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甄嬛传》的团综终于上线。
主创们重聚,转眼已时隔14年。
剪秋来了,蔡少芬惊声尖叫,手足无措。
图源:《焕新环游记》,下同
流朱一出场就泪崩,浣碧抱着她也红了眼。
沈眉庄和温实初这对意难平CP,在众人见证下大婚。
他们终于在平行时空里有了新的结局。
欢喜的欢喜,落泪的落泪。
只是可惜,这波主创重聚的情怀杀,并非所有人都买账。
关于节目“无聊”“尴尬”“节奏稀烂”的差评,占领前排。
图源:豆瓣
因为这旅行团综除了卖情怀,只剩无聊的景区打卡。
写字、剪纸、学传统礼仪、逛商业古城......
官方请来一众剧中人亲自下场搞同人,令人失望。
众所周知,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还不足5%,细思极恐的细节不断被扒出。
而再一次回溯它的来路,确实,它又狠狠打了2024年国产剧的脸。
视觉志
,赞1.6万
生命力
到今天,《甄嬛传》依然热搜不断。
其旺盛的生命力,制造了无数赛博景点,连奥运期间也有热梗出圈:
“人人都有牌子,为何偏偏本宫不能有。”
“太医说那是一个已经成了形的银牌。”
图源:小红书
甄嬛的AI世界,也被调教得光怪陆离。
滴血验亲的现场,祺贵人戴上了墨镜,拽姐叶澜依摇晃起了红酒杯。
图源:小红书
《甄嬛传》的生命力,确实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
它定格了28岁的孙俪,25岁的陶昕然,27岁的蒋欣和斓曦,24岁的热依扎,21岁的唐艺昕......
都是那样好的年纪,放在现在,好比95花决胜横店。
当然,那代女演员的心气和演技,远不是这代95花可以相比。
《甄嬛传》中经得起推敲的细节,也不是如今的国产剧能复刻。
它句句台词暗藏玄机,一朵花、一场雨、一副对联,乃至角色看似随机的站位,都有寓意。
连一面不起眼的镜子,也能照出世事变迁,人物的心境更迭。
比如甄嬛意气风发之时,在镜中眉目舒展,“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待她经历了爱欲萌生复又寂灭,27岁的熹妃鬓边已生白发。
深宫争斗夺走韶华,你看镜中美人,只剩满目苍凉。
细看安陵容对镜描眉的前后之差,同样心惊。
同一张脸,曾经也是天真的少女,转眼再看,她已化身遇神杀神的伥鬼。
细枝末节,都经得起一品再品。
再比如,甄嬛一次次经历死亡和失去后截然不同的眼泪。
眉庄离世之时,剧本只写下四个字:泪如雨下。
挚友难产而死,甄嬛从双眼空洞的失神,到步履蹒跚的恸哭,伴着一曲《菩萨蛮》,一气呵成。
到了送安陵容最后一程,她眼中那滴泪终究没有落下来。
一闭眼一蹙眉之间,好姐妹成死对头的半生纠缠,才得解脱。
允礼之死。
她为爱人哭到撕心裂肺,也哭“不能在人前为他痛哭一场”的遗憾。
皇帝之死。
她一边“恶心”一边摊牌,到最后那一刻,还是两行泪滚落下来。
《甄嬛传》所容纳的,从来不只是剧中人物几百年前的悲喜。
它贵在,到了2024年依然毫不过时,且能与当下的时代情绪共振。
安陵容和甄嬛的利益角逐、爱恨交织,写满了女性关系的复杂与张力。
懂了大火的“鸟嬛文学”,才懂真正的兰因絮果。
安陵容的清醒和悲苦,也足以让人共情。
一句“我又岂不知,皇上何曾爱过我,可在这后宫之中,哪有什么真心可言”,便道出了女性如玩物的命运、宫廷噬人的冰冷和帝王的无情。
说什么“过情关”,被“情”这一字困住的,是甄嬛、宜修、年世兰,但不会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皇权之下,踏碎的皆是命不由己的蝼蚁罢了。
不过时
《甄嬛传》不是一部一次就能看完全貌的剧。
