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佛爷慈禧,大家的脑海里一定是一个不好的印象,因为在她所统治下的中国,不仅备受屈辱,还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款,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中国的大面积土地,不得不插上了别人国家的国旗。但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我平们一定要全面的看待他,比如慈禧也非一无是处。在她进宫时,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妃子,但最终可以脱颖而出,一路坐到垂帘听政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手段过硬的女政治家了。
而慈禧是如何进入到权力高层,又是如何笼络人心呢?从历史人物身上,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而她们的经验,其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与帮助,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改善自己。那么在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这三条宝贵的经验。
慈禧刚是入宫时,位份并不高,仅仅只是得到了一个"兰贵人"的封号,那么相比于,后宫佳丽三千,其实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而大家看到慈禧的照片,其实也并不算得上是绝代佳人,那么他到底是如何赢得咸丰皇帝的注意呢,其实就在于这句话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英法联军马上就要打到北京了,所有的大臣都在建议皇上赶快逃跑,而只有慈禧不慌不忙,向皇上提议要固守北京。这个建议当然没有得到皇上的否定,那么在留在北京也就意外着要被敌军给歼灭了,而慈禧临危不乱的非凡气度,一直也被皇帝给看在眼里,也正是在此时,皇上注意到了慈禧,认为慈禧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妃子,如果让她当皇后,那么自然可以好好的辅佐皇子了。
那么慈禧所有提防的人是谁呢?其实不是别人,就是那些满洲的贵族子弟们,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慈禧的公开议政其实已经引起了很多贵族的不满,再加上慈禧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满洲贵族并没有好感。满州一直以来有两条规矩,一为女人不得干政。二则是满族大臣的地位必须永远高于汉臣。那么这两条规矩的树立,光只是第一条,慈禧就已经触犯,并且妨碍到了很多人的利益。
慈禧用人并不分种族,对于汉人也是大胆重用,像是李鸿章以及曾国藩等,都是非常有才干的人,所以慈禧并不介意他们的出身,给予了他们很重要的官职,这些人也不负重望,成为了慈禧的亲信,对于慈禧更是忠心耿耿。而这些满洲贵族自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所以一直不把汉人与慈禧放在眼里,在最终只能落得了一个杀头的结局。
很多时候,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把握细节其实并不算难,最难的是如何清楚的看清细节,知道在什么时候把握。在当年,慈禧敢于在咸丰面前表现自己,勇于议政为皇上分担压力,那么她在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抓住了咸丰的心理,以至于后来咸丰去世,她又马上当机立断的杀掉了八位顾命大臣,也正是因为如此果断的手段,所以她才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
有关于此段故事,清朝的废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当中有非常多精彩描写,在书中记述到,当年咸丰皇帝死于热河,而奕诉马上假扮成萨满赶往行宫通风报信,与慈禧商量对策,那而后又马上与肃顺等人会面,麻痹肃顺为慈禧拖延时机,慈禧这才有机会掌握了政治的主动权,将八位顾命大臣秘密处死,赢得了先机。
慈禧身上所使用到的这些权术,其实放到今天依然可以用得上,无论是在为官,还是在职场当中都非常的有用。不过,许多事情还是需要会变通,还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去处理事情,毕竟百年前的古人,与我们的情况并不相同。
还有一点,无论计谋怎么用,如果自己没有真材实学,其实也是白费心的。所以,在找准方向的同时,不能忘记要尽力的去提升自己,金子在那里都不怕被掩盖,而同样的,如果本身就不是金子,那么用什么方法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