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思想流派,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有过“百家争鸣”的历史。但这些流派中很多缺乏传承手段,和群众基础,还有一些自身存在弊端导致无法兴盛。这也导致在封建王朝发展到后期,世间著名的思想体系只剩下了儒道释三家。
其中佛家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最为顺遂。因为战火四起,中原混战的时候,百姓对于悲惨的命运难免有所不满。当统治阶级满足不了人民的心理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会诉诸神明,此时的佛家学说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仅民间百姓,古往今来的许多君主同样对僧侣寺庙比较重视,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例子。
曾经有一次他前去礼佛,在佛像前突发奇想,向寺中方丈问道:“朕需要下跪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好在方丈灵机一动,完美的避免了尴尬的发生,也间接的挽救了全寺人的性命。他究竟是怎么说的,才让朱元璋心满意足的呢?
佛教入中土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原的发展,要归功于东汉的皇帝汉明帝。据传说汉明帝在一晚梦中,梦见了一位身泛金光的神人,这人身在西方,身躯大放光明。
汉明帝醒来后询问学士,有人上奏听说西方有佛,就和您梦中的神人一样。汉明帝大喜,决定从西方迎佛入中原。于是一支皇帝组建的代表团来到西域,求得了佛经回返。为了迎解心心念念的佛法典籍,汉明帝修建了中土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
其实早在汉明帝“做梦”之前,佛教的传教僧侣就已经在中土出现了。所谓的汉明帝迎佛,或许只是水到渠成,把名不见经传的佛教捧上高位的一个契机。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很多宗教大多和政治脱不开关系。
我国本土的道教就曾经数次成为各朝代的国教。谁又能肯定这一次的佛教盛事,跟汉明帝希望凭借佛教达到自己的统治目标有关系呢?不过无论真相如何,佛教终于还是繁盛起来了,并且在唐代玄奘西游之后,登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元朝以后,佛教在本土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所谓的“方外之地”。所谓方外之地,表面上看起来是与世无争的地方,但其实它也同样无需纳税,不受世俗影响,不受法规约束。
很多影视作品中佛家收容了很多犯罪之人,表面上说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也在无形中破坏了法律法规,打破了某些约定俗成的平衡。元代末期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很多的“反贼”就有相关背景,明朝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和尚当皇帝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幼年家中贫寒,曾有一个年幼的妹妹因为饥荒活活饿死。偏偏家里人口多,所以他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就离开了家,曾经要过饭,后来也曾干脆剃了头发出家为僧。
当时的和尚是一份工作,还是包吃包住的那种。穷人家的孩子除了务农以外,想吃饱肚子可以选择的出路不多。即使有意进宫当太监,可能也需要有熟人引荐。和尚的生活虽然清贫,好在门槛低,付出的代价也少,所以朱元璋还是在寺庙中呆了好几年。
不过天下大乱的时候,躲在寺庙里也很难得到安宁,不久庙里因为收益不佳,渐渐荒废了。无奈之下的朱元璋不得不一路乞讨,一路去投奔自己的朋友。靠着朋友的带领,朱元璋最终还是走上了起义军的道路。
人挪活树挪死,为人机敏又粗通拳脚的朱元璋,在义军队伍中如鱼得水,很快就混出了名堂。从一个普通小兵成长为小头目,最终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成为元末几大义军势力之一。
在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中,朱元璋和佛家的渊源也没有结束。曾经他因为赶路错过了宿头,在一个雨夜不得不借宿于一间寺庙。看着一群人手持刀剑来投宿,尽管寺中僧侣一万个不情愿,为了保命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不过在表情中自然有一些轻视的表现,朱元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却并没有发作。只是在第二天清晨临走的时候,他在墙上写下诗句:“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看到这首诗,和尚们才知道原来昨晚那人正是朱元璋。
一语救众人当上皇帝以后,朱元璋同样喜欢偶尔出门游历。只不过此时的他出门时,大多是前呼后拥,排场浩大,再也不会出现认不出皇帝的人了。一次他来到一间庙宇游玩,皇帝亲临方丈自然不敢怠慢,全程小心翼翼的陪在他的身边。
一行人走到大殿之上,朱元璋看到殿中矗立着佛像金身,出于习惯性的就想参拜。不过他转念一想,今时不同往日,自己已经不是那个三餐不济的小和尚了。如今的九五至尊向佛像下跪,是否有失自己的威严呢?气氛陷入了尴尬,令朱元璋生气的是周围没有一个人出来打圆场,这也加深了他的愤怒,一股浓烈的杀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或许是为了借机发火,朱元璋故意问方丈:“朕需要下跪吗?”听到皇帝话中的怒意,方丈明白回答不好很可能全寺上下都难活命。好在方丈佛法精湛,他缓缓的说:“现世佛不拜过去佛。”一句话把皇帝捧到了佛的高度,既然是佛那就要心有慈悲,自然不能大开杀戒了。朱元璋听完很满意,和尚们也捡了一条性命。
结语在朱元璋当政期间,佛教确实成为了皇朝第一大教。除了他曾经当过皇帝的香火情谊以外,跟佛家亲近皇家,他们的理念可以为统治者所用这一点是分不开的。江山初定百废待兴,这样的重建之世也正是佛教可以大展身手的良好时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