,原本意图通过施压迫使中国让步,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
中美贸易额的下降,并未让美国独享好处,反而损害了双方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这场贸易战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体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敲桌警告:“集装箱运费涨了3倍!”马六甲海峡每天减少120艘万吨轮的通行量,便是这混乱局面的有力佐证。
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和盟友的利益,更透支了其在国际社会的信用。乌克兰问题上对欧洲盟友的背弃,更是加剧了盟友之间的裂痕,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日益孤立。
这种战略收缩带来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在非洲,美国的影响力下降,中国则趁势而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军事上,西太平洋美军基地的淡水供应出现紧张,后勤保障面临挑战,而中国则在吉布提建设海水淡化厂,为当地居民提供淡水资源。
在国内,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商品越来越多,甚至连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的纪念品商店60%的商品都产自义乌,这都凸显了美国经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并未选择被动防守,而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不惧怕威胁,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展现了大国风范和坚定立场。稀土出口管制2.0版上线,每一批货物都带有区块链“身份证”,确保其流向全球,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稳定了全球市场。
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覆盖57个国家,其中包括24个非洲国家,为绕过美元结算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添砖加瓦。
中国不仅在贸易领域积极反制,更在国际合作中展现出大国担当。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化,中资项目雇佣本地员工比例升至79%,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蒙内铁路的顺利运营、中国援建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典礼,都见证了中非合作的丰硕成果。
中国与欧洲的合作也稳步推进,中欧班列“数字丝路”专列的开通,为中欧贸易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非盟采用中国支付标准,更是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中国还在技术创新和标准输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高铁技术享誉世界,为各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解决方案。中国农机装备着北斗导航系统,在乌克兰市场占据了60%的份额。“上海金”的国际认证编号,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TikTok上“中国制造”话题的火爆,则展示了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中美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关税战,更是一场关乎全球格局的长期较量。美国战略收缩的背后,是财政困境和信用危机,而中国的稳步前进,则源于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合作。美国急于求成,反而容易自乱阵脚,而中国则以长远的眼光和战略定力,稳扎稳打,逐步提升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
“雪龙2号”开辟的新北极航线,正是中国崛起之路的生动写照,也象征着中国在各个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美两国将如何继续这场“退”与“进”的较量?美国能否走出困境,重塑其全球领导力?中国又将如何应对挑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