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国内的某个机场,你刚下了飞机,就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经过无数的电梯、自动扶梯、摆渡车,才能到达行李提取处或者中转登机口。
现在很多城市的航站楼讲究的就是一个大,造型要有特点,但是却不一定方便。这究竟是设计师有问题呢,还是我们没有搞懂这些建筑背后的原理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根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达到了6.6亿人次,同比增长19.7%,占据全球民航运输总量的25.9%,位居世界榜首。
预计到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总量将达20亿人次,占全球民航运输总量的40%。为了迎接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需要建设更多更大型的机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力需求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机场建设是一个长期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当前需求,还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发展。机场规模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决策,一旦建成后,再进行扩建或改造将十分困难。
因此,我国的机场设计通常会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更多航班、旅客以及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机场过度拥挤和技术滞后,延长机场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效益。
机场规模的大小不仅仅影响着机场的容量,还直接影响着机场的运营效率。一般而言,机场规模越大,其资源利用效率和旅客中转效率就越高。
资源利用效率指的是机场各项资源(如跑道、停机位、候机楼、行李处理系统等)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服务的航班和旅客数量。
而旅客中转效率则是指旅客在机场内从一个航班转乘到另一个航班所需的时间和距离。机场规模越大,资源更为充足,旅客中转路径也更为便捷,从而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旅客的出行体验。
机场既是进出一个城市的门户,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机场的规模和设计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更折射出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理念。
因此,我国一些城市将机场建设视为一项重要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力求打造具备国际水准和地方特色的机场,以展示城市的形象和魅力。
根据2021年6月25日的数据,我国拥有29个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19个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41万平方米,位列全国最大。
相较之下,在全球范围内,仅约40个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约20个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的机场航站楼规模已超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尽管我国的机场航站楼规模领先于全球,但并不意味着国外就没有规模庞大的机场航站楼。实际上,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位于阿联酋的迪拜国际机场。该机场的T3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71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之一。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外机场航站楼规模宏大,例如沙特的吉达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国际机场的T1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美国的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
这些国外机场航站楼之所以规模巨大,主要因其作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需服务大量国际航班和旅客,并展示其所属国家或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比之下,一些欧美老牌的国际航空枢纽,如英国的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法国的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美国纽约的JFK国际机场等,它们的航站楼规模就相对较小,一般在10万平方米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机场是在上个世纪开始建设的,当时的规划缺乏远见,无法预料到航空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后续扩建和改造困难重重且成本高昂。
