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桑植长征红色教育学院

时刻湖南 2023-06-07 23:27:06
学院简介

桑植长征红色教育学院,成立于2021年2月。学院是围绕弘扬长征精神、苏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大主题面向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的事业单位。学院位于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元帅的故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张家界市桑植县。

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依托张家界及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整合各级党校、党史办、高校及红后代等优质的教师资源组建师资库,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访谈教学、音乐微党课等形式,寓史于理,寓史于情,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使培训取得实效。

学院文化

宗旨

弘扬长征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理念

学员为本,立足教学,品质服务

功能定位

1、建设成为宣传红二方面军奋斗史的主要窗口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

2、打造成为“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融合的教育培训品牌

3、以红色培训为引领,参与构建张家界红色产业链,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教学点介绍

主题一:追寻红二方面军足迹,重温红军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坐落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改扩建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红二方面军丰功伟绩的纪念场所。该馆基本陈列分六个部分,生动反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奇迹。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1935年,贺龙率部队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大量有生力量,有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86年,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在刘家坪干田坝建成,王震将军亲笔题写“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前身为当地乡绅的宅院,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1935年11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中革军委湘鄂川黔分会在此召开会议,决定战略转移,创建新的根据地,随即踏上漫漫征程。

主题二:致敬贺龙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1896年3月22日,贺龙元帅诞生于此。1986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贺龙故居”。2004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桥

贺龙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同志生平业绩的纪念场所。1996年,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2004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5年,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贺龙公园

贺龙公园——位于武陵源区天子山,海拔约1100米,主要包括贺龙铜像广场和贺龙元帅陵园,集“山色美”“红色情”为一体,是湖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题三:历史长河中的革命根据地斗争,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永定区解放路179号,陈列着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萧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1年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芭茅溪盐税局旧址

芭茅溪盐税局旧址——位于桑植县五道水镇。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是贺龙进行武装斗争、戎马一生的起点。芭茅溪盐税局旧址地处湘鄂交界之处,自古为湘川古商道咽喉要隘。2011年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河大捷纪念碑‍

陈家河大捷纪念碑——位于桑植县陈家河镇。陈家河大捷是红二、六军团反围剿斗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标志性战斗。1935年,蒋介石以8个师兵力封锁堵防,贺龙与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陈家河组织反攻,全歼敌第172旅,大获全胜。1997年,为追忆先辈、铭记历史,当地党委政府在陈家河大捷战场旧址修建了陈家河大捷纪念碑。

红军树

红军树——位于慈利县溪口镇澧水河畔,是一棵已有1200多年的古樟树。因贺龙、萧克带领的红二、六军团多次在树下召开军事会议、阅兵、集训、收编地方武装而闻名。老百姓为了表达对红军的爱戴之情,写下“红军万岁”四个大字贴在树上,自此古樟树被称为“红军树”。

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

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位于慈利县溪口镇。1934年11月,贺龙、萧克在此成立红色政权苏维埃溪口区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游击队。旧址为湘西吊角楼式院落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固乡游击队遗址

北固乡游击队遗址

1934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占领原大庸县北固乡的岩口村(现永定区合作桥乡岩口村),随后进入了溇南乡喻家嘴(现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扩红。白虎堂的许书生、许庸远等一众人得知红军在喻家嘴扩红的事,大家决定成立游击队,他们的想法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响应,一支由15个人、4支火枪、5把梭镖以及大刀、虎杈组成的游击队建立起来了。大家一致推选许庸远为队长,并作出三项决定:一是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反动的区、乡政府;二是争取更多的穷苦人的支持,扩大游击队的组织和活动范围;三是派人尽早和红军部队联系,争取所有队员加入红军。游击队在北固乡一带打土豪分田地,队伍很快发展到40多人,并打出“北固乡游击队”旗帜。一个多月后,队伍扩展到70多人。游击队成立后,一边坚持游击活动,一边积极寻找红军。通过努力,游击队在大庸县北的张家坪(现永定区合作桥乡覃家山一带)找到了红军队伍。1934年12月,游击队编入红军独立团第九连。独立团开进大庸县城后,独立团第九连改编为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三营九连。1935年11月随红二军团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长征。

主题四:探访人文故里,对党忠诚、英勇无畏、爱国奉献、情系桑梓的精神薪火相传

廖汉生故居

廖汉生故居——廖汉生(1911-2006),湖南桑植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担任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廖汉生故居位于桑植县桥自弯镇,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袁任远故居

袁任远故居——袁任远(1898-1986),湖南慈利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湖南省副主席、国家内务部副部长、青海省省长、中共监察委员会常委、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袁任远故居位于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始建于1855年,家乡人民缅怀先辈,于2017年对袁老故居进行了修缮,2018年被列为张家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能宽故居

陈能宽故居——陈能宽(1923-2016),湖南慈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受命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消失了整整25年,直到1986年,才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陈能宽故居位于慈利县江垭镇,2018年被列为张家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题五:拥军爱民代代传,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苦竹寨(红军船)

苦竹寨(红军船)——位于桑植县利福塔镇茅岩河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寨,也是桑植民歌《门口挂盏灯》传唱地,兴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曾是茅岩河上游的老码头和古集市。红军船是根据红军故事打造而成,船上可举办会议和组织集中党课。

洪家关光荣院

洪家关光荣院——位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始建于1958年,是桑植县集中供养孤老复原军人、伤残军人和烈军属的特殊优抚单位,现有供养人员19人。64年来,共收养送归寿终老人253人,寿终年龄均在80岁以上,最高年龄烈属汪道泽老人达99岁半。桑植民歌《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原型中国工农红二方面军第一师师长贺锦斋的夫人戴桂香,随建院入住,度过了她最后第95个生日。

龙尾巴社区

龙尾巴社区位于武陵源区协合乡北端,辖有5个居民小组,193户645人,党员31名,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旅游开发以前,龙尾巴社区原隶属于大庸县,位于大庸、慈利、桑植三县交界处,是大庸县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偏、远、小、闭塞。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严重匮乏,加之海拔高、日照少,农作物收成少,老百姓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和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抢抓乡村旅游发展契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现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第一批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联系电话:0744—5558486张老师)

0 阅读:3