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时候,大韩民国正式将都城的名字从“汉城”改为“首尔”,并要求我国修改其汉字称呼,“汉城”是朝鲜王朝沿用五百年的首都名称,“首尔”是朝鲜民间使用的“谚文”对首都称呼的音译词改编而来。
韩国为什么要将曾经沿用数百年的首都名称进行更改,原因有很多,有些理由是上得了台面的,有些理由则是处心积虑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韩国在首都名称上下的功夫。
汉文化对于亚洲的影响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日本、韩国都属于汉字辐射圈,因为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巨大改变的时候,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就是中国,或者说是中原王朝,而具影响力的文化,就是以中原王朝为代表的汉文化。
朝鲜语原本只有口语没有文字,随着中原王朝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公元前三世纪,汉字传进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各方势力开始将汉字作为书面语言使用。
而“汉城”这个名字的由来,则要追溯到1394年,高丽大臣李成桂发动兵变,夺取了政权,在李成桂夺权成功的时候,中原王朝也完成了更迭,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新的朝代明朝诞生了。
李成桂因兵变上位,国内的统治并不稳定,于是他选择向明朝称臣,成为明朝的朝贡国,以换取明朝的支持。
在得到明朝的肯定后,李成桂又以高丽都城王气薄弱,不适合担任新朝首都为由,派遣人员在国内进行调查,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新的首都。
最后,李成桂选择了汉江北岸的汉阳,这里地势平坦适合耕种,又有汉江作为天险,便将汉阳定为了新的首都,并将汉阳改名为汉城。
朝鲜王朝一共维持了五个多世纪,都城从未改变,一直是汉城,但由于朝鲜王朝等级森严,学习的资源只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汉字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掌握汉字成为官方和贵族垄断知识后的特权。
普通百姓没有学习的机会,基本上不会写汉字,所以大多数老百姓都称呼国家都城为“嗦乌”,因为没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在老百姓看来,都城在哪里,哪里就是“嗦乌”。
因为朝鲜王朝五个世纪里首都都没有变迁,所以汉城在普通百姓看来,就是“嗦乌”默认的首都。
在之后,因为中原王朝清政府末期的崩溃,加上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朝鲜半岛同样出现了一批民族主义者,他们掀起了“文明开化运动”,主张利用朝鲜民族自己的文字,也就是谚文,作为本民族的书写文字。
十九世纪末,朝鲜王朝进行了改革,颁布了一道法令,法令规定“使用国汉混合体”的文字进行书写。
到了1910年,日本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妄图彻底吞并朝鲜,用日语代替朝鲜本国的语言,日本的奴役政策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而朝鲜民众反抗的武器之一,就是将本民族的语言谚文。
在日本吞并朝鲜后,将朝鲜首都的名称从汉城改为了京城,但京城这个称呼,并没有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到了1945年,朝鲜得到了解放,在成立朝鲜人民共和国后,其总统李承晚认为,“京城”这个名字是日本侵略者起的,不适合再用,而汉阳或是汉城则是过去的名称,不足以代表新的形象,于是朝鲜政府将首都名称改为了“Seoul”,这个词在朝鲜语中代表着“首都”的意思。
汉城改名的始末1948年,大韩民国建立,韩国将首尔选为首都,世界各国也根据自身语言情况,通过首尔的音译进行命名,因为没有对应的“Seoul”的汉字,韩国的首都成为整个国家境内唯一没有中文的城市。
日本对于韩国首都的称呼,也从“京城”改为了音译后的假名进行表示,由于没有对应的汉字,所以中国对于韩国首都的中文名称呼,依然采用朝鲜沿用了五年的“汉城”来表示。
也是这一年开始,韩国颁布了新的法令,要求韩国民众学习谚文,并以谚文为国家文字,由于谚文属于表音文字,类似于我们学习的拼音,一个字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意思,需要通过语境来解读。
