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LeoRowe
Find an interesting world.
✎
利用海底电缆
万维网(World Wide Web)诞生 30 周年。今日人人习惯了使用网络,但显然不是人人都了解网络数据的移动方式。「很多人以为数据是存放于『云端(cloud)』之上,其实并非如此。它们是在海洋。」负责 Google 海底电缆建设项目的 Jayne Stowell 如是说。
随著人们对通讯和娱乐的无限需求,如「纽约时报」引述,今日已有总长度 75 万英里的海底电缆,连接著全球各大洲。一般企业自然需要租用电缆资源,但像 Google 这类科技巨头,如今正斥资自行铺设第一条连接美国和智利的海底电缆。因为 Google 最大的数据中心便位于拉丁美洲。
铺设海底电缆的任务,由一艘长达 456 英尺,名为 Durable 的巨船执行,过程繁複而且耗时。此外,电缆首先还需要在远离海岸,由 SubCom 持有的大型工厂完成组装。满载时,Durable 可以运载多达 4,000 英里的海底电缆,重量约 3,500 公吨,而运载形式则类似一条后花园软水管的超巨型版本。
但驶往公海之前,即使船上全员不停工作,也需要 4 週时间,才能完全装满所需电缆。
全球第一条横跨大西洋,连接美国和英国的海底电缆,于 1858 年峻工。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时刻,在 8 月 17 日发了一则电报给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结果,花了 16 个小时才成功传达。
自此以后,虽然还发明了新式无线电及卫星技术,但海底电缆始终是速度最快、最有效率和「最不昂贵」的传输方式。在过去十年,美国科技巨头取代了传统电讯公司,开始积极涉足电缆项目,以便控制更多技术领域。譬如说,Google 已经在全球承包了至少 14 条海底电缆。
铺设海底电缆只是相对「不昂贵」,但一点也不便宜。Google 拒绝对外透露智利基建项目的总造价,专家则表示,相关项目耗资至少达 3.5 亿美元。而且,根据研究机关 TeleGeography 的资料,微软(Microsoft)、Google、Facebook 和 Amazon 等科企巨头,现时已透过投资持有或租用了超过一半的全球海底频宽,并连接北美、南美、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地的数据中心。
全球愈来愈多云端运算服务开始依赖海底电缆的需求
「纽约时报」所形容,铺设电缆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密集型劳动工作。Durable 的船长 Yann Durieux 表示,他的主要职责,是在海上工作期间保持团队的士气。该船舱拥有 53 间卧室和 60 间浴室,最多可同时容纳 80 名船员,而他们会分为两队,每 12 小时轮更当值。
由于海底电缆需要连着船尾,从岸上的巨型水池拉出来,再透过水底挖掘机将电缆埋在海床,所以,船隻每小时只移动约 6 英里,而每次出海航行大概都历时数个月。
在船上负责铺设电缆工作近 20 年的技术员 Walt Oswald 表示:「我到今日仍然会晕船…… 这项工作不是人人都适合。」恶劣的天气几乎无可避免。遇到严峻情况时,船长甚至需要下令切断海底电缆,让船只可以驶往安全水域,待情况好转好折返,检查已切断的电缆,然后将其拼接,再继续铺设工作。
尽管铺设电缆的工作非常漫长,但船上的技术员基本上都不期望他们的工作可以慢下来。因为全球愈来愈多业务开始依赖云端运算服务,加上预期效能强大的 AI 软件及无人驾驶系统将变得普及,人类对海底电缆的需求,未来只会不断增长。
为了应付 Google 每年数万亿次的搜寻数字,以及 YouTube 每分钟超过 400 小时视频被上传的庞大用量,Google 如今亦正筹建一条从美国维珍尼亚洲延伸到法国的新电缆,预计 2020 年峻工。此外,已有 13 个 Google 数据中心遍佈全球,另有 8 个正在兴建中。
「要实现这些事情,基础建设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SubCom 副总裁 Debbie Brask 形容:「所有数据,都会进入这些海底电缆。」
不过,当海底电缆被视为今日最关键的基建设施,相关项目亦成为触发纷争的导火线,延伸出潜藏于海底的地缘政治危机。就在去年,中国手机制造商华为有意兴建连接澳洲和所罗门群岛的海底电缆,但遭到澳洲政府便介入阻止,并忧虑中国政府会藉著相关项目,制造漏洞乘机进行网络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