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学森儿子不用考试就能读加州理工学院?因为校长当年承诺

诺言的卿史录 2025-01-10 11:34:56

培育了众多英杰的加州理工大学,一直以来都是无数学子的“梦中情校”。

可名校不好考,尤其是国外的留学生,想要进入加州理工读书,更是难上加难。

几乎每一位成功入读加州理工的中国学生,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击败大量同考场的竞争者才拿到的名额。

可凡事总有例外,有这样一位来自中国的加州理工学子,他没有经过任何考试或者学业水平审查,直接在校长办公室“直通”入校了。

年过三旬的他在这里修完了学士学位,之后又读了研,顺利毕业之后回到了祖国。

此人名叫钱永刚,他的父亲赫赫有名,正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大佬钱学森。

难道已经三十多岁了的钱永刚是“借父之威”,靠“走后门”搞特权才拿到免试入学资格的吗?

钱永刚是校方盛情邀请入学的,他们想完成老校长当年的承诺。

1、随父回国

钱永刚的人生经历,与他颇具传奇色彩的爱国科学家父亲,是密切相关的。

他和妻子留美期间,生育了儿子钱永刚。

新中国建立之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归故土,用毕生所知所学报效祖国,却遭到了美方的强硬阻拦。

美国人足足扣押了钱学森一家五年,直到周总理亲自出面交涉斡旋,一家三口才终于得以回国。

周恩来 钱学森

在这五年里,钱永刚跟着父母被关押,被禁锢,始终缺乏人身自由。

父母不断给儿子灌输爱国思想,美国出生的钱永刚,就这样对祖国故土有了朦胧的热爱之情。

几经辗转周折,钱学森一家人终于成功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

一家三口在首都北京安顿了下来,由于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住所条件并不是很好。

温暖的壁炉变成了呛烟的煤球,天鹅绒床垫变成了粗麻布做成的被褥,一开始,生活环境的骤然变化,让钱永刚很不适应。

好在他继承了父母志存高远、不重物欲的良好品性,很快克服了困难。

可解决了一难还有另一难,那便是语言问题。

由于钱永强是在美国出生的,他只会说英文不通汉语,不但日常与人沟通交流很费劲儿,上小学后更是学业进度落下很多。

按理来说,有天才科学家当父亲,他随便指点指点儿子,钱永刚的“语言关”都能轻松突破。

可当时钱学森实在是太忙碌了,醉心于祖国伟大科技事业的他,压根儿无暇教育儿子的文化课。

钱永刚的母亲同样工作繁忙,抽不开身。

等不到父母手把手教,聪明的钱永刚便开始自学。

他继承了父亲的高智商,以极快的速度掌握了中文的听说读写,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也从“吊车尾”变成了“尖子生”。

2、坎坷求学

1966年,钱永刚正式成年,高中毕业的他,竟然没去念大学。

书香门第出身,他为何如此“荒废学业”?

其实不是钱永刚不想继续读书,更不是他成绩不够考不上大学,而是当时由于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大学录取制度从考试改为了组织推荐。

钱学森本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儿子申请大学名额,可一生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他,不愿意搞“走后门”那一套。

于是钱永刚就这么成为了一名待业青年,后来部队招收新兵,不甘终日无所事事的他,便去参军了。

由于念过高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是“大老粗”,上级把通过新兵训练的钱永刚分到了技术岗位。

钱永刚在部队,一待就是十来年,始终兢兢业业地执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从来没有仗着父亲威名“搞特殊”。

后来国家恢复统一高考,年近三旬的钱永刚,决定尽力一试,努力实现年少时的学业梦。

他在部队技术岗工作时,学习了不少理工知识,再加上当年的文化课底子,最后成功金榜题名了。

钱永刚一举考进国防科技大学,亲友们都称赞他“虎父无犬子”。

可这学才上了不到两年,钱永刚就有些读不下去了。

由于参加高考时年纪比较大,钱永刚真正入学时,年龄已经超过三十岁了。

班级里最小的学生,比他足足年轻了十多岁,这让钱永刚觉得有些难为情。

父母得知了钱永刚面临的问题,耐心开导了他,母亲给了钱永刚一个很好的建议。

如果在国内读书实在不舒服,那就留洋去美国,他可以在加州理工直接入校读书,不必进行任何笔试或者面试。

听了这话,钱永刚眼前一亮,进而又开始自我怀疑:

我这么大的年纪,履历又不出彩儿,还是个外国留学生,加州理工有啥理由免考录取我呢?

父母接着跟钱永刚解释,原来早在钱学森回国之前,加州理工的老校长就曾对其承诺,将来他的儿子可以无条件来学校读书。

老校长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他和钱学森有过密切的朋友交往,同时整个加州理工大学,都对钱学森先生敬重礼遇有加。

3、继承遗志

钱永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加州,来看看当年的那个承诺,如今能否得到兑现。

得知钱永刚的来意之后,校方非常热情,主动提出尽快为他办理入学手续。

对于加州理工校方而言,与赫赫有名的钱学森先生加深联系,有助于提高本校的声誉。

兑现老校长当年的承诺,成就一番国际学术圈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钱永刚本人是有能力、有水平的,这点不用考试测验,顶级高等教育专家看谈吐就能感受到。

就这样,钱永刚没有进行任何考试,直接入读了加州理工学院,此时他已经三十四岁了。

后来他接连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年,钱永刚正好四十岁。

坎坷求学多年,钱永刚终于习得了一身真才实学。

他拒绝了美企提供的高薪工作,和父亲当年一样,毅然回归故土,建设祖国。

钱永刚接连在上交、清华、南航等国内知名学府担任客座老师,还曾为多个中美学术合作交流项目牵线搭桥,为祖国科研事业发展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2009年,钱学森先生病逝,钱永刚母子二人悲痛万分。

在父亲的遗体前,钱永刚下定了决心,他要用自己的余生努力践行父亲的遗志。

钱学森先生曾经留下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就是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本土的开创性理工大师。

为了让父亲的英灵得以安息,钱永刚此后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国内的高级理工人才的培养上。

转眼十来年过去,钱永刚年岁渐长,对祖国科研、教育事业的热忱,却始终有增无减。

这些年来,始终有人觉得钱永刚是在“借父之名”,他本人却对此不以为意。

在钱永刚看来,只要能为国出力,借谁的名无所谓,自己不是为经营名声做事的。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哦。

参考资料:

1、让钱学森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思想永放光芒 照亮创新之路——访钱学森之子、中国航天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刚教授——《网信军民融合》 2019年第12期17-20,共4页

2、钱永刚:父母留给我的“财富”一生受用——《农家女》 2016年第7期38-40,共3页

7 阅读: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