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国布局多年后,美俄才把目光瞄向这一处,下一个竞争风口如今已经显现,美俄能赶上中国的步伐吗?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近日,特朗普在评论格陵兰岛并入美国的前景时称, “从安全角度来看,美国需要格陵兰岛,别无选择”。

特朗普指出, “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风险,这座由丹麦人拥有的岛屿,对于美国确保国际安全是必要的”。并总结称, “我们别无选择”。
其实,美国对格陵兰岛拥有领土诉求这一件事,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早在1867年,时任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在购买阿拉斯加的同时,也曾考虑过购买格陵兰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以防止德国控制为由,实际占领了格陵兰岛。
1946年,杜鲁门政府提出以1亿美元的黄金和阿拉斯加部分油田的开采权换取格陵兰岛。1951年,美国与丹麦签署《格陵兰防务协定》。

而最近一次再提格陵兰岛的美国总统就是特朗普了。他在2019年第一任期的时候就公开了这一想法,但是遭到了丹麦和格陵兰自治政府的强烈反对。
2025年再次上台后,对格陵兰岛的领土诉求更加强烈,多次宣称将通过经济或军事手段“夺取格陵兰岛”。

就在特朗普反复表达出对格林兰岛的强烈意愿时,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出了对于北极地区的声音。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摩尔曼斯克出席国际北极论坛时表示,俄罗斯必须引进新一代破冰船以求进一步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需要在北极地区建立自己的商船队,船队还需要包括货船和救援船在内的各种舰船。

普京和特朗普的表态意味着北极地区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下一个风口。
要说北极,以往给人带来的印象只有北极熊和浮冰以及气候变化相关话题。那为何如今成为了世界各国手里的“香饽饽”?原因就在气候问题。
首先,目前全球的气候是逐年变暖的,相信这个大家一定可以感受得到。特别是美国、欧洲、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打了几年,突然发现,这冬天好像不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也能过了。

然后这些国家和组织才幡然醒悟,原来气候已经暖到让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特朗普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以上台后就加码了对格陵兰岛的领土诉求。
其次,北极在国际战略格局中非常重要。相信大家可以从这张图中看出,北极周边围绕着大量的国家,而且都是“北方国家”,这就意味着北极冰川如果完全融化,或者已经大部分融化,那么北极航线的价值将会无限上升。

届时,从北美洲运往欧洲的货物不再需要横跨大西洋,直接走北极航线将会大大缩短航运里程,特别是从欧洲运往东亚和东南亚的物资,将不再需要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这条漫长的航运路线。
这意味着,大量的货船将不再需要支付高昂的过境税和停靠费,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

最后,某些北极永久冻土层下深藏着大量资源。例如美国主张的格陵兰岛,俄罗斯北部冻土层和北冰洋内的半岛和岛屿,加拿大北冰洋内的岛屿和半岛。
甚至北冰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要知道,北冰洋是世界上深度最浅的大洋,平均深度才1205米,并且大陆架广阔,约50%的面积都是大陆架,这部分水深通常不到200米。

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大陆架)可能蕴藏全球13%的未勘探石油(约900亿桶)和30%的未勘探天然气(约47万亿立方米)。
同时格陵兰岛和俄罗斯北部大陆架含有稀土矿,北冰洋深海盆地存在锰、镍、钴、铜等金属的结核,以及北冰洋永久冻土带和海底沉积物中储存大量甲烷水合物(可燃冰)。

上述数据说明,北冰洋的资源开采条件相比于其他大洋来说,是最完善的,也是以目前已有技术最可能达到的。
但,美俄可能没想到,中国早在20年前就已布局北极,自2004年开始在北极设立首个科考站,黄河站开始,中国就一直致力于北极地区的合作和交易,开展科研考察,研发“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

投资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并参与北极油气开发。收购格陵兰矿业公司10%的股份,并参与南部克万纳湾稀土项目等。
如果论战略,中国的战略眼光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顶尖的。在中国深耕北极这么久之后美俄能赶上中国吗?答案是可能会。

要知道,俄罗斯在北极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美国虽然不多但也有(阿拉斯加州),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比中国要更有优势。
不过只要中国搞好与北极圈周围国家之间的关系,合作开发北极资源的概率也是很大的,毕竟有些国家仅有资源而没有开采能力。

因此,在中美俄将北极摆到桌面上之后,世界的下一个竞争风口已经出现,我们只有加大在北极地区的投入,才能在未来赢得这场资源争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