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这样吃很危险!医生多次劝告:很多人还在继续吃,尽快改正

张老谈养护 2025-02-07 17:02:5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失眠,如同一只藏在黑暗里的猫,夜深人静时,它悄无声息地跳上枕头,揪着人的神经不放。多少人翻来覆去、数羊数到天亮,只盼着能有一夜安眠。

于是,安眠药成了不少人的“救命稻草”,一粒下肚,便能换来几个小时的沉沉睡眠。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粒小小的药丸,可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他们的大脑,甚至让他们走向危险的深渊。

安眠药,真的是“安眠”吗?

安眠药的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和非苯二氮卓类(Z-drugs)。前者如地西泮(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后者如佐匹克隆、唑吡坦。

它们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放松神经,抑制过度兴奋,让人快速入睡。

但问题在于,这种“睡眠”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睡眠,而更像是大脑被强行“关机”。正常情况下,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

服用安眠药后,REM睡眠被显著抑制,这意味着夜间的深度睡眠减少,导致记忆整合、情绪调节等功能受损。

长期服用,白天会变得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增加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法国一项长达15年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60%(Sophie Billioti de Gage, BMJ, 2014)。

你以为的“安全剂量”,可能已经上瘾

“医生,我就吃半片,应该没事吧?”许多人以为偶尔吃一点,或者剂量很小,就不会有问题。但事实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成瘾性极强,短短几周就可能产生依赖。

药物耐受性让人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入睡,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如焦虑、头晕、心悸,甚至比失眠本身更难受。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安眠药的人,停药后至少有50%会出现反跳性失眠(Krystal AD, J Clin Sleep Med, 2007)。这让许多患者陷入恶性循环:睡不着—吃药—依赖—药效下降—加量—更依赖,最后难以脱身。

误区:安眠药不会影响寿命?错!

很多人觉得,安眠药只是帮助睡眠,应该不会影响寿命。但事实恰恰相反。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安眠药(如佐匹克隆、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人,死亡率比不服用的人高出4.6倍(Kripke DF, BMJ Open, 2012)。

更令人震惊的是,长期服药者的癌症发病率也显著提升,尤其是肺癌、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安眠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安眠药的另一个隐形杀手:跌倒和意外

对于老年人来说,安眠药的副作用更为致命。夜间起夜时,药物的镇静效应仍在发挥作用,导致步态不稳,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老年人,跌倒后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1.5倍(Tachibana H, J Am Geriatr Soc, 2021)。而髋部骨折后的老年人,一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30%。

如何安全戒除安眠药?

如果已经形成依赖,贸然停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戒断反应,因此需要科学的方法来逐步摆脱安眠药。

还有哪些“天然安眠药”?

除了戒除安眠药,生活中也有许多天然的助眠方法,效果甚至不输药物。

1. 温牛奶+核桃: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促进褪黑素分泌,而核桃富含镁,能放松神经。

2. 艾草泡脚:中医认为,艾草能温经通络,睡前泡脚15分钟,可促进睡意。

3. 香薰疗法:薰衣草、洋甘菊等精油可通过嗅觉系统调节大脑,降低焦虑,提升睡眠质量。

4. 冥想和腹式呼吸:通过调节呼吸节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让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结语

安眠药,就像一把双刃剑,短期内或许能带来安眠,但长期使用,代价却极为沉重。它不仅可能让人上瘾,还会影响大脑功能、提高死亡风险,甚至增加癌症的可能性。

比起依赖药物,调整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或身边的亲人正在长期服用安眠药,不妨从今天开始,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来找回真正的好睡眠。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