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是民间流传久远的艺术形式,曾经在上个世纪形成了广泛的评书热,如今听评书的还在有人在,尤其是书馆听书已经逐渐发展开来,人们比较熟悉的王玥波就是在书馆说书而声名鹊起。

早在上个世纪广播评书还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形式,其后电视评书兴起,也领一时风云。当然,随着传媒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都渐渐式微,尤其是电视评书已经成了绝唱,而一些地方广播坚持着播放一些以前录制的评书节目。

评书的表演艺术,具有特殊性,尤其是传统评书因为辈辈相传、薪火传承,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模式和表演方式,绝非普通人所能掌握。今天,我们重温回顾十五部传统评书,有些是广播播出的,有些是早些年留下的评书文本。
一,连丽如的《三国》
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是老一辈的评书大师,以擅说《三国》、《隋唐》和《说岳》闻名天下。连丽如所说的评书《三国》,是家传的梁子,与比较流行的袁三国有着一些区别,主要是连派的三国,经过了说书人的几代口耳相传,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和表现方式,更接近于传统评书中的袍带书,而袁三国经过了创新,而且较为忠实地以罗贯中的文本为基础,小说化和散文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艺术境界更接近于重新创作的才子书,易为被新时代的听众,尤其是知识分子所欣赏。

连丽如的三国,也是基于《三国演义》演绎的,也比较忠实地体现和落实了原著的价值观和审美趋向,这就造成了与袁三国的最大差异,也就是人物的脸谱化和模式化很严重,不像袁三国那样辩证和深刻。

连丽如的说书自有其特点,口风更能体现袍带书的固有特点,相对而言,变化不多,节奏也不够灵动。当然,连丽如由于自身音色的原因,有些时候过于往前赶,有着撕裂感。
二,袁阔成的《水泊梁山》
袁阔成的艺术巅峰是《三国演义》,但是更能体现袁先生在传统评书上的造诣的还是这部《水泊梁山》。这部评书大体上是袁先生艺术生涯中期的作品,由于年富力强而且学识丰赡,这部评书有讲有评,节奏开张有致,与传统的短打评书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有着很大的提升和创新。

在演播这部评书的时候,袁先生的声音和风度都极为潇洒帅气,在表述上相对于其他评书大师,更为从容和灵动,绝不僵化,每一个人物都能通过声音模拟出来,让听众辨识得很真切,不需要以某某说,或者某某言道,诸如此类的提示来提醒听众注意是什么人开口说话。而有些评书演员,非常不擅长于此,总是强调某某说,某某言道,造成了评书表述中的割裂。

袁先生的评书,文气浓郁,而且突破了传统评书的一些类型化、程式化和固定化的桎梏,这是怹所说的评书和其他人的评书的最大区别。
三,刘林仙的《薛刚反唐》
右二刘林仙
说《薛刚反唐》,最成功的大约就是刘林仙在八十年代呈献给听众的,相对而言,内容丰富,人物繁多,情节多变,尤其是对薛刚和薛葵父子的塑造,接近了经典。

刘林仙擅长于说薛家,曾经推出过《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正续等一系列评书。在这部《薛刚反唐》中,刘林仙研究了听众朴素的审美心理,而且对传统评书的继承与发扬较为扎实,娓娓道来,云淡风轻,表演细腻,绘声绘色。在个人看来,对传统评书艺术掌握得比较深入的当代评书演员中,刘林仙应该名列其中。

刘林仙的《薛刚反唐》,一个是故事完整而且精彩,环环相扣,高峰迭起,从闹花灯开始,直至九焰山聚义,再到四猛八大锤,都让听众欲罢不能。再一个是对隋唐体系继承得比较紧密,人物脉络的表述很是强悍,主要人物的个性化表现也很突出。


《小八义》是传统的短打评书,对此有过演绎的评书演员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版本就是田连元 的版本。据说,这版《小八义》评书是田连元的妻子过活给他的,而且其妻子也曾经录制过这部评书。

田连元的评书总体上够幽默、很细致,有着用绣花的功夫打磨评书的优点。对这部《小八义》,田连元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故事把握相对准确,节奏也相对紧凑,人物虽然众多却能够突出重点人物予以个性塑造,比如说书中的唐铁牛。
不过,田连元善于表演,长于动作化塑造,在对人物口头塑造上并非无懈可击,对这部评书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塑造得很相似。当然,这也是由于评书内容造成的先天不足导致的,比如说主要人物周景龙等少年英雄,很难区分开来。

这部评书得以流传,事实上得益于田连元个人的声名,对此,不得不质疑这部评书的底蕴似乎稍显不足。
五,陈清远的《响马传》
陈清远擅长说《大隋唐》,这部《响马传》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宏大的部分,从程咬金长夜林劫皇纲开书,到擒五龙剪书。

陈清远的评书路数与北京评书不同,因为其是从说鼓书转而说评书的,在表演上更注重于故事情节的把控,追求大开大合和紧张热闹的气势,相对而言对评并未于此侧重。这部《响马传》,就是以故事情节精彩、节奏转换快捷著称的,其中贾柳楼聚义、取瓦岗、战杨林和四平山等关节精彩纷呈,波澜壮阔,尤其是塑造了比其他评书演员播讲的《隋唐演义》更为传神和复杂的程咬金的形象。

