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狗狗天生会游泳?
误区二:狗狗吃骨头能补钙?
误区三:冬天就一定要给狗狗穿衣服?
真相:给狗狗穿衣服,会影响狗狗毛发的正常生长和新陈代谢,引发毛发打结,还会引发狗狗行为活动上的不适感,让狗狗产生不安焦躁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发皮肤病;有些狗狗具备天生的抗寒能力,它们的毛发就是自己的衣服,而且是真皮“皮草”!
误区四:狗狗夏天要剃毛?
真相:狗狗的汗腺主要分布在脚垫和舌头,其散热的部位主要是舌头。剃毛会破坏毛囊。面临晒伤和皮肤病的风险。
误区五:狗狗的一岁=人类的七岁?
真相:不同品种狗狗的换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中小型犬:第1年大约是人类的15岁,之后每1年约为人类的4岁。比如:10岁的泰迪大概是人类的51岁,而不是我们认知的70岁。 大型犬:第1年大约是人类的12岁,之后每1年约为人类的7-8岁。 比如:5岁的金毛大概是人类的45岁左右,而非我们认知的35岁。
误区六:疫苗必须每年都打?
真相:世界小动物兽医协会指出:狗狗的核心疫苗(犬细小、犬瘟)的保护期长达3-7年。如果过度接种极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疾病。建议每三年检测一下抗体水平,非必要无需补打。
误区七:狗狗的口水可以治愈伤口,狗狗受伤后自己舔一舔就好?
误区八:给狗狗吃人的药也没关系?
真相:狗狗与人类的身体差异很大,对于人类而言的“灵丹妙药”,给狗狗用可能就是致命毒药。比如布洛芬可引发狗狗胃溃疡 ;乙酰氨基酚可致狗狗肝坏死。而且不同品种的狗狗在体重等各方面都不同,用量很难把握。
误区九:勤洗澡会让狗狗更干净更健康?
真相:不同品种的狗狗洗澡周期也不尽相同,国际宠物美容协会为狗狗制定的标准洗澡周期是:短毛犬2-3月/次,长毛犬每月不超过1次。如果狗狗经常在外面玩,实在很脏,可以适当缩短洗澡周期。平常可以用湿巾局部擦拭。过度的频繁洗澡可能会破坏狗狗皮肤表面的保护油脂,破坏自然免疫防御。
误区十:狗狗排便的时候总是转圈圈,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位置?
真相:其实狗狗排便的时候总是转圈圈,不是在找更合适的的位置,它是在主动调整身体与地磁南北线平行(尤其在磁场稳定时)。 偏离磁感线会导致排泄方向紊乱。
误区十一:狗狗不能吃盐?
真相:狗狗并不是一点盐都不能吃,盐分可以刺激狗狗的新陈代谢,增加胃酸分泌,促进消化。但是狗狗千万不能摄入过多的盐分,会让狗狗皮肤干燥,瘙痒,引发皮肤病;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心脏健康:患上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引发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误区十二:狗狗摇尾巴就是代表开心?
误区十三:狗狗是完全色盲?
真相:狗狗可不是完全的色盲,它的视网膜含两种视锥细胞,可以识别蓝色、黄色及灰阶。狗狗对红色和绿色无法识别: 红色在狗狗的眼中是深灰色,而绿色则显示为灰白色。
误区十四:狗狗抬起前爪就是握手?
真相:除非在特殊的指令下做出的抬起前爪的动作(比如主人口令“握手、抬爪、递手、递爪”),才被视为握手。其他情况下,狗狗抬起前肢不是"握手" ,而是发起玩耍的正式邀请动作。
误区十五:品种决定性格?
误区十六:狗狗听得懂人话?
真相:狗狗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经过反复训练能记住简单的指令。但这更多的原因是将词语与动作联想在一起(比如坐下、握手等等),而非真正理解我们的语言。狗狗是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它能通过我们的语气、表情、动作理解我们的意思。
总结:让我们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有很多,要更多的学习狗狗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狗狗,照顾好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