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遇到个好人的话,不仅是贤妻良母,还是个相当有趣的人。

乐言悦读评红楼 2024-05-31 03:14:21

潘金莲遇到个好人的话,不仅是贤妻良母,还是个相当有趣的人。

我们来复盘下潘金莲的一生。

潘金莲出生在裁缝家,幼年丧父,九岁时潘姥姥“度日不过”把她卖到王招宣府学弹唱。

西门庆也培养了四个丫鬟学弹唱,都是各房的大丫鬟,春梅之外,还有李瓶儿房里的迎春,他收用过的,孟玉楼房里的兰香,吴月娘房里的玉箫。

春梅后来的老公周守备家也有两个弹唱的姐儿,都是周守备收用过的。

可见弹唱姐儿身份相当于备选姨太太。

王招宣很欣赏潘金莲的聪明,用心培养她,不仅学弹唱,还让她读书写字。

到了十三岁,潘金莲“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之外,还很会打扮,正常发展下去,她会成为个受宠的姨太太。

想不到的是潘金莲十五岁,王招宣死了。

潘姥姥把她争讲出来,又卖给张大户。

潘姥姥只想着拿钱,丝毫没为女儿的前途考虑。

豆蔻年华的潘金莲色艺双绝,此时卖到谁家都肯定被“收用”,潘姥姥大凡走一点心,也该挑个年轻点的主人。

这一步是潘金莲命运的转折点。

潘金莲十八岁被张大户收用,又嫁武大,直到二十五岁遇到西门庆,按那时四十岁就算老人的标准,她最好的年龄都在情欲饱受压抑中度过。

同样遭遇的还有李瓶儿。李瓶儿做梁中书妾的情形不知怎样,她嫁了花子虚两年,实际都是跟老公公一起度过的。

她把西门庆看做是医她的药,跟她以前的天性被压抑有很大关系。

西门庆家出事,她又是梦魇又是病,蒋竹山给她看病,明确说了是阴阳失调所致。

李瓶儿跟西门庆涛声依旧后生活正常,从饥渴状态里走了出来,她除了生理满足没有非分之想。

潘金莲想做西门庆眼里的第一人,凡事要掐个尖儿,但最基本的欲望西门庆都不能叫她满足。她遇到西门庆不久,西门庆就过了新鲜劲,娶孟玉楼。

潘金莲进门没几天,西门庆又被李桂姐拦在院中不回家。

潘金莲出轨书童挨了鞭子以后,她调整了战术,把主要精力都用来翻新花样吸引西门庆。

她无所不至、听壁脚、害李瓶儿母子,都是她在跟命运抗争。过分专注目标,就会不顾及手段和姿势。

潘金莲身份低微,自古以来被批得体无完肤。

同样是女人,武则天连自己的孩子都做了牺牲品,却赢得成功者的称号、万人敬仰。

疯狂状态下的潘金莲可怜、可恨毋庸置疑,但作为评判者,不该因地位高低伸缩标准。如果审判就同样审判,如果原谅就一起原谅。

尽管潘金莲小有成绩,弄到人尽皆知西门庆在她房中的时候最多。

刨去她为讨好西门庆帮李瓶儿、宋惠莲等打掩护的时间,潘金莲确比孟玉楼等人强些,但远没得到满足。

不然不会每天如一只饥鼠一般。

有人会说吴月娘和孟玉楼、李娇儿都同样情况,她们能忍受为什么只有潘金莲不行?

这跟先天性格有关,也跟后天受的教育有关系。

潘金莲曾一再说她不喜欢那种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人,她能力强,具备精英时刻关注目标的素质。

敏感的她无法忽略自己的不满足,想方设法要解决问题。

她的办法是死死抓住西门庆。

吴月娘等也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吴月娘把多余的精力用来关注陈敬济,孟玉楼致力于做个勤谨省事的妻子不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李娇儿跟吴二舅有首尾,孙雪娥有来旺儿。

另外,潘金莲跟这些女人最大的不同是她识字,有精神生活。

她不知道爱情这个词,但她给爱情起了个替代的名称,叫一心一计。

她彻底被西门庆的花心磨没了热情之后,才把注意力从追求精神满足转移到肉体的享乐上。

薛宝钗对林黛玉说看杂书会移了性情,意思就是人只有活得像一块木头,才能安分。

潘金莲显然不是做木头的材料。

西门庆死后,潘金莲没日没夜跟陈敬济缠,被赶出门又跟王婆的儿子王潮胡来,都是她用身体思考的行为。

直到见了武松,潘金莲才灵肉合一,萌生了要一段姻缘的冲动。

她浑浑噩噩那些年,竟然还没完全变麻木,还记得姻缘这回事,也算一个奇迹。

就是选择相对自由的现代变成木头的也大有人在呢。

纵观潘金莲的一生,她不能不被卖、不能不饱受压抑也不能不宣泄生命的热情、不能不渴望一心一计又不能不放弃这个妄想。

她不能拒绝武松,因为他明明说要娶她,要跟她一家一计过日子。

潘金莲的每一步都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显然,潘金莲不可能成为别人,潘金莲只能是潘金莲。

0 阅读:0

乐言悦读评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