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绿卡,回国科研,落选院士后,宣称:再不参与院士评选

史纪文谭 2024-10-25 10:08:21

前言

“饶毅,他啊,学术圈的一杆枪,指哪儿打哪儿,谁都敢怼”这句话在网络上疯传,也侧面反映出饶毅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

2011年,饶毅落选中科院院士的消息一出,整个学术圈都炸了锅,也有人为他鸣不平,认为以他的学术水平和贡献,当选院士是实至名归。

面对外界的议论纷纷,饶毅只淡淡地回应了一句:“我宣布,永远退出院士竞选。”

这样的一位学术大师,为什么会落选呢,这背后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学霸之路,注定不凡

饶毅的“敢”,或许源于骨子里的自信,1962年,饶毅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饶伟华是医学专家,曾赴美国进修,回国后推动建立了南昌第一个ICU,是国内最早一批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

从小耳濡目染,饶毅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医学院,后又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研究生,沿着父亲的足迹一路深造。

1985年,饶毅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工作,并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曾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了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授予的“青年科学家奖”。

彼时的饶毅,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会留在美国继续发展时,饶毅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国!

2007年,饶毅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科研条件,回到祖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消息一出,在美华人科学家圈子里炸开了锅,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这是“自毁前程”。

毕竟,当时的中国科研环境还比较落后,与美国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对质疑,饶毅只是淡淡地回应:“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必须为我的国家做出贡献。”

在他看来,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造福人类,而祖国的发展更需要他的力量,与其在异国他乡追求个人的名利,不如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回国后,饶毅积极投身于国内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他不仅亲自带学生,还积极推动国内科研体制的改革,致力于为年轻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004年,饶毅就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神经所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

2007年,他又参与创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为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饶毅的回国,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回归祖国的怀抱,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怒斥乱象,“炮筒”开火

然而,回国后的饶毅却被一些现象震惊,科研经费分配不公,一些“学术掮客”利用关系网,将大量经费“截留”在少数人手中,而真正有实力、有想法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却常常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唯论文、唯帽子、唯项目,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帽子”和“经费”,不得不放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追逐那些“热门”但未必有价值的课题。

“这哪里是搞科研,分明是搞关系”饶毅对此深恶痛绝,科学研究需要的是严谨的态度、纯粹的精神,而国内科研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科研工作者的思想和手脚,阻碍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2010年,饶毅联合其他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科研文化》的文章,尖锐地指出了中国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并呼吁进行改革。

这篇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让饶毅彻底“火”了,有人赞他“敢说真话”,是“中国科学界的良心”,也有人批评他“太激进”,是“学术圈的搅屎棍”。

面对质疑,饶毅没有退缩,他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革奔走呼吁,他公开批评一些学术“大牛”的学术不端行为,揭露一些科研项目评审中的“黑幕”,甚至直接点名道姓地批评某些学术机构和领导。

“我就是要把这些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让大家看清楚”饶毅说,“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落选院士,退出评选

2011年,饶毅入选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很多人认为,以饶毅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当选院士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饶毅在第一轮评选中就被淘汰,“黑幕”“打压”各种猜测甚嚣尘上,面对外界的质疑,中科院官方回应称,评选过程“公平公正”,饶毅落选是“学术水平”的原因。

然而,这样的解释显然无法服众,“我宣布,永远退出院士竞选”在落选结果公布后不久,饶毅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再次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文章中,饶毅没有过多解释自己落选的原因,只是淡淡地表示,自己对“院士”这个头衔并不感兴趣,他更希望把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中去。

“我想要的,不是一顶‘院士’的帽子,而是一个能够让科学家安心做研究的环境”饶毅说,落选院士后,饶毅并没有消沉,他依然活跃在科研和教育的第一线。

他继续带领团队进行神经科学研究,并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饶毅第一时间呼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通过撰写文章、接受采访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尽管回国多年,饶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来是为了什么”。

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希望中国能够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结语

“我希望,未来中国的科研环境能够更加开放、包容、公平,让每一个有梦想、有才华的年轻人都能够在科研的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这是饶毅的心愿,也是所有中国科技工作者共同的期盼。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4-10-25 16:32

    懷疑院士花錢可以買的。那些評委見錢眼開。

史纪文谭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