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升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尤其是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艺术的娱乐化,人们观看电影的热情和机会同步得到增长。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并形成了空前的观影神话,一种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武打片的电影模式开始得到全面发力,造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积极局面。
武打题材电影的出现和推广,在城乡形成了一种朴素的文化气象,也诱发了电影产业的野蛮生长,这无疑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一种好事。今天,我们盘点和重温八十年代国内出品的十五部武打片。
第一部:侠女十三妹
这部由北京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的电影,取材自清代的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主演是在《少林寺》中脱颖而出的丁岚,王伯昭、王群和葛存壮等当时观众比较熟悉的演员也参与了拍摄。

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比较俗套的忠奸对抗和儿女情长,丁岚和王伯昭当年都是国内银幕上的偶像级人物,他们在这部电影中的联袂出演,的确形成了一定的观影号召力。


随着《少林寺》的热映,跟风影片和衍生制作大行其道,这部《少林小子》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其后还有《少林俗家弟子》等影片陆续推出。

这部电影的主创是《少林寺》的原班人马,张鑫炎执导,李连杰、丁岚主演,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的演员中还有黄秋燕,她和李连杰的如烟往事,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这部影片带有比较浓厚的喜剧色彩,当然武打设计也是凌厉挥洒,有很多硬桥硬马的呈现。影片于1983年出品,票房相当不俗。


这部1988年出品的电影,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故事无非是比较俗套的遭难、学艺、复仇,最终正义得到伸张,有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民间极为朴素的审美和趣味。

主演这部电影的是当年在武打片领域频频亮相的王群,其获得过全国武术比赛的对练冠军和枪术亚军,是李连杰和如今凭借《战狼》爆火的吴京的大师哥。

这部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的插曲,分别由当年日益崛起的毛阿敏和刘欢演唱。
第四部:黄河大侠
这部影片1988年出品,具有比较厚重的历史感,无疑比之一般的武打片,境界和格局都更开阔一些。

影片由张鑫炎执导,主演是在《少林寺》和《少林小子》中担当重要角色于承惠,其冷峻的形象气质和硬桥硬马的功夫,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唐末藩镇割据时代,于承惠所饰演的主人公具有风尘游侠的特点,反映了这部电影在历史人文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这部1984年出品的电影,采取了传记片的开头,引出了少年方世玉的成长故事,故事比较忠实于民间传说,与王晶导演、李连杰主演的方世玉系列影片大开大合、谐谑张扬的风格,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这部影片的武打设计比较凌厉惨烈,尤其是梅花桩斗武对观影的孩子们不十分友好,容易形成童年阴影。本片的武打设计由赵长军担纲,人们比较熟悉其在《一刀倾城》中所饰演的袁世凯,他曾经获得过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这部影片的主演是史宝华,关于其人其事,留下的资料不多。

在这部影片推出之后,1986年又出品了一部《新方世玉续集》,反响不大。
第六部:八卦莲花掌
198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电影,影片采取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段恩怨和聚散咸集的草莽故事。

影片的主演是当年还没有因为主创《康熙微服私访记》而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张国立,其在影片中的表现中规中矩,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他出演武打片并不是很成功的尝试。

影片的传奇性和武打设计同样与同时期的武打片相比,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不过其电影艺术的呈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由此可以说,这更像是一部故事片。
第七部:金镖黄天霸
这部影片取材于传统评书《施公案》,所以无论是人物的设定,还是价值观的取向,都相对俗套,不过其武打设计还是让人认可的,绝对没有草率为之。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87年出品,导演是李文化,这位导演在八十年代执导过多部武打片,《无敌鸳鸯腿》就还是他的导演作品,《混世魔王程咬金》、《索命逍遥楼》等影片也是他所导演的。
主演是吴京的大师兄王群,其方正得形象,与厚黑的黄天霸有着一定的违和感。

这部影片还有一部续集,叫做《索命飞刀》,主创人员有了很大变化,讲述了窦尔敦的妹妹为兄报仇,终于使黄天霸毙命于飞刀之下。


这部影片于1989年出品,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和导演是国家一级编剧导演邓原,孙晨曦、赵雪琴、郭德发等主演。

