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自刎地,正是刘禹锡写下《陋室铭》的皖江小城

远行客的探险之旅 2025-04-23 11:33:49

南京隔壁的小马是个年轻小伙,1954年还只是个镇,1956年突然成了地级市,倒是它下面的当涂、和县、含山三县都是老江湖。

今天不唠裏着李白酒气的当涂,也不聊藏着凌家滩玉龙的含山,就说说和县这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历史名城。

和县 篾匠街

和县这地方,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没听说过,但你要真翻开那些发黄的县志,你就会发现这儿的故事你都很熟。

和县猿人

秦代那会儿设县,因“县南有历水”而称历阳,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北齐高洋和南梁陈霸先搁这儿议和,为了纪念,便改为“和州”,和气生财的和,直到1912年废州为县,名号瘦成单薄的“和县”。

和县镇淮楼

在历史的尘埃中,这片土地见证过许多幕经典。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引剑自刎,血染的江水映照着“霸王别姬”的千古悲歌。

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任和州刺史,他在城东构筑陋室,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传世名篇。

从南京到和县,比我想象的还要方便,地铁1号线/3号线到南京南站。[思考]

再转S3宁和线到高家冲,下地铁后会有去和县的公交专线(到金盾停车场),票价5元。

镇淮楼

门票:免费

地址:历阳东路与镇淮街交叉口南200米

这应该算是和县的标志性建筑了,最初建于北宋,明清几百年里,知州们轮番上阵修修补补 。

现在咱们看到的样子是清光绪十七年(1881年)大修的版本,如今楼基石砖上还有着“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的字样。

镇淮楼这名字,乍一听像是镇着淮河的楼,但实际杵在长江边上,建来也不是为了镇水患,实质还是一座军事望台。

据说元末乱世,朱元璋驻马和州,登楼远眺,酒酣之际曾写下“中原杀气未曾收”的句子。[机智]

南门楼上有“镇淮楼”三个隶书大字,北门楼则是143年前罗锡畴换上的“南来第一”,远远望上去甚是气派。

夯土包砖,两层飞檐翘角,雕花窗格透光,底下拱门穿堂风呼啸,目前可以登上二楼参观,门票免费。

对了,江苏淮安也有一座镇淮楼,那边是真挨着淮河,修的初衷是镇水患,名字实至名归。

江苏淮安 镇淮楼

陋室公园

门票:免费

地址:陋室东街23号

过了镇淮楼,沿着镇淮街往北走几百米步就是陋室公园了,当年刘禹锡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地方。

唐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被贬到和州当刺史。

地方官想给他穿小鞋,安排他住进破屋子,老刘倒好,没破防,提笔就写了个《陋室铭》,硬是把憋屈化成了通透。

刘禹锡当年被贬是因为站错队,永贞革新一完蛋,他就成了官场弃子。[摊手]

从朗州开始一路贬贬贬,辗转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和州之后返回洛阳,晚年又外放苏州,汝州,最终在洛阳去世,葬在河南荥阳。

这公园现在看着像模像样,牌坊门楼、仿古围墙, 还有臧克家题的“陋室”俩字。

可那几间屋子不是原貌,而是清乾隆时的和州知州,宋思仁靠想象力重建的的样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不只是和县有刘禹锡,另外两个兄弟县也和大诗人大文豪有较大渊源。[思考]

当涂就不用说了,诗仙李白的埋骨之地,含山县则因王安石的一篇《游褒禅山记》而闻名。

西楚霸王灵祠

门票:30元/人(性价比不高,看个情怀)

地址:和县驻马路100号

霸王灵祠位于乌江镇上,离县城中心大概22公里远,反倒是从南京过来则更方便,毕竟离南京浦口就一桥之隔。

其实国内流传有好几处项羽墓祠,像是山东东平霸王墓,曲阜五泉庄霸王冢,安徽宿州灵壁县项羽冢,还有就是和县这里的霸王灵祠了。

山东东平霸王墓

和县霸王灵祠

其中大多数是后世附会,靠谱的也就两处。

公元前202年,项羽垓下兵败后南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身亡,之后尸首便被大肆瓜分。

脑袋被刘邦以王侯规格葬于山东谷城(今东平县)。

《东平县志》记载原封土直径100米,高10米,现存的是1995年修复的残碑和低矮坟冢。

而和县乌江老乡们出于敬仰,收拾了他的残躯和血衣,草草垒了个衣冠冢。

后来有人在这搭了个亭子,挂上“项亭”的牌子。

到了唐朝,李白的族叔李阳冰给祠堂题了匾。

宰相李德裕还专门写了篇赋,字里行间透着对项羽的惋惜,毕竟这位当年差点改写了历史。

再后来南宋朝廷给封了个“英惠庙”的官称,祠堂扩建到99间半,据说是给项羽留的体面,没当上皇帝,不配百间规格。

后来的八百年间,祠堂被战火和动荡反复蹂躏,文革后只剩下三间正殿和两侧厢房。

就这还被改成了学校,直到八十年代才重新立了青铜像,重建了殿宇。

现在墓道关了,在维修

现在乌江镇每年的三月初三都会有霸王庙会。

由零星祭拜到唐初成一定规模,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庙会期间会有有舞龙舞狮、 戏曲演唱等演出,有兴趣的以后可以去凑个热闹。[机智]

鸡笼山

门票:20元

地址:和县032县道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

再就是更远的鸡笼山了,就卡在和县和含山县中间。

从和县城里开车得有二十多公里,但离王安石打卡过的褒禅山也就几脚油门的距离。

群山环拱之间一峰独秀,形状活脱脱像倒扣的鸡笼。

当地人嫌“亭山”,“凤台山”太文绉绉,干脆叫它鸡笼山,简单好记,还带点烟火气。[呲牙]

最高处不过180米,第一眼的感受就是袖珍小山,不过这里被视为道教修炼的圣地之一,历阳志》中的“道家第四十二福地”。

山中还有一座依山势层叠而建的凤林禅寺,始建于唐,不过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近几十年重建的建筑了。

虽然不高,自然景色也一般,但是相当之难爬,这小山像被刀砍过似的。[不看]

陡的夸张,中间有一段路都接近垂直了,手脚并用,慌里慌张的,有点爬华山的感觉了。

对了,山脚下不远就是香泉镇了,这镇子有四宝,所谓“羊肉面,锅贴饺,剃个头,洗把澡”是也。

香泉镇的羊肉面和锅贴饺

其中“洗把澡”,算是香泉镇最大的特色了。[思考]

和南京汤山一样,这镇子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四季常温,甚至还带香气,即所谓的“香泉”。

镇子上有两个可以泡温泉的地方,一个是128块一位的香泉温泉度假村,一个是免费的汤池浴院。

汤池浴院虽然免费,但是大有来头,目前还是文保单位。

据说1500多年前,昭明太子萧统就是在这泡澡治好了皮肤病,一高兴就为香泉写下了“天下第一汤”的名号。

————————

和县还有两座老塔可以看看,一座是矗立在庄稼地里的万寿塔,一座是斜插在河岸边的文昌塔。

万寿塔,当地人叫它“念劬(qú)塔”, 关于它的历史,县志上没写。

不过有人说是孙权给母亲祝寿建的,因为坍塌的实在严重,所以现在已经围起来纠偏加固了。

再就是文昌塔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和州知州郭继芳见地方科考寥落。

遂在横江河畔筑此塔以振文风,四百多年过去了,塔身已倾斜,砖雕也已风化得面目全非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