它的剧情在14年前已定格,但它任观众品味的生命力,至今还在奔腾。
它也确实再难复制。
《甄嬛传》之前,宫廷剧早已泛滥。
但那时的宫廷里,只有歌颂绝美爱情的俊男美女,吃人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人为爱痴狂,可笑又玛丽苏。
《甄嬛传》之后,痴情专一的皇帝幻想被撕破,古代皇家的女性被卸下玛丽苏光环,还原成生下更多男孩以保皇权得以被继承的工具人。
这群被万民供养的人上人,过得锦衣玉食,却互相吞食,活得空洞又战战兢兢。
才是封建社会的真相。
要重构一种女性视角的宫廷叙事,《甄嬛传》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工作量。
七十套戏服,孙俪从天亮试到天黑,直到呕吐。
郑晓龙在一旁看她试装,累到吞速效救心丸。
为了全片讲究的真实和逻辑,郑晓龙请专家带自己前后去了5次故宫,一一核查宫中的空间场景、寝殿家具。
造型团队每天闷在房间里敲护甲、穿珠子。
手镯、项链、耳环、簪子无一不用心,方有嫔妃行走时环佩叮当的华贵与灵动。
重中之重的剧本,更是力求扎实。
编剧王小平是郑晓龙的妻子,拍摄时她人在美国,两夫妻时常半夜打越洋电话修改剧本,直至天光大亮,接着开拍。
如此之下,演员自是没有丝毫怠惰。
进组之前,孙俪每天穿花盆底盯着镜子苦练台词,剧本打开,密密麻麻全是她标出来的问号。
郑晓龙说,剧组聚餐,就没见孙俪吃过一顿完整的饭,每次都是半路开溜回去背词。
九百多场戏,两个替身闲置,孙俪把自己全然交给了甄嬛。
甄嬛屠龙的那场戏,孙俪喝了几口红酒才上场。
一个毁了甄嬛的男人终于死在眼前,她原本以为自己会觉过瘾。
但看到皇帝闭眼的那一瞬,她意识到原来深刻的恨意里,竟然还是有一丝爱尚存。
如此复杂的心境一条过,成就名场面。
演员演得过瘾,等剧播出,观众也入戏得不可理喻。
不讨喜的角色们,都上了国民黑名单。
蓝盈莹被人当众扔鸡蛋,陶昕然被警告走在路上最好小心,“大家都想掐死你”。
这是一个封建得不能再封建的后宫故事,同时也讲“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柔弱的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
起初,郑晓龙其实没信心,担心拍出来没人看,还是陈建斌安慰他,给他打鸡血。
谁知一拍,就是长红十多年的经典。
所谓易
《甄嬛传》赶上了好时候。
流量时代之前,一批年华正好的演员,遇上了靠谱的导演和编剧,一起创作,彼此成就。
其实纵观那些不过时的经典,你会发现,它们都有同一套极其简明的方法论。
再拿经典的八七版的《红楼梦》打个样。
剧中演员,从全国数万人中遴选,有学生、接线员、服务员、皮鞋厂工人......唯独没有大明星。
那时确实一切都很慢,文学和创作的理想也炽热。
陈晓旭用一张背面抄有一首朴素小诗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办了演员培训班。
请来曹禺、沈从文、周汝昌一众国内顶尖的大师给演员们上课,阵容之豪华,前所未有。
王扶林导演开拍之前,向领导请假一年不再做任何工作,专门研读原著。
剧本的打磨,前后也耗时两年多,才算完成。
造型师杨树云把《红楼梦》前后读了七遍,对各个人物了如指掌。
剧组上下一条心,人人沉浸在红楼梦中,又斗志昂扬。
一百多位演员在圆明园里同吃同住,清晨出早课,练身段,背台词。
学琴棋书画,仪态举止皆仔细揣摩。
写人物小传,捧剧本聚在一起,便是分析角色。
连闲时话家常,拿出一把吉他弹奏,众人唱的都是那曲《枉凝眉》。
三年间的朝夕相处,他们已然是大观园的梦中人。
有时连他们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活在戏中,还是身在梦里。