为了让民众理解公文的内容,谚文会使用汉字与表音字做备注,直到最近几十年里,韩国对汉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谚文已经完全主导了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伴随着6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亚洲四小龙,韩国方面认为中国对其首都的称呼需要改变,因为“汉城”已经明确停用,韩国语国际上对“汉城”的称呼更加接近“Seoul”,与中国的称呼对比起来发音差别过大,不符合发音标准化。
如果中国继续对这座城市使用“汉城”称呼,会导致人们对这所城市的理解与认知出现误解,2004年,汉城市长李明博成立了一个专家团队,其目的是为讨论韩国首都的中文称呼,在收集完各种信息后,韩国政府最终决定,采用与“Seoul”发音相近的“首尔”作为首都的中文名称。
“首尔”两个字中,“首”有第一的意思,符合韩国首都的称呼,符合音译的要求,也符合意译的效果。
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启用“首尔”作为唯一中文名,随后李明博向中国方面提出协助改名的正式要求,中国政府表示认同,官方媒体开始使用“首尔”作为对韩国首都的称呼。
至此,韩国的首都正式更名为“首尔”,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为什么以前听到韩国首都是“汉城”,结果这些年又改名成“首尔”的原因。
如今韩国面临的困境当然,上述这些原因都是能够摆在台面上说的,但从韩国文字去汉语化,到韩国首都改名等一系列举措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韩国是有着一颗“大国梦”的心。
为什么韩国要去汉化,为什么韩国被称为“偷国”,为什么韩国人大多自信且脆弱,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否定了自己的文化根基。
韩国也好,之前朝鲜的李氏王朝也好,在之前的高句丽也好,无一不是在中原王朝的影响下延续的,数千年的影响早已深入文化,深入基因。
当韩国开始追捧西方思想,妄图通过靠拢西方国家,来提升自己在亚洲的国际地位时,韩国就已经放弃了自己传承千年的文化,而放弃这一传承的原因仅仅是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之间的纽带过于深厚。
如今的韩国已经沦陷到,要依靠娱乐业输出文化和影响的地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这个亚洲曾经的雄主抬起了头,韩国这个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居然除开娱乐明星外,找不到任何一个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产业。
现在都记的,之前韩国和沙特争夺世博会的申办资格,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整个韩国境内就已经掀起了一阵热潮,所有韩国人都在开香槟庆祝,好像世博会的申办资格唾手可得似的。
可当结果出来后,韩国以29比119的成绩,以差距90票的大比分远远落后于沙特,此时的韩国就宛如被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有的韩国人蒙了,有的韩国人则破防了,宛如疯狗一般四处犬吠,当然,也有人非常冷静,想要寻找原因。
当我们将目光放到两国世博会的宣传视频时,我们发现,韩国的宣传视频居然想依靠劲爆的音乐,以及是一群偶像明星,举着手指说“the one”,来争取世界博览会这个宣扬科技、文化、生产力的国际性展会。
为什么如今的韩国软色情横行,吸毒、赌博、性交易这些腐蚀国本的东西屡见不鲜,为什么韩国电影看似什么都敢拍,但韩国这个国家却一点都没有改善。
因为最应该严格管控的娱乐产业占到韩国整体GDP的15%,大韩民国走的又是资本主义的路子,大量资源掌握在少数寡头的手中,真可谓是国内矛盾重重,国外又屡遭碰壁。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当某些人忘记历史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未来可言了。
如今的韩国,篡改历史,偷窃文化,妄图和中国斩断联系,以虚假的东西来维持自己的民族虚荣心,但韩国政客不会知道,正是这些被他们抛弃的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从头到尾,从大韩民国的建立到如今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韩民国的政府从来都是被一小群的韩奸所掌握,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国家,篡改历史,宛如趴在国民身上的吸血虫,不断蚕食着韩国人民本就不多的血肉。
偶尔的一些有志之士,就算能够登顶韩国的青瓦台,也难逃大势裹挟,最终落得被虫豸残害身亡的下场。
假若韩国真的想与中国齐头并进,那么一场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