此外,这些机场采用了多个小航站楼群的布局模式,而不是单一大型航站楼。虽然这种布局能够减少航班之间的干扰,但也增加了旅客的中转时间和距离。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机场航站楼越大,旅客就要走得越远,这种设计就是十分不合理的。但这并不一定正确。机场航站楼的大小只是一个表面的指标,真正影响旅客体验的是机场的动线设计和运营效率。
动线设计涉及机场的空间布局和导向系统,包括如何安排旅客的进出、登机、中转、提取行李等流程和路径。
而运营效率则关乎机场的各项服务和设施,如何确保旅客的安全、舒适和便捷。如果一个机场的动线设计合理,运营效率高,那么即使航站楼很大,旅客也不会感觉不便,反而会觉得航站楼“变小了”。
我国的机场设计在动线设计和运营效率方面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一些新建或改造的机场,都采用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旅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例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总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是全球第二大的机场航站楼。然而,它的动线设计非常优秀,旅客从安检口到每个指廊的终端只需要8分钟,从一个指廊到另一个指廊的中转时间也只需要6分钟,大大缩短了旅客的步行时间和距离。
此外,它的运营效率也很高,安检系统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无纸化登机;行李处理系统采用了智能分拣技术,实现了快速提取;候机区和商业区也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和设施,使旅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舒适和便利。
机场航站楼的大小,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适合自己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同时也要考虑旅客的出行体验和满意度。
希望随着我国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机场,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舒适。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中国人喜欢比谁大[笑着哭]
这是设计问题,走火入魔了,航站楼要大要气派,把商场装进去,不过也确实现代化
去过国内的几个大机场个个都是走断腿跑断气的设计。去过美国的几个大机场登机是真方便,车开到要去的航班的航站楼门口,下车立马过安检,再到登机口,步行都在5分钟以内。
清一色的大穹顶,宽阔的大厅,建设投资浪费巨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巨大。一提免费医疗那就没钱了,弄个集采竟然抠搜到没药效。[呲牙笑]
大一点拨款就要大十几倍 腰包里也能鼓一点啊
不懂的人都觉得大了好,所以就建大点撑场面
机场,高铁站,地铁等,狂刮好大, 攀比之风,
别说机场了,就是新建的高铁站也是哇。下车进站到检票口要走很远,下车到出站口也要走很远
累死个人,下车进入航站楼跑个一两百米打印登机牌,办理托运,然后安检,这最起码就要300米距离了,进入安检到登机口不走个2公里压根到不了登机口他奶奶的
别说机场了,高铁站都是上次在广州南站下了地铁还要走那么远,还好是跑着上楼跳着下站台[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我喜欢国内的小机场。下车就是执机和安检,走几步就是登机口。比如丽江机场。
经典新闻学案例嘛。建小了,你们自媒体又好写文章说不考虑客流机场修的太小了巴拉巴拉等等。
浦东机场那就是个跑马场
乱七八糟,不懂装懂!机场建这么大是因为如果发生大灾难时可以将机场当作避难所啊!方便在灾难时能容纳大量人员,也方便撤离啊!至于什么商铺只是附加产物而已啊!
建大点不要紧,多走点路而已,建的小了去参考前几天棒子客机失事,跑道太短直接冲出尽头机毁人亡。[狗头]
最近一次下飞机,走了二十分钟才到行李转盘。挺费腿
喜欢小的去佛山机场 那小 真搞笑 肯定建大的好啊 你以为就你一个人坐飞机啊 全国就你一个班次啊 满足的是大多数人 而不是少数人
表面是机场,实际是郊区购物店,目前去过的最良心的机场是绵阳南郊机场,不大但离市里近省心
因为在中国飞机等于高级!
不是说机场一直亏损吗?怎么还有钱来建这么豪华的航站楼呢?
真实经历,二月九号,宝安机场接机三亚旅游回的,飞是晚十二点半到,我晚十二点后开始在十五号门等,接到人坐上开来的车,已经快临晨两点[呲牙笑][呲牙笑],七八十分钟哦换你急吗?,知道什么原因吗?那是要坐地铁取行李影响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屁话多
15分钟不能出站都是傻逼设计,坐几次就不想再坐了,出行优先考虑高铁
难道要像韩国一样垒堵墙等着飞机下来的时候顶一下吗?小编[吐舌头眯眼睛笑]
昆明长水机场,
作者在这里发出了呐喊
不建大点怎么行?设计得考虑以后几十年的市场增长,做飞机的越来越多,国内本来就人多,遇到高峰哪怕是大机场也有点挤。不要说走断腿,机场离得远的有机场内的地铁专线,机场里面还有步梯,觉得走的累那说明你自己身体不行,不赶紧看医生,还在扯淡。
呼和浩特新机场离市区60公里,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可以卖票
飞机场高铁站建得大,是有另一个功能考量,可做为大灾大难来时的避难救灾场所。我怎么知道的?文件上写的,今天告诉你,以后不要叽歪。
中国男人百分之九十都喜欢大的[呲牙笑][呲牙笑]
傻逼,你以为国外小吗
首都国际机场 141万,全国最大,大兴70万,全球第二大,什么玩意
有钱任性
要好用就好了,整虚的干嘛
昆明机场不大,走路最远
没必要
佛山机场欢迎你[得瑟]
投资的越多 他们赚的越多
不能去浦东机场[笑着哭]
航站楼是大了,跑道少啊,效率不高。
形象,面子
不要太张扬,但一定要威[得瑟]
我在浦东机场就有走不动的感觉
比大,比高,比长,比第一,比最最最,通病没得治
这个不算啥,郑大附一院走走看
排面这块重来没输过
去过故宫你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