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朱镕基访美,巧妙回击5个刁钻问题,美国媒体:他智商超200

WarOH虎哥 2024-12-28 10:50:25

20世纪末,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国内矛盾多,国外麻烦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加快了走向世界的脚步。

彼时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多年,80年代年均增长率超过14%,创造了经济奇迹。

但随着冷战结束,美国国策转变,中美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本来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冷战结束后却转为限制、遏止,中国政府多次派人去“敲门”,但都没有结果。

1998年3月,朱镕基成为中国新任总理,他早在10年前任职上海市长期间,就跟西方国家频繁来往,美国很喜欢这位懂经济、思想开放的领导人。

1999年,刚上任一年的朱镕基前往美国访问,他这次既要谈中美贸易问题,又要澄清一部分美国民间的谣言。

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误会很深,偏见很重,短短几年就有中国占美国便宜、中国政府贿赂美国总统,甚至派间谍偷窃美国核机密的诸多传闻。

朱镕基总理前往美国,要跟世界上最有攻击性的美国记者交手。

在那个紧要时刻,曾有人劝阻朱总理不要去美国,但朱镕基坚持要去,他要正面和美国政客、美国媒体澄清事实,推动中美之间的合作。

他相信唯有互信才能促进发展,而90年代初的中国正在关键时期,绝对不能和美国脱钩。

那么在1999年,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哪些问题?朱总理是怎么回答美国人的问题的?

【一】90年代,中美关系在碰撞中发展

冷战结束后,美国人的心理有一次巨大的变化。

以前的美国和苏联抗争,如同下围棋,必须“圈地”。就如毛主席说的:“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而冷战打完,美国成为世界单一一极,他不仅吃掉东欧和苏联留下的经济遗产,还能从容地在苏联留下的政治空间里挑三拣四,仿佛全世界都是自己的。

当时的美国变得“冷傲”,不再主动交友,而要等着别人巴结他。

在美国的圈子里,西欧和日韩是最亲密的盟友,中、印、南非、巴西、中东国家,甚至刚刚独立的俄罗斯,都在战略上亦敌亦友,这里面中、俄最被美国警惕。

中俄两国相比,俄罗斯当时半死不活,而中国正在蒸蒸日上。中国的经济增速在全球前列,以如此巨大的体量,如此快速的发展,美国有可能把未来的中国列为威胁。

1991年起,美国开始在经济上限制中国。早在80年代末,中国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前几年谈判很顺利,但美国一直卡着中国。

不仅在“关贸”问题上,美国还在国际出口、台海问题、人权问题等方面和中国对抗,后来广为人知的1996年台海危机,就险些让中美关系冻结。

国内很多声音认为应该改变外交的路子,减少和美国的来往,继续以前独立发展的方向。

但坚持改革开放已经是中国的国策,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依然认为:和美国对抗则两伤,和美国合作则两利。

况且此时中国已经建立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巨大的人口就业,如果缺乏美国市场,这些产业将立刻枯萎。正因如此,1998年朱镕基担任总理后,他立刻规划访问美国。

1999年4月初,朱镕基总理和夫人访问美国,在赴美的飞机上,朱镕基就已经听秘书介绍美国方面对华的一些偏见:

美国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一直炒作当年的“献金门”,还频繁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这些新闻作者不乏白宫手下的笔杆子,背后可能是美国政府在作怪。

这些问题都很敏感,但无法回避。要知道美国记者以提问犀利著称,把美国总统问得面红耳赤都是常有的事。

秘书们本来准备写一些套路答案来搪塞记者,朱总理却说不用,他说:“我相信据实以对,是最好的办法。”

秘书们暗暗感叹,朱总理的胆魄一向过人,他打交道从不用技巧,简单直接,开诚布公。

1999年4月6日,朱镕基来到美国加州,这里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州,也是华人最多的地区。朱镕基访美就从洛杉矶开始,他对美国人的各种脏水进行回击,让美国记者哑口无言。

【二】主动出击,朱镕基笑对外国记者

在到达洛杉矶当天中午,朱镕基在华人代表团的簇拥下,来到接待酒店进行餐会。

餐会是美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餐会由洛杉矶市政府组织,到场了很多记者。

朱镕基上台演讲,他看着下面坐的美国记者们,朱镕基认为与其等他们问,不如自己先谈,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一开场,朱镕基说起了美国人比较关注的中美贸易问题。

美国人不让中国加入WTO,就是因为害怕“中国人赚走美国的钱”。当时中美贸易一年有六七百亿的逆差,美国人认为,这些钱都是中国从美国“偷走”的。

这一理论在美国民间颇有市场,朱总理一上来就批评了这一点。他说:“中美逆差,是世界市场化的正常现象,而且这个逆差对美国有好处。”

在场的记者窃窃私语,朱镕基接着说:

