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光速道歉:国内品牌为何总是“认错如风”?

克网中国 2025-03-24 21:53:49

近日,茶百道因“打码代言人成毅”事件遭到网友围攻,随后立刻道歉,称是“内部执行失误”,并迅速删除相关内容。这一幕似曾相识——国内品牌在危机公关中,总是光速认错、急忙撇清责任,却从不反思深层问题。

但问题来了,为何国内品牌总是如此“秒怂”道歉?真正的公关底层逻辑是什么?

1. “道歉如风”的背后:品牌无底线 vs. 过度依赖流量

品牌的道歉速度,与它的公关能力无关,而与它对舆论恐惧程度有关。当品牌不再追求长期信任,而只想短期息事宁人时,道歉就成了一种套路,而非责任。

尼采说:“人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冲突的逃避。”

国内许多品牌已经形成了“先出事,再认错,再冷处理”的固定模式:

割席式道歉:把责任甩给某个“内部员工”或“误操作”,品牌本体永远无辜。

删除+灭火:删帖、公关通稿、舆论控评,企图在短时间内让公众遗忘。

装傻式修复:没有后续解决方案,没有流程优化,等风头过了继续赚快钱。

这样的道歉,从来不是为了消费者,而是为了自保。

2. 危机公关的真正内幕:国内品牌为何管不好自己?

在欧美市场,大品牌在遇到公关危机时,通常有三种典型做法:

苹果模式:选择性沉默,不迎合情绪化舆论

宜家模式:主动承认错误,并以行动补救

耐克模式:敢于站队,强化品牌价值观

但在国内,大部分品牌都选择了**“墙头草公关”**——只看风向,不问原则。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品牌文化根本不具备独立人格。

缺乏品牌信仰:大部分国内品牌更像是“投机公司”,赚快钱、蹭流量,而非建立长期价值。

短视的市场策略:公关部门只会灭火,不会预防;管理层只关心销量,不关心品牌信任。

用户只是提款机:一边割韭菜,一边讨好情绪,品牌缺乏真正的用户共情。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企业的长期利益,来源于信誉的积累,而非短期套利。”

国内品牌的公关问题,本质上是经营哲学的问题——如果品牌文化是“能赚就赚”,那么危机公关也只能是“能跪就跪”。

3. 结语:真正强大的品牌,靠的是原则,而非跪得快

光速道歉并不是真正的品牌责任,而是一种廉价的公关逃避。真正的品牌,不是看它“认错”有多快,而是看它能否在危机后真正改变。

没有品牌价值观,所有公关都是临时补丁;没有长期信任,所有生意都是短命快钱。真正的大品牌,从不害怕争议,而是敢于承担责任,定义自己的底线。

关注我们,未来从这里看见~

克网中国以大无畏的天马行空,打破思考,看见真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