《红楼梦》剧组,不缺痴人。
得知自己可以演薛宝钗之后,张莉大年初一冒着大雪骑单车去拜访周汝昌先生,请教他对宝钗的细致见解。
一课听完,她又激动着骑车回家,一头撞上了大雪中的公交车。
因冬衣厚重,她才没受重伤。
张莉和周汝昌先生,图源:网络
那一年,邓婕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东北,穿一身破袄,裹一身破席,被人在雪地之中来回拖行,冻到面无人色,当场晕厥。
王熙凤的生前风光、死后凄凉,一场欢喜忽悲辛,如在眼前。
即便《红楼梦》杀青了,他们依然是那个戏痴。
演晴雯的演员张静林,后来改名为安雯。
妙玉的饰演者姬培杰,改了名叫姬玉,还延续了妙玉的命运,出家入了佛门。
晴雯和妙玉
剧组20周年重聚,陈晓旭一人站在角落看着曾经熟悉的人,无声啜泣。
和欧阳奋强视线相交,互相躲避,可待两人分开走下场时,又都各自潸然。
等到30年再聚首,陈晓旭已经不在。
张莉回忆起她们最后见的一面,想起那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她再也不会来了。
顿时泪如雨下。
似乎那时拍戏都是这样,人人入戏,探入角色的肌理内在,有时一天就磨一两个镜头。
直到最后,人戏合一。
张黎忆起拍《大明王朝1566》时,也是如此。
他自己先做三五倍的功课,随便谁问他那段历史,都对答如流。
所有演员提前一个月进组,读书补课,学举止礼仪,将台词背到烂熟于心。
剧组两百多人,住满四层招待所,入夜后人人紧闭房门,鸦雀无声,都躲在屋里磨台词。
且潜心且勤奋,经典如此便能成。
所谓难
看起来,成就经典之路是如此简单明了。
只需导演、演员、编剧,每个专业的人各在其位,做专业的事,直至极致。
但你我心知肚明,放到现在,它又极难。
不专业的人做不专业的事,已将国产剧摧毁得几乎面目全非。
流量泡沫催生的明星中心制之下,主演为了角色高光不惜颠覆叙事视角。
大女主成长魔改大男主权谋的苦果,有人抢着吃。
没有拼演技的能力,但多的是争番位的手段。
千万片酬只够为一张脸买单,戏份皆由替身包圆,文替、武替、手替、胸替、臀替、饭替、吻替......
有演员一部戏拍完,从没见过对手戏男主。
动辄大平台、大投资、大流量,架起台子唱大戏,一扒全是草台班子。
不在创作,而在炒作。
不为作品,只挣名利。
要不然,谁能懂十几个编剧合力,为何编不出一部及格的电视剧。
又为何有演员可以公开表态:
现在的古装戏用不了太多演技,拿捏了颜值和人设,就大功告成。
再仔细一看,原来这批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已然超脱四海八荒。
还原原作中的人物,不是分析他们的性格、内心世界,而是抠一些可笑细节。
“她是先出左手还是右手,头是往哪个方向歪的。”
染发可吹敬业,杀青即吹爆款。
辣眼睛,秀下限。
要让这些所谓演员去静心磨戏钻研,何其的难。
要把如今的国产剧一口口喂给吃过好东西的观众,又是何其令人难以下咽。
所以,我们总有一种时间停滞的荒诞感。
热搜上还是那些老剧里的故人,看剧如同考古,《红楼梦》《三国演义》《武林外传》《甄嬛传》......
一部部倒背如流,盘出包浆。
前些天听闻《红楼梦》又要翻拍。
可叹,又是《红楼梦》。
可叹,至少库存里还有这些经典。
而下一部可堪细品的经典,谁知我们又还要等多久呢?(hikari)
参考资料:
《孙俪 笨鸟》;人物
《从〈渴望〉到〈芈月传〉,国民导演郑晓龙的野心和困境》; 人物
《张黎在〈大明王朝〉播出后的一段访谈》
《非常静距离》
《超级访问》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