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版《对抗中国》被视为智库第一选择,为何美国人如此担忧

视界军迷爱好 2025-03-22 10:20:40

“中国崛起为一个同等竞争对手,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第 1 页)。这是最近由詹姆斯·安德森和丹尼尔·格林编辑、2024 年出版并畅销的战略类书籍,被誉为美国智库必读经典。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让美国人如此痴狂,并又无限担忧呢?

这本书重点关注军事层面的中美竞争,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从联盟管理到网络空间等广泛主题中与中国有关的关键政策争议和挑战。书中承认中国已成为一个近乎同等的对手,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遍布全球的外交影响力。

之所以被美国智库列为案头的必读书目,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西方一贯的思维逻辑。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指出的那样,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 (PLA) 经历了大规模和令人不安(尤其是美国人)的扩军。从 2000 年到 2016 年,中国军费预算每年增长约 10%,尽管这一增长随后放缓至每年约 5-7%。正如国防部关于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 ( PDF )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军队现在拥有的先进飞机、导弹、军舰和坦克的数量超过或仅略低于美国。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美国人认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目的是侵略性的,但他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华夏近代历史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主动发动战争侵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家,并且中国按照自己的国防需求发展国防力量,也有其他潜在的经济和政治原因。

作者反复强调,中国的军事建设与其“全球霸权”的假定目标有某种联系(第 103 页)。然而稍有常识的人普遍认为,中国军队充其量只是一支地区性军队,向海外投射力量的能力有限。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也没有设置任何海外军事基地,而美国有数十个盟友,在80个国家拥有多达 750 个军事基地。

尽管全球军事存在存在差异,但中国或许可以利用其军事力量在权力转移战争中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安德森的导言章节暗示了这种可能性,指出“大多数大国竞争最终都会以流血事件告终”。同样,格林的章节引用了《即将到来的与中国的冲突》等书,暗示这种战争可能迫在眉睫(第 25 页)。

然而作者确忽视了一个问题:无论战争如何爆发、在何处爆发,中美之间的战争都有可能升级为核毁灭,这将使“国际主导地位”的问题变得毫无意义。

即使美国决定不直接干预中国台湾,也不清楚这是否会真正终结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毕竟,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美国拒绝直接介入作战行动并没有致命地损害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

作者在文末表示,中国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主要内容的不满也是众所周知的。仅举一个例子,2016 年,高级外交官傅莹将现有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及其与中国的兼容性比作“一件不再合身的旧衣服”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提出了在中美竞争中的关键措施和建议:

美国应该制定全面的战略来维持和扩大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中国实力的增长并不是美国能够或应该反对的,而是应该寻求引导其朝着强化现有制度和规范的方向发展。中国实力和自信的不断增强将带来中美紧张和对抗不断升级的时代。挑战在于如何管理这种正在出现的对抗,避免发生重大冲突,在尽可能多的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保持合作的潜力,并维护美国的重要利益。美国应继续劝阻中国不要采用各种形式的暴力侵略手段来实现其地区野心。地区国家对中国可能炫耀武力的方式并不陌生,并继续期待美国在威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美国的战略还应确保军事准备就绪,对国际秩序的激进挑战实施可靠的威慑。在涉及人权和民主等核心价值观的特定情况下,美国应重申其对反映这些价值观的规范的承诺,并抵制中国改变这些价值观的努力——但要以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关切之上的有节制的方式。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现实世界中国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依然真实而强大,但军事竞争似乎并不是最紧迫的领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称王称霸的心思,有的只是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与造福全球人民的福祉。

在蓝星上,有足够的空点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而在面对复杂的多领域竞争的同时,美国人的焦虑所导致的误判,或许才是美国人担忧的最大所在。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 2025-03-22 13:32

    美国人说得多得很:拜登说:中国永远不可能超过美国,希拉里说:中国在30年后可能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还是要根据事实去判断

视界军迷爱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