“美国为什么买中国的东西?还不是因为中国制造更便宜,更划算!要是从别的国家进口,远的不说,从日韩或者港台进口,这些东西要贵得多。贵多少呢?你们没算过这个账,我替你们算过,美国每年要多花200亿以上的资金。”

列数字,举例子,这是朱镕基演讲的特色,这个数字一出来,在场的人纷纷点头。

朱总理的演讲开了个好头,会场气氛热烈,但很快,一个记者提出了人权问题。

这个“万能膏药”在90年代刚刚兴起,美国是逮住国家就往上贴,选票、游行、新闻自由三板斧砍出来,全世界没几个正常国家顶得住。

美国记者发出人权问题,朱总理面带微笑,从容不迫。他说:

“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是的,我们可能有些所谓的人权问题。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人权水平现在是处于最好的时期,而且还在向好发展。”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赞许,美国人也知道这话没有任何问题。

朱总理接着说:

“改善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一直是这项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我们的社会在越来越开放、包容,相信去过中国的人都有很深的体会。而随着我国的发展,所谓的人权问题在不久的未来将不会是问题,我们中国政府有这个自信。”

朱总理的发言高屋建瓴,把美国人抛来的炸弹完美挡回去,在场的华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至于之后美国人抛出的“中国特工盗窃美国核机密”新闻,朱总理认为这不值一驳。他以戏谑的口吻调侃了这个新闻,他说:

“关于这件事儿,我问过我的同事们,他们表示毫不知情,我也不知情。

我们中国的核弹绝对是土生土长的,今年中国要搞建国50周年阅兵,我们一定会在洲际导弹上写上made in china,请美国人把心吞到肚子里。”

【三】维护统一是神圣的,林肯就是例子

在洛杉矶的短短一天,“朱镕基舌战记者”的新闻已经传遍美国,美国各大杂志、报纸都头条报道了中国总理的访问。

美国记者称赞“朱镕基的智商超过200”,而朱总理当时正在坐着飞机前往华盛顿。

同一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正在白宫等候,白宫草坪欢迎现场已经布置完毕,各大报纸驻华盛顿记者摩拳擦掌,要在草坪记者会上向克林顿和朱总理开炮。

此时的克林顿麻烦缠身,他的性丑闻和家里的贪污丑闻闹的沸沸扬扬,而克林顿身上还有个关于中国的丑闻——献金门。

这是一桩发生在1996年的案件,克林顿当时大选,居然传闻有一笔来自中国的政治献金。

美国法律规定总统竞选不得接受海外献金,其实这条法律形同虚设,历任总统都有海外资助。但美国舆论就是看中国不爽,抓着这件事不放。

4月8号一大早,白宫草坪上国歌响起,克林顿和朱镕基参加了欢迎典礼。随后开始记者会,华盛顿记者开始一番流程化的“寒暄”后,立刻向朱镕基开炮,抛出了“献金门”。

朱镕基早就对此有了准备,他其实早就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

“献金门”发生在1996年,涉案金额30万美金,虽然是从中国台湾方向递送去美国的,但这笔钱确实是从大陆出来的。

送钱的人叫姬胜德,是解放军的高官,也是被外国买通的间谍。此人通过台湾地区做中介送钱,是要让美国政府照顾他和一些不法商人的走私生意。

当时姬胜德已经被逮捕,但他留下的问题,还在影响中国。

由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让克林顿下不来台,而朱总理则以优秀的语言艺术把炮弹挡了回去。

他说:“我知道这件事,但我和同事们对此毫不知情,我们都从未做过这样的事。”

朱镕基笑着说:“如果是我送,我绝不会送这么点。”

这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包括克林顿夫妇。朱镕基接着说:

“我们中国现在有1400多亿美元储备,给总统送钱,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总是给的起的。给区区30万美金,太抠抠索索,可能克林顿总统也看不上。”

这话让现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中国记者们曾评价朱总理这番话是“一力降十会”,无弯弯绕绕,直插重点。

美国人也领教了东方的语言艺术,仔细想想,中国政府怎么会拿30万去贿赂总统?确实不太符合常理。

过了这一关,华盛顿记者拿出了最后的武器——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极其敏感的,1996年,美国就和中国在台海对峙,差点打起来。

对于台湾问题,朱总理收起了和蔼的微笑。

他严肃回答:

“台湾问题,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我们的立场是不变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我国内政,这一点是红线,也不会改变。

你们美国的伟人林肯总统,为了保护美国的统一而打了南北战争,他的纪念堂就在华盛顿,我相信美国人民也能理解中国人民维护统一的心愿。”

朱总理拿林肯举例,让美国记者心服口服,最后白宫草坪记者会圆满结束。在随后的会晤中,中美签署了一系列外贸协议,并推动了WTO谈判进程。

朱总理的这次访美之行非常成功,其影响不亚于1979年的小平同志访美。两位领导人的从容和自信,都给西方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都被两国媒体津津乐道。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人物与回忆 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石广生

2.《朱镕基访美意义重大》,韦实

5 阅读: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