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巴布韦,称钱买东西是日常操作,数钞票已经成了过去式。你无法想象,这个国家曾经被称为“非洲粮仓”,而如今却因恶性通货膨胀陷入了经济深渊。买鸡蛋需要几百万,乘公交更是需要上万亿的津巴布韦元!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
为什么一个坐拥丰富矿产资源和肥沃土地的国家,会“穷”到只剩下钱?从盛极一时到跌入深渊,这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叠加。恶性通胀的教训让津巴布韦成了全球的反面教材,而近年来的经济改革又能否逆转困局?
从“非洲粮仓”到经济危机的深渊
1980年,津巴布韦正式摆脱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当时,它被认为是非洲最有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坐拥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稳定的工业体系,津巴布韦一度被誉为“非洲粮仓”。津巴布韦生产的烟草、小麦和玉米更是远销海外,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上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充足的劳动力,这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在1980年代甚至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的三倍,被视为撒哈拉以南地区最有希望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之一。
这一年,时任总统穆加贝推出了轰动一时的土地政策——强制收回白人农场主手中的土地,重新分配给黑人劳工。这项改革初衷是为了纠正殖民时期留下的土地分配不均问题,但实际执行中却充满混乱。
大量获得土地的新农场主缺乏农业知识和耕作工具,导致农业产量迅速下降。原本用于出口的粮食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粮食危机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农产品供应不足直接打击了津巴布韦的工业基础。以农业为支柱的经济体系开始崩塌。
工业生产大幅缩减,连带着旅游业和采矿业也受到影响。津巴布韦过去依赖的出口收入锐减,国际收支迅速恶化。这个经济支柱崩塌的国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危机。
土地政策的执行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津巴布韦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因驱逐白人农场主而破裂,直接导致国际社会对其实施经济制裁。津巴布韦失去了主要的出口市场和外来投资的支持,而国内经济无法迅速恢复,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为了应对通胀,津巴布韦政府反复发行新货币。从2008年初开始,货币的面额不断增大:从5000万到2.5亿,再到500亿津巴布韦元。然而,这些新货币的购买力却每况愈下。到2008年8月,政府决定进行货币改革,发行了第三代津巴布韦元,并宣布旧货币按100亿比1的比率兑换为新币。
然而,这次“去零”并未见效,物价依然在失控中飙升。这种局面下,津巴布韦人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生存。阿诺德,一位首都哈拉雷的科技公司职员,为了保住刚出生的女儿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用20美元购买了比特币。
到了年底,这些比特币的价值已经涨到了200美元。他说:“如果我把钱存进银行,最终可能会一无所有。钱取不出来,而且存款贬值得太快。但比特币却在升值,这让我至少有了一点安全感。”
钱如废纸,人们如何在乱局中求生
在市场里,现金已经失去了它传统的地位。一捆捆钞票不再是用来数的,而是直接用秤称重,或者用尺量长短。小贩们拿到钱后,习惯用双手比划一下纸币的厚度来“估值”,这让每天去市场的人们更像是在完成一场荒诞的游戏。
比起手中沉甸甸的现金,更让人头疼的是如何在下一个小时之前用它换来尽可能多的物品。阿诺德,一位生活在哈拉雷的科技公司职员,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乱局。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抢购食品或日用品,而是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兑换成了比特币。
他说:“如果我把钱存进津巴布韦的银行,最终我会一无所有。钱取不出来,账户里的数字还在不断贬值。”几个月前,他用20美元购入了一些比特币,而到年底,这笔投资的价值已经翻了10倍,涨到了200美元。他坦言:“这似乎是我唯一能够保护资产的方法。”
很多普通家庭则选择另一种方式自救——用现金换取硬通货。美元、黄金、钻石成了每个人追逐的目标。家中哪怕有一小块黄金或几颗钻石,都能换取比津巴布韦元更持久的价值。在街头,黑市交易成了一种常态,美元被热烈追捧,甚至在价格上翻倍。
一百美元的现钞需要用180“津美元”才能换到,差价让人瞠目结舌。不仅仅是外汇,生活用品也成了保值的选择。汽车、房屋和电子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人们争相将钞票换成这些物品,认为它们在通胀的风暴中更能保住价值。
在2008年的某个时期,津巴布韦工业指数一天之内暴涨2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增长纪录。虽然企业经营困难,但股票却成为一种特殊的避险工具。那些囤积物资的人,靠着囤积的汽车和家用电器,日后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人投向了最古老的保值手段——土地。在乡村,土地和耕种权被快速交易,谁手里握有一块能种粮食的地,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对他们来说,拥有土地等同于拥有了生命线,因为粮食价格的飙升使得任何能种出食物的地方都成了稀缺资源。
比特币的狂欢与通胀的持续危机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让民众对本币彻底失去了信任。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的比特币,意外成为了许多津巴布韦人保全资产的重要工具。尽管这种数字货币存在波动性,但相比于随时可能贬值至毫无价值的津巴布韦元,比特币显得格外安全。
