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7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仅仅42天的时间,美军以牺牲146人的代价歼灭了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这场战争的打响,给全世界上了一课,不仅奠定了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也让战争进入了信息化科技时代。
对于战争的分析,我国是最早觉醒的一批。海湾战争结束后,江泽民曾下令将刘华清上将叫来,与他共同商量今后的军事发展。以后的战场再也不是单纯的长枪大炮,而是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电子装备的产出。
那么,为何海湾战争会让全世界震惊?对于我国而言,刘华清上将又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呢?
海湾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海湾战争的开端源于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1990年8月2日,正当科威特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越过两国的边境线占领了它。等到清晨的阳光来临,坐在电视前的萨达姆骄傲地宣称,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对于萨达姆的暴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进行了强烈谴责,并要求他必须撤出在科威特的驻军。根本不听劝的萨达姆不仅不撤军还不断地在科威特境内活动,这种行为直接激起了美国的不满。
要知道科威特的石油资源丰富,是美国的后花园,这一下子被伊拉克拦腰截断,导致美国利益受损,肯定容忍不了。
于是在几次三番的通知和威胁下,美国忍无可忍于1991年1月17日凌晨三点对伊拉克发动进攻。
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也,专家们的预测“双方胜负各占一半”。伊拉克拥有77个团和六支精英部队,4200辆装甲坦克,2800辆装甲车,700多架直升机。火炮、导弹、高射炮更是上万枚,最主要的是它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防空系统。
美军显露出来的装备与之相比并没有特别之处,而且舟车劳顿,战线太长,一旦双方进行交战,在消耗里美军补给就成了问题。虽说胜负各占一半,但看衰美国的人更多。可战争刚打响,所有人都震惊了,伊拉克的士兵一个个倒下,这时的他们还看不到美军的踪迹。
这场战争分为空袭和陆地作战,拥有最先进防空系统的伊拉克被打得措手不及。美国出动了上百架隐形轰炸机,在天上飞来飞去,而且能非常准确地找到打击目标一击即中。要知道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里是苏联的最新设备和法国的顶尖技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却被美国轻松秒杀。
这场空袭撕碎了伊拉克士兵的自信心,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被击中,剩下的人四处逃窜。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伊拉克的三个指挥中心已经变成了筛子。随后在美军电子化设备和反辐射导弹的配合下,整个伊拉克的空军部队覆灭,美军顺势接管了制空权。
其实到这个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失去了制空权,伊拉克的士兵就像是双眼瞎的巨兽任人宰割,但这时候两国的战争才刚刚打了三天。各国媒体在报道的时候能用上的词除了焦虑就是不安,英国媒体更直接声称,美国让全世界知道了什么叫绝望。
随后的战斗中,各国像看电影一般,看着美军如何完虐伊军,陆地上的战斗比空中战斗的时间长一些,但场面却过于血腥,成了美军单方面的屠杀。仅仅42天的时间,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被消灭,在统计人数时,美军付出的代价只有146人。
战争结束后,江主席直接下令“把刘华清上将叫来,有要事商量”。看着主席这么严肃身边的人也不敢耽误。得到指令的刘华清迅速前往中央,见到主席后双方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会。
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从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出,我国推行了近40年的兵制已经过时,以后的战斗必将走向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想更好地把控战争节奏就得从现在开始做准备。”
刘华清提出“信息化装备成了我军最薄弱的环节,是必须要加强的”针对他的建议,和会后的决定,党中央做出了任命,刘清华担任军委副秘书长手抓现代化和信息化设备。能收到这份信任,刘清华上将是幸运的,本以为已经年过70岁,到了该退休的时候,没想到国家还是对他非常信任。
刘清华是早年跟着革命事业一路走到现在的将军,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家的建设上。
刘华清上将与信息化建设刘清华出生于1916年,是湖北黄安人。父母都是贫农,家里孩子多总是吃不饱饭。不过好在父母疼爱他,8岁那年就送他进了私塾,10岁时接触到了新的思想。11岁就带领着一帮小朋友参加了黄麻起义,还成了村子里的红色交通员。
有了在革命军中工作的经验,刘华清就接触到了共产主义共青团,在党组织的批复下加入了进来。五年后到了成人的年纪,就转为了共产党员。也就是这时候开始,刘华清为共产事业奋斗了终生。
他打过游击,参加过反围剿,敌人越是凶猛,刘华清越兴奋总能尝到胜利的滋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领着八路军第129师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不断地击退日寇的侵袭。解放战争时期又在晋冀鲁豫地区勇挫国民党。
因为他的功绩卓越,职位也是一升再升,到了建国之后刘华清已经做到了军副政治委员。国家为了培养他,直接将他送到了苏联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进修。回国后刘华清被委派给了聂荣臻元帅做助手,用于研究军事科研。
当初我国的南沙、西沙被越南霸占,中国根本没有航空母舰。如果双方开战,我国肯定是处在不利的局面。为了能研究出更好的海军发展方案,刘华清写了两份策划方案,希望邓公能允许他参加海军的建设。
