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开庭:三年羁押与司法争议下的真相探寻

三七工坊 2025-03-27 11:24:09

2025 年 3 月 25 日,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 “订婚强奸案” 在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迎来二审。这场持续两年的司法拉锯战,不仅关乎当事人的命运,更引发了社会对婚约习俗与法律边界的深刻讨论。

一、从甜蜜婚约到刑事指控:案件回溯

2023 年 1 月,27 岁的席某某与 24 岁的吴某某经婚介相识。交往三个月后,双方约定彩礼 18.8 万元,并于 5 月 1 日举办订婚仪式。男方当日支付 10 万元彩礼及金戒指,并承诺婚后在婚房房产证上加女方名字。次日,女方宴请席某某后,两人前往婚房。席某某提出发生关系遭拒,随后被指控强行发生性行为。女方情绪激动下纵火并逃离,被席某某拖拽回房间。当晚,女方报警称遭强奸。

阳高县公安局侦查显示,女方身体存在淤青,现场窗帘被烧毁,监控记录了拖拽过程。2023 年 12 月,一审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男方当庭上诉,坚称双方系自愿,并质疑证据链存在矛盾 —— 医学检查显示女方处女膜完整,DNA 鉴定未检出精斑。

二、二审争议焦点:证据与程序的博弈

二审庭审持续 4 小时,未当庭宣判。男方母亲郑某某以公民辩护人身份参与,强调儿子无罪。关键争议点包括:

自愿性存疑:男方称双方存在亲密接触但未发生实质关系,女方则坚称反抗;

证据矛盾:女方内裤及阴道擦拭物未检出精斑,与指控的性行为存在客观证据冲突;

程序瑕疵:男方指控侦查卷宗缺失部分证据,未对女方伤情进行专业鉴定。庭审中,席某某情绪激动,两次哭诉冤枉。而女方未出庭,其母亲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男方家教有问题”,否认因房产加名或彩礼纠纷报案。

三、彩礼纠纷与司法裁判:民俗与法律的碰撞

与刑事案件并行的彩礼纠纷案同样引发关注。2024 年 3 月,阳高县法院一审驳回男方返还彩礼诉求,认定女方已将 10 万元彩礼及戒指退还婚介所,男方拒绝领取。二审中,男方主张女方疑似婚前多次相亲,质疑其动机,但法院未采纳相关证据。

此案凸显了《民法典》对彩礼返还的规定与民间习俗的冲突。法院明确,彩礼属附条件赠与,未登记结婚情况下,女方已履行退还义务,男方拒绝受领后再行诉讼缺乏依据。

四、社会反响与法律思考

案件曝光后,舆论围绕 “订婚是否等同于婚姻承诺”“亲密关系中的自愿边界” 展开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司法应保护女性权益,反对者则质疑 “以强奸罪敲诈”。审判长曾强调,订婚非法定婚姻,任何违背妇女意志的性行为均构成犯罪。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暴露了司法实践中对 “半推半就” 型案件的认定困境。证据链的完整性、被害人陈述与客观证据的一致性,成为定罪关键。同时,社区矫正机构曾建议对席某某适用缓刑,但男方家属明确拒绝,称 “不接受有罪判决”。

五、等待判决:司法如何平衡公正与情理

截至二审开庭,席某某已被羁押 690 天。这场漫长的诉讼不仅考验司法的严谨性,更对社会价值观提出挑战。未来,二审法院需在证据审查、程序合法性与社会影响之间寻求平衡,既要维护法律权威,也要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案件的最终结果,或将为类似纠纷提供重要的司法参考。

(本文基于公开报道整理,案件细节以司法机关最终认定为准。)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5-03-28 07:07

    最高院:疑罪从无。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