2009年,津巴布韦政府正式停止本币流通后,美元、南非兰特等国际货币成为了主要支付工具,但这些硬通货的获取并不容易。尤其是美元,在市场上的溢价一度接近100%。想要兑换一张100美元的现钞,人们需要支付180“津美元”。
这样的差距迫使许多人转向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国际化特点,让它在没有实体货币的情况下,成为了津巴布韦人储值和交易的最佳选择之一。到2017年,比特币在津巴布韦的使用逐渐普及,其价格也被推高到远超国际市场的水平。
同年11月,津巴布韦本地的Golix交易平台显示,比特币价格飙升至13499美元,而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约为7000美元。这个价格差距反映了津巴布韦人对比特币的高需求程度,同时也暴露了该国金融体系的深层危机。
根据Golix平台的数据,短短30天内,其交易额超过了100万美元,是上一年全年交易量的10倍。阿诺德,一位在哈拉雷工作的科技公司职员,对比特币的需求非常迫切。他早些时候用20美元购入比特币,几个月后,其价值已涨至200美元。
他表示:“如果我把钱存到津巴布韦银行,最终只会变成一堆没用的数字。钱取不出来,存款也每天在缩水。但如果我有比特币,它每天都在升值。”
像阿诺德这样的普通民众,将比特币视为唯一能保护财富的手段,而对于那些有余力投资黄金、钻石的人来说,比特币的便捷性无疑更具吸引力。然而,比特币在津巴布韦的普及并未能改变通胀带来的深层困局。
2017年11月,比特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经历剧烈波动,也波及了津巴布韦市场。Golix平台的比特币价格一度从13900美元暴跌至不足11000美元,在24小时内下跌超过8%。
这一轮波动让津巴布韦市场的整体振幅超过20%,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坚持认为,比特币比本地的“津美元”更安全。这种信任并不是毫无依据。津巴布韦的银行系统受限于外汇短缺和支付网络的老化,连MasterCard和Visa等国际支付手段的使用都受到严格限制。
反观比特币,它既不需要依赖银行系统,也没有地域限制,更容易被人接受。在缺乏稳定硬通货的环境中,比特币的灵活性和全球通用性成为了它受追捧的关键原因。
从资源富国到通胀深渊,津巴布韦的未来在哪
津巴布韦,这片资源丰饶的土地,曾经是非洲的经济明星。这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万吨的黄金储量,煤炭储量则超过250亿吨,几乎是坐在矿山上的国家。然而,丰富的资源和过去的繁荣却没有为津巴布韦的经济危机提供任何缓冲。
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创伤,使得它从曾经的希望之地变成了经济深渊。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本有机会通过工业化与资源开发实现经济腾飞,但2000年的土地改革引发的经济倒退却让国家陷入多重困境。随着农业体系的崩溃,国家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逐渐加重。
然而,矿业本身的低效管理和基础设施的老化,使得这个经济支柱难以支撑全局。矿场设备陈旧,缺乏投资,开采技术落后,许多矿藏未能被有效利用。同时,国际经济制裁使得许多外国矿业企业撤资,矿产出口市场也遭到削弱。
尽管津巴布韦的矿产出口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竞争力,但其所带来的收益无法覆盖国家经济所需的开支。此外,由于对美元化的长期依赖,津巴布韦的经济主权受到制约。2009年津巴布韦元退出流通后,美元、南非兰特、欧元等外币成为该国的主要交易货币。
这一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恶性通胀的压力,但也导致了国家财政对外币储备的高度依赖。长期缺乏美元储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取严格限额的取现措施,日常金融交易变得异常困难。
2015年,为彻底清退津巴布韦元,政府宣布用175千万亿津元兑换5美元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说,这种兑换并未带来实际的改善。为了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津巴布韦政府近年来尝试推出本地新货币以恢复经济主权。
2023年,津巴布韦央行引入了一种由黄金支持的新货币ZiG(Zimbabwe Gold)。ZiG被视为对津巴布韦元失败的一次纠正尝试,设计初衷是以黄金作为储备,增加其抗通胀能力。新货币包括8种面额,最高面值为200的ZiG纸币。
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完全奏效。2024年9月底,津巴布韦央行不得不将ZiG的官方汇率贬值43%,从发行时的13.56 ZiG兑1美元调整到24.4 ZiG兑1美元。即便如此,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根据10月23日的数据,黑市上的ZiG兑美元汇率已飙升至40至50 ZiG兑1美元。这种剧烈的汇率波动,反映出新货币尚未被市场完全接受,货币信任问题依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民众的信心更是难以恢复。许多人宁可继续囤积美元、黄金或比特币,也不愿使用新推出的ZiG货币。
一些商家甚至公开表示拒绝接受ZiG。一位街头摊贩坦言:“ZiG一直在贬值,用它交易没有任何意义。”此外,为吸引民众使用新货币,政府对公务员和养老金支付采取双轨制,一部分以美元支付,另一部分则用ZiG结算。这种混合货币制度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经济体系更加复杂。
为了振兴经济,津巴布韦政府近年来也提出了一些新计划。根据情报文件显示,部分被没收的白人农场可能重新归还给原农场主,以恢复农业生产。同时,津巴布韦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沟通,希望获得债务减免和资金支持。然而,这些措施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效果尚不明朗。
这个从“非洲粮仓”蜕变为通胀危机典型的国家,面临的挑战并不只限于货币问题。经济的全面复苏还需要稳定的农业和工业基础,同时修复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尽管过去几十年的管理不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津巴布韦作为资源富国,依然有机会通过改革重新寻找希望。
参考资料:
津巴布韦十七年通货膨胀“钱不如纸”,“政变”后比特币暴涨 澎湃新闻 11-16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