只可惜那时候邓公刚刚恢复工作,没办法帮他,但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直到中央成立了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邓公才将刘华清推荐上去。刘华清凭借着自身的优秀和所学的才能一步步成为海军的领头人。
1980年,应美国方面的邀请,刘华清作为代表访问美国。在美国的军事基地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航母”。那种震撼的场面刘司令回国后久久不能平静,他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样的设备。
为了加快脚步片刻不停地刘华清制定相关政策,航母、导弹、卫星什么科研都不想落下,只有知识面宽广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
刘华清在党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将计划完美实施,为我国的海军部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让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知道这些远远不够,只有掌握最新的科技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就如1991年的那场海湾战争。
在部队做贡献这么多年,刘华清焦虑过,为我国造不出航母辗转反侧。然而当他看完美伊之间的海湾战争,他却再也笑不出来了。他终于明白如今的战争靠的不仅仅是装备,还是有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帮助。在与江主席讨论我国以后发展的时候,刘华清就指出“海湾战争电子装备是关键,高科技才是将来要发展的重中之重”。
刘华清在会议上发言,他认为一场海湾战争,让中国警惕。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在于对未来电子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
在作战中应该如何使用,具体怎么实施这才是最该考虑的问题。而且海湾战争三军协作战斗,海陆空都在准确的配合下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么高水平的一场战斗,是继二战以来最大规模投入战斗最多、新事物武器出场最多的高水平战争,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防空导弹系统、反导弹系统、隐身作战系统这些都让世人震惊。他们已经不是当年抗美援朝时期的水平了,这些年总结和发展得太过迅速,利用这些高科技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方向,仅仅三天就让伊拉克注定了败局,这都是他们高新技术研发出来的结果。
刘华清特别强调,一定要正视自身问题,当年的“纸老虎”已经觉醒,中国这头雄狮绝不能安于现状盲目自大。在以后的建设军队的路子里应该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发展,走质量路线,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根据刘华清的指示,中央下令全方位按照他的策划制定大的方针,先后颁布了《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军队训练条例》。
整个一套的流程下来,构建了我国军队最为完整的发展方针。有了这套训练方案,我国的科技路线会走得更加长远。
刘华清一直强调科技方面的设备,希望所有人都认清,或许与自己比较这四十年来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是欠缺的,特别是高新科技领域,人才缺失,设备不精都会拉胯在战争中的决胜地位。
从91年到97年,刘华清不顾身体虚弱,在国家还需要的时候,奉献着自己。鉴于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在十五次代表大会上,中央让他退了下来。
刘华清晚年生活在部队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刘华清十分开心,其实按照干部的退休制度,他早就应该安享晚年了。只不过,由于国家的需要他不得不又操心了一阵子。
闲暇下来的刘华清带着妻儿回到了老家,别看刘华清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奖,但他的家人一点好处都没捞到。当初他的弟弟在家务农,当地政府听说了这事,就想着给他找个工作,也算报答刘华清对祖国的贡献。
刘华清知道后坚决反对,政府见他态度强硬也就没再提及此事。可弟弟刘梅清倒觉得哥哥不通人情,想让哥哥把自己安排在国企里面。刘华清也拒绝了,他告诉弟弟,绝不能打着他的旗号“以权谋私”如果想进企业工作,自己就凭本事考进去。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他跟弟弟闹了别扭,再加上工作确实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回去。现在他退休了带着妻儿回到老家也算落叶归根。离家十几年,一路上的风景他都不认识了,柏油马路、绿树青山。
虽然没有现在的高楼林立,却独有一番“炊烟袅袅”的景象。到了村口,刘华清执意要下车走回去。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乡亲,都亲切地与他打招呼。看着这些淳朴的村民,刘华清想尽自己最后的能力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
从那以后,刘华清不断地资助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再加上国家实行了脱贫政策,湖北红安县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县,为了表示感谢在2002年的时候,县里的市委书记还专门去往北京感谢刘华清这些年对黄安的扶持。
刘华清摆了摆手,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他对县委书记说:“自己就是黄安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能为家乡做贡献,是他的荣幸。”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在他的一生当中,从来都是为国为民地做着贡献。战争时期杀敌无数,建国时兢兢业业。对于国家和人民从没有过污点。
可以说我国在国防科技上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绝对离不开刘华清将军的付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许给了国家,哪怕到了退休年纪依然坚守岗位,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