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四川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3-22 19:39:33

(广安、甘孜州、凉山州)

广安市,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奉西川转运使刘仁燧之请,御笔点渠江县境秀屏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广安军。广安一名,由此始。又称賨州。

广安区,1998年7月,由广安县改制而来。

前锋区,1966年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名字——前锋。

邻水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析宕渠县始置邻水县,一作潾水县。县有潾水,又有潾山。刘煦曰:“潾山以重叠潾比为名,潾水所出也。”故有邻水县之由来。又称邻州。

武胜县,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取"以武力胜南宋"之意,设置武胜军(与县同级),县名由此而来。

岳池县,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分南充、相如(今南充市蓬安县)2县置岳池县。因境内有源于岳安山的岳池水,故名。

华蓥[yíng] 市,因华蓥山而得名。又称蓥城。

———————————————————————————————————————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语乃洁白美丽之意。

康定市,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

泸定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巡抚奏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桥成后康熙帝赐名为“泸定桥”,“泸”之河(修桥奏折误称为泸河),“定” 表示平定“西炉”之乱后泸河一带安定。置县时便以桥取县名。

丹巴县,置县时,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

九龙县,系设置九龙设治局时,所划辖地包括:菩萨龙、三安龙、麦地龙、墨地龙、三盖龙、八阿龙、迷窝龙、洪坝龙、湾坝龙等9个村寨,均含“龙”字音而得名。

雅江县,东雅江,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清军曾设汛守备,置县时也曾以河口命名,后更名雅江,是其县治所处位置在雅砻江边而得名。

道孚县,昔称“道坞”,藏语译意为“马驹”,县名依地形而定,县城地形如马,故名。民国2年(1913)改名道孚。

炉霍县,昔称“霍尔章谷″,藏语“霍尔″意指蒙古人,“章谷″意为山岩石上。因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于山岩上,系蒙古族后裔,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

甘孜县,藏语为“洁白美丽”。据传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派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到霍尔地区建十三座黄教寺庙,其第一座寺庙――甘孜寺就建在有白色石头的地基上,故名。

新龙县,藏语名“梁茹”,意为森林间的谷。昔称“瞻对”,意为铁打成疙瘩。县城驻地,藏语称“珠母宗”,意为雌龙,因城后夏热山形如卧龙;1950年解放,藏语改称县城为“主沙宗”,“沙”意为新,寓为旧龙换新,故名。1951年废原县名“瞻化”,更名为新龙,寓“龙获新生”。

德格县,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四部指法、财、欲、解脱。十善指近牧、远牧善草、建房、耕种善土、饮用、灌溉善水、砌墙、制磨善石、造屋、作薪善木)。

白玉县,玉,系藏语的译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相传该地是如来佛和观世音菩萨传授无上密咒大法之圣地;其四周地形组成吉祥的图案,系吉祥盛德之处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为其命名“白玉”。

石渠县,藏语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以境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60)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

色达县,藏语意为“金马”,因历史上曾在色塘境出土一马形金块得名。

理塘县,藏语称“勒通”,“勒”意为青铜,“通”意为草坝、地势平坦,全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坝,以境内有广袤无垠的草坝得名。理塘,藏语译写语音,又称勒通、里塘、李唐。

巴塘县,最早见于清康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巴塘县驻地,原系四山生命,绿野中开的一片草地,放牧牛羊,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以声音定地名,取名“巴塘”。又称巴安县。

乡城县,藏语译意为“手中佛珠”,因为在乡城硕曲、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由北向南众贯全境.宛如一串串佛珠。

稻城县,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11年),正式核准置“稻成县”,隶康定府。《西康图经》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又称稻坝。

得荣县,旧称“得隆”,原为巴塘土司辖地。藏语意为“峡谷地带农区”。又称得隆。

———————————————————————————————————————

凉山彝族自治州,因境内有大凉山,故名。又称凉山州,凉山。

西昌市,因旧名建昌,又地处川西,故名西昌。

德昌县,因元德昌路为名。

会理县,雍正六年(1728年),始称会理,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据《元史·地理志》载:会川路:“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会理亦当以此命名。

会东县,1952年7月1日以会理县东部部分地区和云南省巧家县二区金沙江以西地区为行政区划,建立会东县,因地处会理之东,故名。

宁南县,因在旧宁远府之南,故名。

普格县,为彝语普基转音得名。意为山哑口下的一片地。

布拖县,1955年设布拖县。彝语为“布特”,意即“长满了松树林的地方”。

昭觉县,原称交脚,系彝语谐音,意为有鹰的坝子,建县时以昭觉为县名。

金阳县,位于金沙江之北。故取名金阳县。

雷波县,清光绪《雷波厅志》卷5载:雷番山“在城北。《明统志》:在马湖府城北二百八十里(按,查《明一统志》,应为城西三百八十里)。隋史万岁征西南夷过此,尝书‘雷番山’三字,镌于石壁,字迹犹存。山中草有毒,经过牲畜必笼其口,行人亦必缄默。若或高声,虽冬月必有雷霆之应”。县因雷番山为名。蜀中称尊老者为波,雷波意即雷公。

美姑县,本昭觉县地,彝名莫姑,彝语“莫姑”意即“地中心”,指立立土司家的地中心。后讹为美姑。1952年设美姑县。又称莫古。

甘洛县,彝语“甘”为一个家族居住的地方,“洛”是一条槽沟(大的沟坝的意思),故名“甘洛”。

越西县,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兵自越嶲水伐之,以为越嶲郡。”“越嶲”为水名,汉兵自越嶲[xī]水入定其地,因以名郡。今县因越嶲郡为名。“嶲”与“西”音近,故又易名越西。

喜德县,为彝语“夕夺”的音译。据1985年版《喜德县地名录》说:彝语“夕”为铠甲,“夺”为产地之意。以古时曾产铠甲而得名。

冕宁县,《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山川》:冕山“在冕山桥千户所东三里。其山高耸,状如冠冕”。冕宁县以冕山为名。

盐源县,初为大理国所据,称贺头甸,意为出盐的地方。《汉书·地理志》:越嶲郡定筰县“出盐”。元置闰盐州,明置盐井卫,清改盐源县,皆以产盐得名。

木里藏族自治县,1950年前,木里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是盐源所属的九个上司领地之一,称为“木里宣慰司”。“木里”是藏语“咪里”的谐音,意为地处理塘边缘。因境内木里大寺而得名。“木里”,藏语意为“高而宽广美丽”。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0 阅读: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