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解气!14年墨西哥撕毁中墨305亿高铁合同,只赔806万,现遭报应

史海小记 2025-02-20 09:15:36

我国之所以被称为“基建狂魔”,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基建质量高、工期短、价格低,在国际上可谓是声名远扬。

然而,在2014年,本已经与我国签好合同,准备修建高铁的墨西哥,却在短短三天内就反悔了,甚至还宣称我们不够资格。

在面对高额的违约金时,墨方更是耍起了无赖,仅仅赔付了806万。

那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墨西哥会出尔反尔?

基建狂魔

在当今世界,中国基建的成就堪称举世瞩目,一个个超级工程震撼全球。

比如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建设过程更是攻克了无数技术难题,展示出中国基建的超凡实力。

三峡大坝,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而中国的高铁网络更是四通八达,“八纵八横”的格局逐渐成型,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让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中国基建凭借着高质量、短工期、低价格的显著优势,在国际上声名远扬,被形象地称为“基建狂魔”。

而且,中国基建的脚步早已跨出国门,在全球基建市场中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成为世界基建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然而,就在世界各国都希望与中国合作的时候,墨西哥的做法却让人无比愤懑。

“墨克高铁”

2012年末,墨西哥迎来了新总统涅托。

当时的墨西哥,经济增长缓慢乏力,不仅如此,墨西哥国内的交通状况更是糟糕透顶,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一大瓶颈。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如此困境,涅托总统决心大展拳脚,提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修建“墨克高铁”。

这条高铁线路,一头连接着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另一头通向克雷塔罗,全长210公里,一旦建成,它将极大地改善民众的出行条件,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也将为货物运输开辟一条快速通道,促进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更令人期待的是,据预估,该项目将创造多达6万个工作岗位,为墨西哥的就业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然而,墨西哥本国在高铁建设方面技术匮乏,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无奈之下,墨西哥政府只能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希望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这一宏伟蓝图。

于是,墨西哥政府举办了一场竞标会。

出尔反尔的墨西哥政府

“墨克高铁”竞标会,瞬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7家知名企业。

其中,日本三菱凭借在高铁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经验,在国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法国阿尔斯通同样不容小觑,其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闻名遐迩。

这些行业巨头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竞标中一决高下。

然而,墨西哥政府却对此次竞标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中标企业不仅要在短短2个月内,提交一份详尽且完善的项目计划书,涵盖工程设计、施工方案、预算明细等各个方面,还规定必须在2015年初正式动工,并在3年内完成整个项目。

要知道,从筹备到完工,如此短的工期对于任何一个大型基建项目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当时已经是2014年7月份,时间紧迫,众多企业在仔细权衡后,纷纷因难以满足这苛刻的工期要求而选择退出。

一时间,竞标场上原本热闹的局面逐渐冷清下来,然而“中国铁建招标联合体”却没有被困难吓倒。

中方团队早在得知竞标消息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他们组织了国内顶尖的高铁专家、工程师,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最终准备出了重达2.1吨的竞标资料。

这些资料里,详细阐述了中方对于“墨克高铁”项目的规划。

从采用的先进技术,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措施,再到为墨西哥当地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无一遗漏。

2014年11月3日,凭借着充分的准备和强大的实力,中方成功中标,合同金额高达44亿美元。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仅仅3天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墨西哥政府突然以竞标企业数量过少、整个竞标过程缺乏公正性为由,单方面宣布中方中标资格无效。

这个说法一出,让中方团队措手不及。

中方对此表示强烈的不理解,毕竟在整个竞标过程中,中方严格按照墨西哥政府的要求,提交了完备的资料,并且在技术和方案上都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但即便如此,中方还是秉持着对项目的诚意和对国际合作的尊重,决定积极应对,准备参与第二次竞标。

在二次竞标准备过程中,中方团队丝毫不敢懈怠,他们针对第一次竞标的反馈,进一步优化方案,对工程细节进行了更深入的打磨。

面对其他4家竞争对手,中方提交了一份更加完善的竞标书,不出意外,中方再次拿下了第二次的招标。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2015年1月30日,墨西哥政府再次以国际油价低迷、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由,宣布无限期搁置“墨克高铁”项目。

这一消息传出,中方团队愤怒不已。

中方为了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却遭遇墨西哥政府如此出尔反尔的行为。

但愤怒归愤怒,中方还是迅速启动了索赔程序,根据合同规定,墨方应赔偿2.7亿元,但其实,中方在其中的损失早已超过2.7亿元。

然而,在经过多轮艰难的谈判后,最终墨方仅赔付了806万元,这与中方的损失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场交易失败的背后,还有各方面的原因。

背后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一直将墨西哥视为自家“后花园”,对其影响力根深蒂固。

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强势崛起,已在全球范围展现出强大竞争力,美国自然不愿看到中国势力借此项目深入墨西哥,从而对其在拉美地区的传统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这种政治博弈,成为项目推进的一大阻碍。

而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谣言,更是激起了各方的强烈声讨。

该媒体毫无根据,造谣称墨西哥总统涅托收受中方贿赂,企图抹黑中国企业参与项目的正当性。

而墨西哥议会中,部分亲美派议员为维护美国利益,利用这一谣言,在议会中极力阻碍项目推进。

他们的种种举动,并非基于项目本身的利弊考量,而是沦为政治博弈的棋子。

墨西哥国内独特的政体“三权分立”,在此次事件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

总统涅托所在的革命制度党,在议会席位未超半数,这使得政府在推行重大项目时,难以形成统一且强大的决策力。

涅托政府此前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虽旨在促进国家发展,但在执行过程中滋生了贪污腐败等社会矛盾,引发民众不满。

反对党抓住这一契机,大肆抨击政府,而墨克高铁项目因本地合作企业与执政党关系密切,不幸成为反对党和媒体质疑的焦点。

他们将项目渲染成政府内部腐败交易的产物,全然不顾项目对国家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

此外,“伊瓜拉事件” 的爆发,更是让涅托政府雪上加霜,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降至冰点。

为平息国内紧张事态,缓解民众不满情绪,墨西哥政府在巨大压力下,选择取消招标结果,墨克高铁项目也随之陷入僵局。

总结

不过,墨克高铁项目的失败,并未阻挡中国高铁迈向世界的坚定步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成果斐然。

印尼雅万高铁的隧道顺利贯通,这一项目从规划到施工,中国技术与经验全程深度参与,为印尼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匈塞铁路部分路段的通车,同样彰显了中国高铁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这些项目的成功推进,不仅展示了中国高铁过硬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秉持的开放、共赢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4 阅读:1053
评论列表
  • 2025-02-20 19:22

    哈,墨西哥我只记得玉米饼,真没有一点什么印象。

史海小记

简介:史海遨游,古今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