陈清远的评书艺术得到了很多老听众的赞誉,主要是怹的表述更为接地气、也更为形象,由于是有着说鼓书的基础,这部《响马传》中的赞赋比较鲜活和生动,口风凌厉,切金断玉。
六,刘兰芳的《岳飞传》
刘兰芳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毫无疑问是因为她在广播电台播讲了这部《岳飞传》,据说当时播送时几乎达到了说书人梦寐以求的万人空巷的效果。
这部《岳飞传》,其实更为主要的是改编了钱彩的《说岳全传》,据刘兰芳自己说,这部评书也吸收了其老师的书道,不过,总体而言,这部评书与其他评书名家的《说岳》,还是有着迥异之处的。

刘兰芳说书,首先是很卖力气,高声大嗓,铿锵有力;其次是很重视故事情节,追求情节热闹,故事拿人;再次是感情丰沛,能够充分表达民间对英雄和正义的朴素追求。这部评书毫无疑问体现了刘兰芳的这种艺术追求。
七,陈丽君的《大西唐演义》
《大西唐演义》主要讲述薛仁贵和薛丁山父子征西的故事,其中尤为突出的人物是樊梨花。表演这部评书的演员很多,版本也很众多,其中以陈丽君的这部评书别具特色,另有风情。

陈丽君是陈清远的女公子,尤以说家传的书目《曹家将》、《大西唐》为精彩,在这部《大西唐演义》中,陈丽君以其挥洒自如和独具风采的表演,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版本。
首先,这部评书有着花袍带的特征,兼具神怪评书的表现方式,比如樊梨花的撒豆成兵,窦一虎的地行术,这些其实早就在民间流传久远,而且耳熟能详。其次,这部评书突出了樊梨花这一人物形象,其巾帼英雄的风采比之其他同题材的评书更为神完气足。


《兴唐传》的风行,其实不是陈荫荣说出来的,而是这部评书被整理之后,由曲艺出版社出版,并且发行了成套连环画,而名声大噪的。

这部评书与传统小说《说唐》,有着传承关系,但是其变化也有很多,相对于其他评书名家播讲的《隋唐演义》这部评书也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比如说罗成的形象,在这部评书中,冷面寒枪俏罗成更具风采,也性格更为复杂。再比如说这部评书中的李元霸是被鱼具罗用拖刀记斩杀的,而非被雷击死。为了突出罗成,李元霸居然被罗成所败,也是另一种说法了。

《兴唐传》布局宏大,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内容丰赡,比之其他版本的《大隋唐》,更为引人入胜,更为曲折离奇。
九,刘立福的《聊斋》
一个时期,说《聊斋》最好的,应该就是刘立福了。大约在上个世纪广播评书鼎盛时期,刘立福录制了一个系列的《聊斋》中的中短篇评书。其中比较流传久远的大约有《胭脂》、《辛十四娘》等。

刘立福的《聊斋》,有着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引经据典,对典故的阐述十分精彩,很多典故都可以自称为一段很好的评书小段,这就有些《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了。第二,故事有拓展,既忠实于原文,又别开生面,形成了曲折往复的故事架构。第三,能够大段背诵原文,一字不差,有讲有评,妙趣横生。

刘浩鹏的《龙公案》,曾经发行过评书文本,在武侠小说盛行的时期,这部评书的文本居然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其故事的精彩。

这部评书是一部比较经典的短打评书,甚至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的武林传奇,一山还比一山高,英雄背后有英雄,波澜横生,奇峰迭起,让人拍案叫绝,比之同时代的其他同类型的评书更为丰厚和热闹。

这部评书当然具有传统短打书的套路,但是能够突破套路,自成一格,很有些新拍武侠小说的气势,在这部评书中,对武功传承和武林高手的梳理,很有些分寸,杂而不乱,脉络清晰。
十一,单田芳的《三侠五义》
单田芳的《三侠五义》,虽然在他自己的评书艺术生涯中绝非代表性作品,但是在传统评书领域应该认定为上佳之作,正是单田芳将这部评书烙上了自己的鲜明特征,这为单老后来自出机杼,创编其后传《白眉大侠》,奠定了艺术根基和群众基础。

单老的这部评书体现了其火爆热烈的说书特点,繁简得当,大开大合,尤其是单老的表演风范和语言风格,在这部评书中落实的淋漓尽致。
《三侠五义》这部评书由于过于普遍,反而是对说书人的一种挑战,相对于其他评书艺人,单老将一部很熟悉的评书说得非常引人入胜,这也是一种境界。


石连君
石长岭是东北的老评书艺人,其家传的《六部春秋》,可谓是珍品和孤本。老先生当年说这一套评书的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其女儿石印红、石连君分别播讲的这六部春秋中《左传春秋》、《走马春秋》等,却在当年很受欢迎。当然,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当年这些评书都剥除了神怪的成分。
十三,张贺芳的《呼杨合兵》
张贺芳的评书《呼杨合兵》,在当年也极为有名,收听过这部评书的人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印象。

这部评书是传统的书路子,袍带书的固化现象比较重,固有的程式和模式,一样不少。
十四,丁正洪的《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不好说,说得好的,就是东北评书名家丁正洪父子。这部评书首先对正史做到了紧密遵循,二是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群体,比如说项羽和韩信。
十五,袁阔成的《三国演义》
巅峰之上的巅峰,一句话:人间不见袁阔成,世上仍闻袁三国。
田水浒是水浒的巅峰
刘立老的聊斋好 也有电台版的也有现场版的
连丽如的评书人名重复遍数太多!一段20分钟的书,人名重复说的次数不少于50次。童林童海川,马武姚期耿春杜茂……只能称为说书,不能称为评书。
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 刘兰芳的岳飞传和杨家将 隋唐演义 现代的新儿女英雄传 夜幕下的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