这部武打片颇具新派武侠小说的气质,而且还有着比较深刻的古龙武侠小说的印记,武林风云的变幻,江湖夜雨的氛围,颇具悬疑和反转的构思,的确超出同时代的一些国产武侠片。

这部影片的主演孙晨曦参演过多部武打片,其比较著名的还有九十年代初期上映的《飞天神鼠》和《俏罗成》,其俏罗成的形象是比较经典的存在。


这部1987年出品的武侠片,与同年出品的《江南书剑情》共同构筑了影片《书剑恩仇录》,这部影片是下集,改编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
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后来文艺片的著名导演许鞍华,其后来执导的电影《黄金时代》曾经大放异彩。这部影片的文艺氛围很浓郁,1988年,获得巴黎国际妇女电影节特别奖,然而票房号召力并不强。

影片的主演是张多福和达式常,前者是当年比较有名的武打片演员,曾经在九十年代出演过《梁山奇情》和《新七侠五义》等热播电视剧,后者是我国著名的老牌男明星,曾经在1982年主演过影响力巨大的影片《人到中年》。

这部影片剧情聚焦在六和塔之战之后,讲述了红花会与清廷在戈壁大漠上的斗争,其中兄弟义气和儿女情长,表现得较为酣畅淋漓。


这是一部颇具喜剧色彩的武打片,1989年上映,由我国非常成功的性格演员牛犇主演,这位老戏骨曾经在很多经典影片中有过经典的呈现,其在《牧马人》中饰演的诙谐幽默、重情重义的普通群众的形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这部影片虽然具有喜剧的观感,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的民族气节和侠义之风极为动人,最后的悲剧结局更是将主体予以升华。
故事发生在八国联军横行期间,普通的卖火烧的师傅在阴差阳错和有心人的巧妙布置之下成了让洋人心惊肉跳的大侠,的确拥有强烈的戏剧张力和喜剧效果。

何为大侠?这部电影其实对此有了一定的概括:武功高绝的,未必是大侠,为国为民的普通人也会成为真正的大侠,鲜血和忠贞无疑是侠之大者的诠释。
第十一部:钦命大侠
这部电影1984年出品,讲述了清朝末年、清廷为了剿灭各地反清的星星之火,派遣所谓的钦命大侠侦缉和剿灭革命党人。
这部影片的主题和叙事,都有着那个时代类型文学的特色,其中的反转和悬疑感,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

影片的主创人员,相对而言,并非那个时代几位著名的存在,珊山 、 静波联合执导,李岩、朝辉等主演。
但是在当年,武打片大行其道,有了武打片的标签和模式,自然收获了很多观众。
第十二部:大刀王五
有关大刀王五的影视作品,一个时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部1985年出品的电影,是其中比较厚重和经典的一部。
影片由王晓忠、赵长军等主演,集中表现了王五和谭嗣同的志同道合和去留肝胆。

这部影片上映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鲜明的主题,硬朗的武打,都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这是一部类型武打片,主题围绕着寻找和保护石达开留下的器械库展开,具有夺宝冒险影片的结构和特征。影片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1988年上映。

当武侠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要么能够体现出深沉的沧桑感,要么能够对现实有所警示,事实上,这部影片虚构了历史情节,而且还成就了比较俗套的类型影片的架构,除了影片上的刀光剑影,似乎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历史感悟。

这部影片在当年众多的武打片中,代表了一种类型,很显然这种尝试并非惊艳。
第十四部:杀手情
这部影片也借助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围绕着蔡锷讨伐袁世凯的史实,演绎了一段另类的武林恩怨。

影片1988年上映,由申军谊和史可主演,很明显,这部影片大约是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获得了一些启发,讲述了一个中国的冷面杀手的感情故事。

这部影片虽然主演很强大,但是并未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制作。
第十五部:傻小子行侠记
这部影片1989年上映,由当时名头正健的梁天主演,无疑这是一部喜剧色彩比较浓郁的武打片。
武打,在这部影片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很搞笑也很励志,平平庸庸的傻小子居然肩负起了重要使命,绝对是不叫另类的创意。

这部影片如同《鹿鼎记》一样,很有些反武侠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