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疆买干果被宰9800后续!当事人发声,相关部门做法引争议

啰嗦翔子和你谈 2025-04-08 13:10:35

新疆文旅这9800块“学费”这位大姐替我们交了!

一位游客在乌鲁木齐干果店买商品,在最后结账时竟然花费了9800的高价,原来商品是以“克”为单位的。

要知道咱们平常买东西,一般都是以斤两为准,但是商家却一口咬定是游客自己没看清。

前有“天价切糕刺客”,后有新疆大巴扎“结账9800”,压力给到新疆文旅....

这下五一假期谁还敢去新疆啊?现在知道为什么 唐僧在大唐叫圣僧,过了火焰山就叫“贫僧”了吧.....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谁在消费新疆的声誉?

干果一千八百多、胎菊八千,按克来计算,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这样卖啊!

而商家则是一句“商品过秤离手不退不换”,直接让消费者有苦难言,像是被狠狠背刺了一样,整个旅途都变的不美妙了。

起因是一位旅行博主在去到乌鲁木齐某个景区旅行,在路过店名为“大巴扎”干果店想着买点商品。

于是她挑选了枸杞、干果、胎菊...等商品,但是结账时的9800让她直接傻眼了....,原来商品是按照每克来计算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难道这位消费者在买东西之前,难道没有认真看好价格吗?

之后这次事件的当事人女士,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视频澄清,解释自己这次事件的初衷,并不是觉得新疆大巴扎的商品不好。

而是单纯的因为知道“超出消费”之后,觉得价格太高,想要退回一部分自己不想要的商品而已。

可是在当时,市场管理到现场之后,就一直帮着商家说话,好在最终在市场监督管理的反映下,多次协调之后,商家退回了消费者的全部费用...

于是网友们都调侃来新疆,就穷游 晚上睡觉就在火车上睡,吃东西就吃馕和免费的热水,主要逛景色,吃次要。

这件事闹大之后,一些IP地址在新疆的网友,也站在中立的角度,来告诫大家:

诚恳的告诫想来新疆旅游的广大网友,千万不要在景区特产什么的,真想买干果啥的,到市区里找干果批发市场,这样才能保证消费是相对安全的。

其实这一现象可不光是新疆,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吧,明码标价没毛病,但是,违背常理的标价,必须标识清楚。

比如常见的水果,干果,生鲜,零食等等物品,如果是特殊品种或者其他,单位是按克,只,个等结算的,必须大字标识清楚,顾客问价也必须告知,而不是模糊回答或者用极小字迹标示。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难道以后商家都那种能骗一个是一个,商家老板的出发点也不是为了诚信经营,在哪漫天要价,这种都是不当得利。

当然了,即便是作为新疆人的本地人,看到此类事件屡禁不止,也是非常不乐意,不过内部问题还是要内部整理啊!

信息来源:

【1】抖音账号:“掩于岁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