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生活得那么拧巴?简单说,就是他们不容易感到满足

如波谈育儿 2024-01-18 07:15:21

文/兰妈谈育儿

幸福并不是一种生活状态,而是你看待生活的一种能力

幸福也不属于穷人,更不属于富人,而是发生在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身上

成年人的幸福观如此,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如果一个孩子不容易感到满足,他们就体会不到快乐,生活得也比较拧巴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说,自从生了二胎后,她的大女儿就变得格外拧巴

那年春节前,两姐妹一起去商场买新年衣服

姐姐先看上了粉色的公主纱裙,妈妈掏钱买了

可等到妹妹选中红色的汉服裙后,姐姐又吵着闹着要换款式

妈妈跟她讲道理说:“那粉色的公主裙纱是你自己看上的,还已经付了钱,又如何换款呢”

姐姐不听,直接把手上买的粉色纱裙扔在地上,嘴里还特别强势地说:“我就要红色的汉服裙,我就要那个”

如果妈妈不买,那姐姐就赖在服装店门口不离开,之前买的粉色纱裙也丢在一边说什么也不要了

没办法,妈妈只好如姐姐愿,又买了一套跟妹妹一样的红色汉服裙

等到回家后,妈妈就跟姐姐商量说:“既然你不喜欢之前买的粉色纱裙,那我就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妈妈一个朋友的女儿,可以吗”

没想到,姐姐听后直接气呼呼对妈妈吼着说:“凭什么,那是我的”

妈妈还想继续劝说:“你不是说了,不喜欢那件衣服,还非要扔了吗”

姐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继续霸道地说:“那是之前,现在我又喜欢了”

看到如此霸道不讲理的女儿,妈妈也无可奈何

她也不明白,两个女儿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为什么姐姐却生活得如此拧巴

事实上,有些孩子之所以生活得那么拧巴,主要是在于一颗不容易感到满足的自卑心

特别是以下几种环境下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生活得比较拧巴:

01

二胎家庭

对孩子一碗水端不平

一个拧巴的孩子,并不能直接判定他们性格有多差

只有走进内心,尝试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才能改变他们不容易感到满足的那颗孤独心

正如,上文提到的二胎家庭

当妈妈再次回忆春节前买新衣服经历的那件事,她是满脸的不理解

也不能明白:“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孩子,为什么姐姐生活得那么拧巴,看起来一点也不好相处”

后来一起聊天才得知,姐姐之所以拧巴,是源自于对妹妹的嫉妒

她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喜欢妹妹”

我问为什么,她回答:“他们都说妹妹性格好,听话懂事,他们越那样说,我越是要跟妹妹争个赢”

原来,自从妹妹出生后,大家担心姐姐心里不平衡,平时都会格外照顾姐姐的心情

久而久之,助长了姐姐的火焰

再反观妹妹的随性懂事,大家就自然而然更欣赏妹妹的性格

平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姐姐太倔犟,还是妹妹贴心,从来都不找事惹事”

这是什么?看起来好像是二胎家庭下的性格差异

其实,姐姐的倔犟也好、妹妹的贴心也罢,这都不过是一碗水端不平下的患得患失

就像春节前买新衣服,明明是姐姐先挑衣服,也明明后来破例又给姐姐买了一套,她却依然觉得大家最喜欢的是妹妹

这是因为,妈妈一方面满足了姐姐的无理取闹,一方面又表扬了妹妹的性格

这种一边满足、又一边借妹妹打击的教育,就是一碗水端不平,也会很容易让孩子们患得患失

姐姐为了证明妈妈对她的爱,会愈加过分地提更多要求

妹妹为了保持妈妈对她的好印象,也会继续做那个吃亏的“乖孩子”

最后,两个孩子都不容易感受到快乐,生活得也会越来越违心…

02

攀比家庭

总拿孩子跟别人比较

有人说,富人家的小孩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刚开始还不信,直到了解背后真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邻居有个朋友,是个单亲妈妈,也是一个比较好强的女强人

年轻的时候摆过摊、饭店洗过盘子、也发过传单,低谷期时期还受过很多的讥讽与嘲笑

后来,凭着个人努力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在生活条件变好之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女儿再吃自己吃过的苦

