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三孔器的使用功能,第一种认为是史前的巫具;第二种认为是并封人祭祀祖先的礼仪玉器图;第三种认为是玉质梳背饰围。
宝物藏心收藏这件红山文化玉三孔器,长:20厘米 宽:10厘米,应该视为当时巫师祭祀时使用的通神法器。
三孔器不是单纯的饰器,而是巫师可以戴于指上通神的法器。据《国语 ·楚语下》:“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贰者,而又能齐肃农正者,其智能上下比仪,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澈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现,在女曰巫。”
在母权制社会,男现处于从属的地位,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以后,男子才在宗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可以认为,孔径小的三孔器可能是女巫所佩之物,孔径大的三孔器应是男现所佩之物,祭祀时以此来达到通神的目的。不用时,将其放于神圣之处用于供奉。作为巫师通神的法器,三孔器的器型呈扁平薄片状,可以平置,也可以双手执之,很方便于使用。
红山文化的分布区域是后来萨满教流行的地区之一。 萨满教的特点就是信仰看不见的神鬼世界,相信祖灵只有在萨满身上能反照出来。萨满的职能就是通过祷告占卜和神示来调整人与超自然的关系,并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完成。
巫现通天观念和萨满通天观念是同一种观念形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说,中国早期萌芽状态的巫术宗教就是以万物有灵论和多神信仰为基础的萨满式信仰。
巫师佩戴着通神的法器三孔器,手舞足蹈地进行祭祀活动来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绝地通天以玉事神的历史使命。在神治时代,巫师不但拥有玉礼器,甚至又是集神、人、政权、军权于一身的重要人物,所以巫师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是很大的。
《山海经》中记载有关以玉祭神的活动多达20余处,说明这种祭神活动在当时带有普遍的社会性。祭祀活动神圣、热闹、隆重,有的人扮成神,有的人扮成“持盾武士”,有的击鼓起舞,有的佩玉起舞,或巫祝二人一同起舞,所有的活动形式无非是祈求神灵保佑丰收和祛 病免灾等等。
武昌红巷美术馆馆藏这件红山文化玉三孔器就是玉神学巫师通神的法器,宝器。
特约记者 颜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