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碳足迹核算新突破!碳壁垒瓦解成可能?

碳碳实时 2024-12-08 04:09:29

电力碳足迹核算作为解决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分析评价的核心手段,是推动全国低碳减排的基础条件。

上月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数字化部宣布完成了对青海省2023年年度平均电力碳足迹核算,对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晶硅产品碳足迹核算,并且顺利通过国内外代表性认证机构的认证。

此次多晶硅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相较于采用国际主流碳足迹数据库 Ecoinvent 里的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核算所得,降低幅度达 51.94%。

欧盟规定使用的数据库中,与中国相关的数据非常稀缺且过时。由于发达国家对产品碳足迹的评估起步早于我国几十年,他们在国际标准制定和碳数据库使用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按某些进口国指定标准要求(例如:欧盟的PEF评价体系、CBAM机制等),中国产品碳足迹不得不采用陈旧的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且不考虑我国电力区域性差别,导致我国制造产品碳足迹认证结果远高于实际值。这无疑是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碳壁垒。

因此,制定国内碳足迹标准体系、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等工作迫在眉睫。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境内的风力发电机

青海电力联合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大学等校企组成实施团队,率先在青海开展省级电力碳足迹核算工作,涉及电源侧和电网侧。

青海塔拉滩光伏电站

“电力碳足迹模型”接入了青海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电源侧涉及建设、运营和废弃处置全过程的原辅料、设备、能源投入和产出相关数据项;电网侧接入输电线路、变压器、杆塔、电流电压互感器等130余种电网设备,包含外购电力、外送电力、省内交易绿电、线路损耗等百万余条明细数据。并且结合各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即单位能源使用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链接CLCD(中国生命周期基础数据集)数据库中的原材料生产、运输等背景数据,来计算出整个电网或特定电力生产过程的碳足迹,为其发展布局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识别减排潜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

青海省玛沁县玛尔挡水电站

标准指南的制定对电力行业碳足迹核算的规范化起着关键作用。电力行业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通用、核算与核查、评价与认证、碳标签与环境声明等子体系。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消息,目前已有《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燃煤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燃气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水力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核能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风力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伏发电》《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热发电》《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核算指南》等国家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

电力行业作为全社会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其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对其他行业具有引领性和先进性,电力产品碳足迹是其他行业管理碳足迹的核心基础。

应推进发挥引领与基础效用的标准之立项、制定、发布及实施进程,以此规范各电源类型碳足迹核算工作;同时,制定具备统一规范和通用特性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亦需提上日程。

若《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是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当下及未来的“任务书”与“施工图”,那么电力行业相关国家标准便是这一体系建设的“中流砥柱”。

按照国际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基本规则,电力领域碳足迹核算边界涵盖从原材料获取与运输、设施安装建设、生产运维管理、废弃回收处置等全流程、全要素。

要想建立整个电力产品的碳足迹,电力装备制造的碳足迹就是管控的核心,自然就会影响到电力的上游行业。

电力特高压装备

电力装备产业链的产业链可细分为:

上游:以钢铁、铜、铝、橡胶等大宗商品为主,涉及电子元器件和仪器制造等领域。原材料价格受大宗商品波动影响显著。

中游:分化明显。中低端通用设备企业竞争激烈,技术壁垒低;风电、特高压等高端装备领域技术要求高,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市场集中度高。

下游:集中于电网行业及轨道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电力建设由电网公司主导,资金投入高度集中。

同样的,对于电力的下游行业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电,那么,对其他行业来说,电力行业是其上游行业,电力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清楚了,自然有助于各行各业计算自身产品碳足迹。‌

据悉,青海电力已完成青海省2021—2023年度电力碳足迹核算,以及青海省风电、光伏、光热、大型水电、中型水电、小型水电、煤电(热电联产)、煤电(非热电联产)等10个细分发电类型的碳足迹核算。

青海电力在电力碳足迹的探索为行业创造了良好开端。从电力行业起步,逐步向各行业辐射,碳足迹工作正稳步推进,但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随着我国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和碳足迹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碳壁垒终将被破除,而当下碳壁垒的掣肘,正是激励我们实现国际互认、对标国际标准,甚至超越国际标准的动力。

0 阅读:3

碳碳实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