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满三个月,给3亿美国人交出了0分的成绩单。
2025年4月20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已满三个月。然而,这位以"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为口号的总统,在第二任期开局阶段却交出了一份“0分”的成绩单——从经济政策到外交事务,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形象,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显得混乱而无序。

如果说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是以争议和动荡著称,那么他的第二任期则更像是一场毫无章法的“空转”,不仅未能兑现竞选承诺,反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危机。
【经济政策:通胀失控与企业债危机】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反复强调自己是“经济大师”,但事实证明,他所谓的“低税、低利率”策略正在将美国推向深渊。2025年初以来,美国通胀率持续攀升,食品、能源等基础商品价格暴涨,普通消费者怨声载道。
尽管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遏制通胀,但效果微乎其微,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战导致进口成本飙升,同时国内供应链因劳动力短缺陷入瘫痪。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债违约潮正悄然逼近。2020年接近零利率时,美国企业借入了大量低成本债务,用于股票回购和扩张业务。
这些债务中相当一部分将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上半年集中到期,而当前高利率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特朗普多次要求美联储降息,但这一诉求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也遭到专业人士的广泛批评。过早放松货币政策,很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泥潭。
此外,特朗普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敌视态度也让外界质疑其长远眼光。与中国大力推动绿色转型不同,特朗普坚持扶持传统化石能源行业,甚至威胁取消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这种短视行为不仅错失了全球能源革命的机遇,还可能导致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丧失竞争力。
【吹牛失败:俄乌战争是目前最大的打脸】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高调宣称,他上任后将迅速终结俄乌战争,甚至扬言“我上台的第一天,这场战争就会结束”。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尽管特朗普一直标榜自己是“谈判大师”,但他在俄乌问题上的“调解”尝试几乎毫无建树。上任三个月以来,他不仅未能促成任何实质性的和平协议,反而因对俄态度的反复无常和对乌政策的模糊不清,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

他曾试图通过施压北约盟友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同时向俄罗斯抛出橄榄枝,但这种“单边主义”式的外交策略并未赢得普京的信任,也遭到美国国内两党及欧洲盟友的强烈反对。
最终,俄乌战争不仅没有如他所吹嘘的那样“一天内结束”,反而在他的“调解”下显得更加遥遥无期。
到了4月18日,距离百日停火计划只剩十多天的时候,他自己也只能黯然宣布,如果俄乌继续阻挠合同,那么美国将退出谈判进程。
可以说,特朗普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他对国际事务的浅薄理解,也让他的“交易艺术”光环彻底褪色。
【外交失败:孤立主义回归与盟友关系恶化】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同样乏善可陈。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继续推行"美国优先"战略,不仅未修复与欧洲盟友的关系,反而因贸易争端进一步激化矛盾。
例如,他对欧盟加征高额关税的做法直接引发了对方的反制措施,双方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北约成员国对于美国领导力的信心也降至历史最低点,许多国家开始寻求独立的安全保障机制,而非依赖华盛顿。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试图拉拢俄罗斯对抗中国,但俄美关系并未因此改善。普京明确表示,任何合作都需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单方面的利益输送。这意味着,特朗普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瓦解中俄战略合作的企图注定失败。
【媒体公关:谎言连篇与信任崩塌】
如果说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最大特点是擅长利用媒体制造话题,那么第二任期则暴露了其公关能力的局限性。过去三个月里,他频繁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公开指责新闻机构"故意抹黑"自己的政绩。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仅未能挽回公众支持,反而加速了信任度的下滑。
根据最新民调数据,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无法胜任总统职责,其中近半数表示对其完全失去信心。
【结语:一个时代的终结?】
综上所述,特朗普上任满三个月后交出的答卷可谓惨不忍睹。

无论是经济管理还是外交布局,他都未能展现出应有的领导能力;而在国内治理和社会团结方面,更是毫无建树。与其说他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不如说他是"让美国更加分裂"。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特朗普仍然拥有庞大的铁杆粉丝群体,他们可能会继续为其摇旗呐喊。但从整体趋势来看,特朗普的时代似乎正在走向终结。
如果他无法在未来几个月内扭转颓势,那么2026年的中期选举,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