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东江粮仓:“聚光”“发光”闪耀青年才聚新地标探索“引育留”共赢新路径

人文研究君阿熊 2024-12-25 15:58:44

来源:惠州头条客户端

罗浮山下,东江之畔,古树成荫,人气渐旺。沉寂已久的旧粮仓群,正蝶变成当地文艺新地标,焕发出新的生机。

60余年前,凝聚了数万园洲人民心血建设的东江粮仓,养育了一代代园洲人。

60余年后,东江粮仓乘着奔涌向前的东江之水华丽蝶变,以湾区生活美学街区的姿态,活化为“文化粮仓”,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推动下,成为博罗引客育才的重要文化节点。

开园一周年以来,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群众300多人次就业,为32名青年艺术家提供免费展示平台,并建立起300余人的青年艺术家人才库,为博罗县域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活力。

渊源: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民生、乡愁缩影

始建于1958年的“东江粮仓”,被当地人称为“洲心大仓”,由园洲人民公社旧址、旧粮仓以及旧纺织厂共同组成。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也是惠州市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前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2024年5月1日,“2024湾区大米音乐节”、湾区(粮仓)第四届青年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在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随着岁月流转,东江粮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周边的街区也渐渐告别了昔日的热闹场景。资料显示,东江粮仓在2000年前后开始不再储放粮食,后来通过“三来一补”计划,被出租给毛织厂、制衣厂、玩具厂等乡镇企业作为厂房,在七八年前彻底闲置。

历经六十余载风雨,东江粮仓建筑群一度布满被岁月冲刷的痕迹:古树盘根错节、绿藓布满墙体……尽管如此,粮仓仍然是园洲居民心里的重要坐标,被视为园洲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民生缩影。“这里是园洲的乡愁所在,承载着当地百姓的记忆、感情与精神。”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宁玉燕是一位新园洲人,常有耳闻周边居民昔日到粮仓交公粮、漫谈的故事。

保育:修旧如旧护“乡愁” 活化升级引客来

2022年,园洲镇启动实施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闲置20余年后,“洲心大仓”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为了守护好这份宝贵的乡愁资源,宁玉燕与项目团队聚焦“保育”与“活化”两大抓手,一方面对东江粮仓建筑群开展“修旧如旧”的修缮升级改造,尽可能保留粮仓的历史印记和建筑特色,为年轻人了解园洲历史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锚点。

当当书店。

另一方面,项目团队邀请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团队参与规划设计,结合在地文化特色,提炼出“三东文化”(东纵、东江、东坡)作为核心出发点,明确了以“一店三馆八仓”——当当书店、工业记忆馆、满庭芳收藏馆、非遗手礼馆以及八大青年艺术筒仓的布局架构,推动“物质粮仓”活化为“文化粮仓”。

与此同时,产业园引入了文化创意、夜经济文旅潮墟等元素,通过创意设计与业态重塑,推动“文化粮仓”升级为融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活美学街区,让东江粮仓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姿态重新焕发活力。

2023年9月22日,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迎客,并同步启动首届湾区美学生活节活动。如织的游人流连其中,在工业记忆馆触摸园洲工业发展历程、在满庭芳收藏馆品味多样艺术作品的别致魅力、在非遗手礼馆体验多彩非遗文化的魅力……在紧随其后的国庆假期,产业园日均人流量数千,取得开门红。

在此之后,产业园还携手共青团博罗县委,通过常态化开展湾区(粮仓)青年艺术节、湾区大米音乐节等文化活动,让昔日见证园洲发展的东江粮仓,逐步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文旅IP。

2024年5月1日,湾区大米音乐节活动现场。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从“物质粮仓”到“文化粮仓”的转身,让这个东江边的老建筑群重新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这个过程不仅守住了东江粮仓的传统人文脉络,还进一步优化了旧城区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完善升级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基础设施,有效引领园洲镇域消费扩容升级,成为该镇一张闪亮的名片。

“周边老居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能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了。”宁玉燕说,让东江粮仓乘上“百千万工程”的春风重拾生机活力,让周边旧街区的居民共享发展红利,是产业园活化改造东江粮仓的初心所在。

人才:搭建“聚光”“发光”平台 探索“引育留”共赢新路径

蝶变为当地文艺新地标的东江粮仓,在以艺术文化引客来的同时,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在共青团博罗县委的指导下探索出了针对文化人才“引育留”的多方共赢新路径,为博罗高质量发展储备更多人才资源。

2023年10月,惠州市第二届青年人才周期间,共青团博罗县委携手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青年艺术人才聚光计划”与“青年演艺人才发光计划”,以8个青年艺术仓与常态化举办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广大青年人才搭建创作扶持、文艺展演、学习交流的平台,广泛营造“引才、聚才、留才”氛围,引导青年在博罗成长、成才,并投身当地高质量发展,实现青年人才与“百千万工程”的“双向奔赴”。

“源远流长”个人艺术项目展览。

日前,湖北美术学院教师李蕾作为青年艺术家代表,在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开设“源远流长”个人艺术项目展览。“‘聚光’‘发光’计划能让广大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及支持。”李蕾说,“这种被关注的机会将会成为滋养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自去年启动以来,‘聚光’‘发光’计划已免费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32名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助力青年艺术可持续性发展,共同挖掘青年艺术的新时代内涵。

“‘聚光’‘发光’计划探索出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园区,乃至企业三方共赢的路径。”宁玉燕介绍,一系列展览与演出在提高青年艺术家曝光量的同时,还能为产业园提供定期更新的优质内容,让“东江粮仓”常看常新,进一步丰富湾区美学生活街区的定位内涵。

在此基础上,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还依托两大计划,设立青年艺术家人才库,目前已有300多名在库青年艺术家。“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创新艺术表达形式,为企业及其产品注入文化内涵,既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能赋能企业的产品宣传。”宁玉燕说,专家库作为青年艺术家与企业对接的桥梁,旨在推动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与企业的宣传需求有机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接下来,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还计划发挥青年艺术家人才库的专业优势,围绕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以苏东坡16件赏心乐事为主线,通过创作漫画、动漫、手游等产品,对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底蕴、风土人情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设计,进一步讲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文化故事,助力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生活、社区、人才三大要素融合,是东江粮仓从物质粮仓活化为精神粮仓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才表示,建议东江粮仓后续可以加大与社区深度融合的力度,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打造一批文化创意、数字游民等新场景、新业态,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让更多年青人回归,丰富博罗县域副中心内涵。

0 阅读:28

人文研究君阿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