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600万到欠400亿,毁掉“天下第一村”的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

诺言的卿史录 2024-11-02 11:54:42

华西村,一个敢冠以自身以“天下第一村”名号的村庄。

其最辉煌的时候,引得世界各国前来参观,就连日本人都忍不住感叹道:

“若是中国所有的村庄都能达到这个水准,我们一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时这句话听来,是一句夸奖之词,多年后再次细细回味,却发现其中竟然蕴藏着暗讽的成分。

那意思似乎是在说,我国不可能将每一个村庄都打造成这个水准,而且这个村庄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明智的人会从繁华中嗅到危机,从危机中看到机会,此言诚不欺人。

华西村当年究竟暗藏着哪些危险?

为什么会从神坛上跌落,从一个人均收入六百万的村子,沦落为一个倒欠四百亿的村庄?

崛起之路

在《遥远的救世主》当中,主人公丁元英就曾说过。

每一个文化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大体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势文化,一种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是一种得道天成的道法,而弱势文化因为易学易用,故而更多的人偏向于后学习者。

华西村的崛起可能就是因为使用了前者的法门。

众所周知,华西村的崛起是因为吴仁宝。

1961年,其时吴仁宝不过才29岁,一个如日中天的年纪。

而华西村则如同垂垂老矣的暮年老人,整日里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越是这样的村庄,就越是期盼救世主的降临。

所谓的救世主,就是依靠所谓的神灵。

殊不知根本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国际歌》里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只能靠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吴仁宝悟到了这个道理,

他认为要改变现状,必须要转变观念,敢于迈出第一步。

在当时那个公有制满天飞的时代,敢于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人不多。

毕竟我们是一个政治文化搭台的国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乖乖地在这个舞台上唱戏。

若是越过了雷池半步,势必会受到意想不到的反噬。

吴仁宝当时年轻,觉得一只脚迈出舞台,应该不算什么大的过失,他赌对了。

于是,华西村的第一家企业——五金厂,悄无声息地开了起来。

这是华西村的第一块基石,没有人知道华西村这条破船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撑多久。

是否就此沉没?还是浴火重生?

大家没有工夫想那些,吴仁宝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就是带领大家一起走向富裕。

因此,1961年,华西村的村民干得热火朝天,因为他们突然看到日子有了奔头。

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样一批人。

也正是因为这批人,华西村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市场需求无比巨大,而华西村作为乡镇企业的一枝独秀,自然脱颖而出。

也就是说,他们赶上一个好时代,并且抓住了这次机会。

自此,华西村的名号越来越响。

据当时的传言,吴仁宝到北京开会时,他开的车比某些省里的一把手还要好,这足以说明人家实力雄厚。

华西村的村民也吃了一波福利。

村民的收入从原来的入不敷出,提升为后来的22000元,而此时才刚刚进入1988年。

在当时某个地方出现一个万元户,就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而华西村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由此,吴仁宝被人奉为神一样的存在。

由于有这些功绩加身,当时他可以到县里去任职,假以时日,或许还可以走得更高。

但是他拒绝了县城抛来的橄榄枝,宁愿选择留在华西村。

也正是因为他的带领,华西村人均收入越来越高,最高的时候能达到六百万元。

当时还有这么一些传言:

华西村的女孩不外嫁,华西村的男孩结婚,女方最低也得是本科。

而华西村绝对有这个资本。

刚步入千禧年时,华西村已经家家户户住上了大别墅,且每家都不少于一百六十平方米。

华西村的教育和医疗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上学不花钱,看病不花钱。

当时有人戏称华西村的村民,说他们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按理说有这么好一个底子,华西村的发展应该会蒸蒸日上,怎么会突然间走向了没落呢?

危机与明天

如文章开头所讲,日本人早就看出了一些端倪。

可别小瞧了我们这位邻居,人家的危机意识比我们要强太多了。

其生活在一个岛国之上,常年要与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危害为伴。

与这些灾害的长期对抗中,其形成了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气质。

这个气质对于其他民族而言,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只要渴望急切地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就一定会向外扩张,而我国则一直被其视作“肥肉”。

如李鸿章当年所讲:倭寇亡我之心不死。

但是不得不说,人家这种气质也有好处。

大多数情况下,人家总会提前预测危机,并做好应对的措施。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其能够发现华西村问题的原因。

因为历史的原因,日本的发展领先我们数十年。

因此,我们走过的路程,人家大概率也走过。

当看到华西村蒸蒸日上的面貌时,他们会想到自己的曾经。

时代在发展,进入千禧年之后,传统制造业不再是国际社会竞争的核心。

其他一些国家为了尽快发展高精尖产业,便直接将第一产业转移到我国。

东南沿海一带传统制造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与这些地方相比,华西村的优势不再。

这个时候华西村急需面临产业转型。

企业的资金如何处置,管理制度如何改革这些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

可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吴仁宝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吴协恩。

也就是说这个企业成为了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人情太多。

而忽略了企业经营的本质,即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取胜。

吴协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会作出一系列的人事调整。

这些人事调整势必会降低整个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同时,其又涉足房地产、金融投资、七星级酒店等领域。

根本没有对准某一个目标,先试一试水,待做成后,再以此为基点向外扩展。

导致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流失,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

与此同时,其还要维护整个村庄的运行,村庄的各项工作也需要钱。

一个企业光在做大规模的投资,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庞大的开支,危机自然就一天天地露出了水面。

吴协恩与其父亲不同,他的能力大概可以保证其当一个守城之主。

却并不适合开疆拓土,因为他的每一步几乎都踩空啦!

再加上后来国际形势也不好,2008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华西村也未能幸免,更是雪上加霜。

为渡过危机,其不得不变卖企业的资产,以度过当前的危机。

然而,明眼人都已经看出,华西村是大厦之将倾,谁又愿意将这块烫手的山芋捧在手中呢?

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自身会因此而掉一层皮。

江阴政府得知了这一情况,不可能坐视不理。

在过去的历史上,华西村做过大贡献,不能让其轻易倒下,便以每股一元的价格收购了其百分之八十的股票。

国家资金的注入是否能挽救华西村衰退的局势呢?

当然还是一个未知数,疫后时代,变乱交织。

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太多太杂,每一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可华西村这个窟窿太大,很多村民纷纷走出村庄,到外务工。

也就是说,华西村是否能够迎来下一个明天,主要原因不在官方,而在于他们自己。

官方可以上马扶他们一程,但总不能老是像扶持婴儿一样,将其直接送向山顶。

市场竞争十分残酷,若是自身没有从竞争中练就一身本领,势必会再次被市场淘汰。

接下来谁会成为第二个吴仁宝呢?其又会带领华西村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

我们不能只是翘首以盼,更应该积极入世。

与同时代的人一起想办法,或许你我意外就成为了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参考资料:

1、荆楚网新闻 《“消失”的华西村》

2、新京报 《从“穷怕了”到“天下第一”》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