于是,她给女儿安排了补习班,还额外增加了舞蹈课、钢琴班

当时的想法也是多一门技术多一种出路,将来哪怕是没有考上大学,当个舞蹈老师、和钢琴老师也不错

可现实偏偏不会朝着你预期的方向发展,她越是希望女儿学有所成,孩子偏偏对学习厌恶得连看都不想看一下

补习班上,其他同学都能规规矩矩地听老师讲课

女孩却吊儿郎当,一副“爱咋咋地”的表情在混日子

舞蹈课上,同伴都在认真练舞,女孩一下腰就哇哇叫,一句“我一使劲就腰疼”,让舞蹈老师也不敢多说什么

钢琴班上,优美的琴声回荡着整间教室,女孩却呼呼大睡

渐渐地,妈妈也接受了女孩厌学的事实,她也尝试过改变,可母女俩还没说几句就争吵不休

一个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另一个捂着耳朵不愿意听

后来,女孩上初三、快要参加中考后才知道用功,妈妈也斥资给女儿请一对一家教

本以为这次应该可以学出点真本事,可女孩还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等到妈妈打算接受现实不再逼迫时,孩子又开始熬夜苦读、非要证明自已

妈妈不明白,怎么会养出如此拧巴的女儿,你管着不满意,你不管她了,更是不满意…

正当妈妈苦恼着,还羡慕身边很多孩子有多么省心时,女孩突然发脾气说:“你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优秀,那你去认他们做你的孩子呀”

这也是攀比家庭下的患得患失,如果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娃相比,孩子就会慢慢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他们一边努力得到认可,另一边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遇到困难就退缩,面对不如别人的事实时又不甘…

这种既想证明自己、又怕证明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看起来好像是生活得拧巴,实际上就是孩子没有自信

想要改变孩子身上的拧巴,只有先认可、接受、并欣赏孩子,才是真正能改变的开始

03

抱怨家庭

拿“为你好”道德绑架

乐观开朗的孩子都是来自什么样家庭?看过这样一个短故事很有感触

故事里的男孩,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

母亲早年前受不了贫穷跟别人跑了,父亲以搬运为主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

为了让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回到家后也严加看管,但凡是写作业有一点走神,迎来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数落

有一次,男孩给同学过生日没有按时回家,父亲很快就找到男孩同学家里

当时,大家正在为同学唱生日歌,男孩因为开心也唱得格外卖力,丝毫没注意已经来到身边的父亲

只见,父亲恶狠狠地盯着男孩,然后不由分说地一顿训斥:“一天到晚不好好学习,就知道鬼混,早知道你这样不争气,一开始就不应该管你”

这句话瞬间让男孩下不来台,他尝试解释说:“我是来给同学过生日的”

父亲依旧不听,继续批评:“学生的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过什么生日,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有几个像你们这样无所事事”

结果,这种大道理不说还好,一说连同过生日的同学和其家长都跟着得罪了

从那以后,班上很多同学、就连男孩的好朋友都刻意疏远他

男孩不服气,回家找父亲理论,父亲反过来抱怨孩子不懂事

一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哪里来的出路,只要你能明白我的这份苦心,爸爸再累也值的”

可还不等父亲把话说完,男孩就把他推开冲出家门,留父亲在风中独自凌乱

父亲还在气急败坏地责备儿子太拧巴,一点都不懂事、没有成大事的胸怀,而男孩早已经跑到火车站打算离开

好在最后因为没钱买票,再加上身边没有大人随同,也就没有登上火车

可男孩望着远去火车足足发呆了半小时,那也是他渴望自由、期待有人懂的一份孤独呀

看着男孩面露愁容,我又想到自己被爸爸道德绑架的那段辛酸史

小时候,母亲因病早逝,老爸常年在外打工,基本上都是每年春节回家待十几天

那时候,从年头盼到年尾,就是希望可以和爸爸早点团聚

可老爸好不容易回家了,见面的第一句永远是“考了多少分,寒假作业写完没”

家里面来了亲戚,但凡是聊到成绩方面,他总是会说:“娃妈妈生病离世那年,有很多人都劝我把她送人了,当时就想着再苦再累也要拉扯长大”

接下来,就是各路亲戚轮番对我说:“你爸爸真不容易,你可一定要听话、可不能让他失望了呀”

这样的话每听一次都压力很大,特别是从爸爸嘴里说出“要不是为了你,我现在不知道日子多好过”的话,总让我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发现自己生活得特别拧巴,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哪怕是已经表现很好了,也总觉得自己在拖后腿

而直到如今为人母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乐观开朗的孩子是出自于平等、和谐,又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环境

那些“都是为了你”的道德绑架,也不如问问孩子“你需要什么”、“我能做些什么”

这种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为你好”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如果您觉得孩子拧巴、一说话炸毛,那就尽可能地多问问“怎么了”、“需要我帮些什么吗”

好的互动决定着沟通质量,好的亲子关系也决定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程度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互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在互动中和孩子修复好关系,并成为彼此相互信任、依赖和重视的人

那么,关于为什么有些孩子生活得那么拧巴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6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